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洪亮;徐宇杰
【摘要】[目的]研究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干预效应。
[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
治疗组用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治疗,对照组用易善复胶囊加熊去氧胆酸治疗。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
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有效率及体重指数、影像学、肝功能(AST、ALT)、血脂(TG、TC、HDL、LDL)变化。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有效
率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含量、体重指数、肝脏质地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
%Objection]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f-prescribed jianpihuazhuoxiaoyu decoction in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liver of fat. [Methods]4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elf-prescribed Jianpihuazhuoxiaoyu decoction in treatment group and other
45 patients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Capsules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Observe the patients'body mass
index(BMI),radiological changes,liver function(AST/ALT) and
lipids(TG/TC/HDL/LDL).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91.3%,82.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iver function,lipid content decreased,obesity weight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reduced,sonogram also showed improvement in the texture of the liver,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3页(P358-360)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健脾化浊消瘀汤;体重指数;影像学;肝功能;临床研究【作者】洪亮;徐宇杰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磐安县分院浙江,磐安 322300; 磐安县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与肥胖、脂质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密切相关[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强,并且在临床实验室检查、B超、CT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下,脂肪肝的发病率、检出率日益增多[2]。
但是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满意治法及药物,针对脂肪肝的主要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自拟健脾化痰消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并做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11年3月-2014 年3月本院门诊病人,共92例,经过B超诊断及血清肝功能、血脂生化检查筛选后符合条件的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7例,女35例。
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5.8±8.1)岁。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①依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
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
1.3 纳入标准①B超检查:确定为轻、中、重度脂肪肝者;②脂肪代谢:总胆固
醇(T-C)>5.2nmol/L以上、甘油三酯(T-G)>1.71mmol/L以上者;③肝功
能生化检查:谷草转氨酶(AST)>50U/L、谷丙转氨酶(ALT)>50U/L者;④仅在本院就诊并严格遵医嘱治疗、检查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或>65岁者;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③肾功能不全
或合并心脑血管、肺、血液系统等严重并发症者;④糖尿病、精神病患者;⑤未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检查者。
1.5 治疗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B超及CT等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齐
同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化浊消瘀汤:茯苓12g,白术15g,泽泻15g,
山楂15g,丹参15g,红花6g,大黄10g,鳖甲20g,姜黄10g,半夏9g,陈
皮10g,郁金10g,荷包草15g,垂盆草15g。
分3次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
采用易善复胶囊加熊去氧胆酸,用量:易善复胶囊600mg,3次/d,餐后服用,
熊去氧胆酸250mg,2次/d,餐后服用。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
评定疗效。
治疗组从治疗前10d始及服药期间停服一切降脂西药及任何保肝中药。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要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戒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1.6 观察指标①肝功能(ALT、AST)。
②血脂(TC、TG、HDL、LDL)。
③B 超:治疗前后观察肝脏的影像学变化。
应用美国IOGLQ200进行程度分级:正常:肝脏轮廓光滑、整齐,血管结构清晰;轻度:光点细密,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轻度衰减,血管结构清晰;中度:光点细密,前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明显,血管结构不清晰;重度:光点细密,前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显著衰减,血管结构不能辨认。
④体重指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疗效评价。
临床
控制:症状消失,肝功能、血脂检测指标正常,肝脏B超回声大小正常;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ALT、AST下降≥40%,TG、TC下降20%~40%,肝脏超声提
示降2阶;有效:症状减轻,ALT、AST下降20%~40%,TC、TG下降10%~20%,肝脏超声影像提示降1阶;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AST、ALT下降<20%,TC,TG下降<10%,肝脏超声影像无变化。
1.8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肝功能变化、血脂变化采用t检验,体重指数变化、肝脏超声变化、疗效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都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重指数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比例:47.8%VS 34.8%,P<0.05)。
见表2。
2.2 治疗前后肝脏超声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肝脏超声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脏超声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恢复正常率:39.1%VS 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治疗后肝功能、血脂的变化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C、TG、LDL下降更明显,HDL值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2.4 治疗后临床疗效变化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总有效率:91.3%VS 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肝脏在脂肪的合成、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脂肪肝即肝脏中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营养不调、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高血脂症等[5-6]。
现代医学对脂肪肝发病机理的认识至今尚未明确,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分型、分期及伴随疾病状态,采取综合治疗,通常以保肝、降酶、
降脂和抗纤维化治疗方法为主,但是临床疗效欠佳而且多存在不良反应。
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脂肪肝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也用于控制病因,促进肝内脂肪消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7]。
祖国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
属于中医的“胁痛”“积聚”“肥气”“痰浊”“血瘀”等范畴。
本病以痰浊内停、血瘀气滞为主要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肝气郁结、中毒等引发。
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胆。
病机强调痰瘀内阻。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自拟健脾化浊散瘀汤。
方中山楂、半夏为君、意在破瘀化浊消积;白术、鳖甲、红花、郁金健脾解郁,化浊消积为臣药;君臣合用,意在消导痰浊、瘀血、积滞之功,更佐以陈皮、丹参、泽泻、茯苓理气活血、健脾利湿;荷包草、垂盆草、大黄清热解毒化浊。
诸药合用意在消除体内积滞,纠正脏腑偏失。
根据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泽泻、大黄、山楂、丹参、姜黄等中药均具有降血脂,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并且通过干预脂肪代谢过程中各个环节而发挥调节作用,如泽泻能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丹参能改善肝脏局部循环,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及抗脂蛋白氧化;姜黄可以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促进胆汁排泄;山楂促进胆固醇的排泄[8],荷包草、垂盆草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
本研究表明,健脾化浊散瘀汤可以显著改善肝脏的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含量,有效控制并且降低肥胖者体重指数,从声像图也表面本方可以显著改善肝脏的质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结果证明,本方组方科学,疗效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关文献】
[1]王巧明,林绿冬,张卫星,等.降脂轻身袋泡剂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122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11-713.
[2]潘智敏,周飞,马丽.祛瘀化浊对脂肪肝大鼠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9):741-744.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2006,14 (3):161-163.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5. [5]赵方方,张由兰,李跃青.甘草酸二胺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4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1914-1915.
[6]田忠,李溪源,李异玲,等.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 (4):337-339.
[7]范建高.脂肪肝[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4.
[8]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38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