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名词解释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构造名词解释大全
T是涡轮增压:涡轮增压(Turbo Boost),是一种利用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运作所产生的废气驱动空气压缩机(Air-compressor)的技术。
与超级增压器(机械增压器, Super-Charger)功能相若,两者都可增加进入内燃机或锅炉的空气流量,从而令机器效率提升。
常见用于汽车引擎中,通过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内燃机的马力输出。
K是机械增压:机械增压是指针对自然进气引擎在高转速区域会出现进气效率低落的问题,从最基本的关键点着手,也就是想办法提升进气歧管内的空气压力,以克服气门干涉阻力,虽然进气歧管、气门、凸轮轴的尺寸不变,但由于进气压力增加的结果,让每次气门开启时间内能挤入燃烧室的空气增加了,因此喷油量也能相对增加,让引擎的工作能量比增压之前更为强大。
i是直喷:汽油直喷燃烧技术(GDI)就能够将内燃机的燃料效率提高20%。
这一新技术的基础技术的应用起源于30年代,但长期以来没有得以发展,只是到了近两年,由于电子技术和其它系统的性能的提高,才使这种新概念有所作为。
自然吸气:自然吸气(英文:Normally Aspirated)是汽车进气的一种,是在不通过任何增压器的情况下,大气压将空气压入燃烧室的一种形式,更加稳定,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动力输出上的平顺性与响应的直接性上,要远优于增压发动机,现在的V8 2.4L F1引擎就是最好的例子。
D是柴油,I是汽油L一般是加长,G是高级,L是加长,S是豪华,I是普通。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G为基本型(Grand入门级)、GL为豪华型(Grande, Lux)、GLS为顶级车(Luxury, and Super)。
由于国内很少有G,所以很多经销商直接将GL解释为基本型,GLS解释为豪华型。
GL的意思: G为基本型(Grand入门级)、GL为豪华型(Grande, Lux)、GLS为顶级车(Luxury, and Super)。
由于国内很少有G,所以很多经销商直接将GL解释为基本型,GLS解释为豪华型,还有的GSI是智能化。
反正只要人们认可这种称呼就行。
SX一般了解为S表示豪华型,X表示车身有了新的改进
MPV——MPV 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或Mini Passenger Van),即多用途汽车。
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坐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
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
1985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首推单厢式多用途汽车。
这种车具有优美的流线型车身,车内有可移动的座椅,不仅有7~8人的乘坐空间,而且兼具轿车的舒适性,可以变成小公共汽车、野营汽车、小型货运车等。
SUV——SUV的全称是Sport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用途”,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为迎合年轻白领阶层的爱好而在皮卡底盘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厢体车。
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
由于带有MPV式的座椅多组合功能,使车辆既可载人又可载货,适用范围广。
CUV——CUV是英文 Car-Based Utility Vehicle的缩写,是以轿车底盘为设计平台,融轿车、MPV 和SUV特性为一体的多用途车,也被称为Crossover。
CUV最初于20世纪末起源日本,之后在北美、西欧等地区流行,开始成为崇尚既有轿车驾驶感受和操控性,又有多用途运动车的功能,喜欢SUV的粗犷外观,同时也注重燃油经济性与兼顾良好的通过性的这类汽车用户的最佳选择。
2004年初,欧蓝德正式投放中国市场,由此国内车市新兴起了CUV这样一个崭新的汽车设计理念。
如:长城哈弗CUV B3
RV的全称是Recr eatio n Ve hicl e,即休闲车,是一种适用于娱乐、休闲、旅行的汽车,首先提出RV汽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
RV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没有严格的范畴。
从广义上讲,除了轿车和跑车外的轻型乘用车,如MPV及SUV、CUV等都可归属于RV。
CRV——CRV本田的一款车,国产的版本叫做东风本田CR-V,取英文CityRecreation V e h i c l e之意,即城市休闲车。
SRV——SRV英文全称是Small Recreation Vehicle,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小型休闲车”,一般指两厢轿车,比如上海通用赛欧SRV.
HEV——源于上海通用别克凯越H E V轿车,取Healthy(健康)、eational(休闲)、Vigorous(活力)之意,和上面的“V”不同,纯粹玩的是一个概念。
RAV——RAV源于丰田的一款小型运动型车,RAV4。
丰田公司的解释是,Recreational(休闲)、Activity(运动)、Vehicle(车),缩写就成了RAV,又因为车是四轮驱动,所以又加了个4。
2013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
NCV——按照字面理解是N ew Concep t Veh icle,新概念轿车。
它是以轿车底盘为平台,兼顾了轿车的舒
适性和SUV的越野性。
比如瑞虎NCV。
作为新概念“轿车”,它比家用轿车的使用范围更广MT和的意思:
M T手动变速箱的意思(也就是手动档),英文的全称是mechanism t ransmission,这类变速器比较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是爱车驾驶的朋友的选择对应的A T则是自动变速箱的意思(自动档)这种车,还是有一个一个的档,而且你是可以感觉它在自己换档时车子的抖动的.而CVT则是无级变速箱的意思.CVT指的是无级变速器的车,这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档的.可以说就像,同样的一个山坡,A T则是有阶梯的,但CVT则是一个平坦面的坡,这两类价格高一点,但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减少我们因驾车而引起的的疲劳一般装备AT和CVT的变速箱的车子要比同型号(其他配置基本相同)贵1~2万.
另外有:ABS防抱死; 制动力分配(EBD); 牵引力控制(ASR/TCS/TRC/ATC); 刹车辅助(EBA/BAS);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 GPS导航系统;
汽车构造名词解释
1.CA1092
CA代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1”代表载货汽车,“09”代表最大总质量为
9t(不足10t),“2”代表该厂所生产的同类同级载货汽车中的第二种车型。
2.整车装备质量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所谓自重)(kg)
3.最大装载质量汽车装载的最大质量,也即汽车最大总质量与整车装备质量之差(
kg)(所谓载重量)。
4.转弯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mm)。
5.平均燃料消耗量汽车行驶时每百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
6.记号(4×2)或(2×1)在表示驱动方式时的含义记号代表车轮(轴)数与主动轮(轴)数。
前面的数字4或2代表车轮(轴)数,后面数字2或1代表主动轮(轴)数,若前后数字相同,则表示全驱动。
1.上止点和下止点.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比。
活塞行程:活塞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
发动机有效转矩: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
发动机有效功率: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它等于有效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
发动机负荷:指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当时发出的实际功率与同一转速下所可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在1h内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油质量(以g为单位),
称为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工况:发动机工作状况简称为发动机工况,一般用它的功率与曲轴转速来表征,有时也可用负荷与曲轴转速来表征。
1.燃烧室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气缸壁和气缸盖所围成的空间(容积),称为燃烧室。
是可燃混合气着火的空间。
2.湿式缸套:气缸套外表面与气缸体内的冷却水直接接触的气缸套,或称气缸套外表面是构成水套的气缸套。
3.扭曲环在随活塞上下运动中能产生扭曲变形的活塞环。
4.活塞销偏置:某些高速汽油机的活塞销座轴线偏离活塞中心线平面,向在作功行程中受侧向力的一面偏置,称活塞销偏置。
5.“全浮式”活塞销既能在连杆衬套内,又可在活塞销座孔内转动的活塞销。
6.全支承曲轴每个曲拐两边都有主轴承支承的曲轴。
7.曲轴平衡重:用来平衡发动机不平衡的离心力和离心力矩,以及一部分往复惯性力。
一般设置在曲柄的相反方向。
1.充气系数充气系数指在进气行程中,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气体质量与在标准大气压状态下充满气缸的新鲜气体质量之比。
2.气门间隙:气门杆尾端与摇臂(或挺杆)端之间的间隙。
3.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用相对于上、下止点的曲轴转角来表示。
4.气门重叠在一段时间内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1.可燃混合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2.可燃混合气浓度可燃混合气中燃油含量的多少。
3.过量空气系数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4.怠速发动机不对外输出功率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
5.平衡式浮子室:化油器浮子室不与大气直接相通,另设管道与空气滤清器下方相通,
这种结构的浮子室称为平衡式浮子室。
6.化油器在汽油机中,使汽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装置。
1.喷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向气缸喷油至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
2.供油提前角喷油泵开始向喷油器供油至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
3.备燃期:喷油器开始喷油至气缸内产生第一个火焰中心之间的曲轴转角。
4.速燃期:从第一个火焰中心产生到气缸内混合气迅速燃烧、气缸内的压力达最高时之间的曲轴转角。
5.缓燃期:从气缸内最高压力点到最高温度点之间的曲轴转角。
6.后燃期:从温度最高点到气缸内燃料基本上烧完为止时之间的曲轴转角。
7.统一式燃烧室由凹形的活塞顶部及气缸壁直接与气缸盖底面包围形成单一内腔的一种燃烧室。
8.柱塞供油有效行程:喷油泵柱塞上行时,从完全封闭柱塞套筒上的油孔到柱塞斜槽与柱塞套筒上回油孔开始接通之间的柱塞行程。
9.喷油泵速度特性:供油齿杆位胃不变时,喷油泵每一循环的供油量随柴油机转速变化的规律。
其特点是随着柴油机转速的提高,每一循环的实际供油量是增加的。
10.全速式调速器:不仅能控制发动机最高转速和稳定最低转速,而且能自动控制供油量,保持发动机在任何给定转速下稳定运转的调速器。
11.柴油机“飞车”柴油机转速失去控制,超出额定转速,同时出现排气管冒黑烟,机件过载发生巨大响声和振动的现象。
12.最佳喷油提前角在转速和供油量一定的情况下,能获得最大功率和最低油耗的喷油提前角。
1.冷却水小循环冷却水温度较低时(低于76℃),节温器的主阀门关闭、旁通阀门开启,冷却水不流经散热器而流经节温器旁通阀后直接流回水泵进水口,被水泵重新压入水套。
此时,冷却水在冷却系内的循环称为冷却水小循环。
2.冷却水大循环冷却水温度升高时(超过86℃),节温器的主阀门开启,侧阀门关闭旁通孔,冷却水全部经主阀门流入散热器散热后,流至水泵进水口,被水泵压入水套,此时冷却水在冷却系中的循环称作大循环。
1.点火线圈 2.起动转速 3.搭铁 4.闭合角 5.中心电极
1.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4×4、6×6 汽车的车轮数×驱动轮数,第一个数字代表汽车的车轮数,后一个数代表驱动轮数,如EQ2080(原EQ240)E型汽车有6个车轮,而6个车轮都可以驱动,即表示为6×6。
2.驱动力发动机发出的转矩经过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驱动车轮得到转矩便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地面给驱动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驱动力。
4.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由于在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内端之间存在一定量的间隙,驾驶员在踩下离合器踏板后,首先要消除这一间隙,然后才能开始分离离合器,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的离合器踏板的行程,就是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5.膜片弹簧:膜片弹簧是用薄钢板制成并带有锥度的碟形弹簧。
靠中心部位开有辐条式径向槽形成弹性杠杆。
使其在离合器分离时兼起分离杠杆的作用。
6.超速档:变速器的超速档的传动比小于1,即第二轴转速高于第一轴,而第二轴上的转矩小于第一轴输入的转矩。
1.承载式车身:零部件都安装在车身上,全部作用力由车身承受,车身上的所有构件都是承载的,这种车身称之为承载式车身。
2.转向轮定位转向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所具有一定的相对安装位置,称之为转向轮定位。
3.主销后倾:主销在前轴上安装时,在纵向平面内,上端略向后倾斜,使主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间有一夹角,即称之为主销后倾。
4.主销内倾主销在前轴上安装时,在横向平面内,上端略向内倾斜一个角度,称之为主销内倾。
5.前轮外倾:前轮安装后,车轮中心平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称之为前轮外倾。
6.前轮前束:前轮安装后,两前轮的中心面不平行,前端略向内束,两轮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称之为前轮前束。
8.子午线轮胎:轮胎的帘线排列相互平行(胎冠角接近零度)呈地球上的子午线(纬线),故称之为子午线轮胎。
11.非独立悬架:汽车两侧的车轮分别安装在一根整体式的车轴两端,车轴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接,当一侧车轮因道路不平而跳动时,将影响另一侧车轮的工作,这种悬架称之为非独立悬
架。
1.转向半径:从转向中心到转向外轮中心面的距离叫做汽车的转向半径。
2.瞬时转向中心: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并不是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
因为汽车从直线行驶进入转弯行驶时,转向轮的转角开始由零变大,以后又从大变小直至恢复直线行驶为止。
故前、后轮轴线的交点是变化的,对在转向时,这些变化着的每一个点叫瞬时转向中心。
4.可逆式转向器:当作用力很容易地由转向盘经转向器传到转向摇臂,而转向垂臂所受到的
路面冲击也较容易地经转向器传给转向盘,这种转向器称为可逆式转向器。
6.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自由行程是指不使转向轮发生偏转而转向盘所转过的角度。
8.路感:当转向阻力增大时,驾驶员克服作用到柱塞上的力也相应增大,此力传到驾驶员手上,使驾驶员对转向阻力的变化情况有所感觉,这种感觉叫“路感”。
1.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指以某一速度进行紧急制动,从开始踩下制动踏板至停车为止,汽车所走过的距离。
2.液力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在不制动时,液力制动主缸推杆的头部与活塞背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的踏板行程称为液力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汽车构造名词
安全玻璃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安全玻璃有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两种。
钢化玻璃是在炽热状态下使其表面骤冷收缩,从而产生预应力的强度较高的玻璃。
普通夹层玻璃有3层,总厚度约4mm,其中间层厚度为0.38mm。
汽车用的夹层玻璃中间层则加厚一倍,达0.76mm。
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称为高抗穿透(HPR)夹层玻璃。
国产车使用的夹层玻璃中间层材料通常采用韧性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钢化玻璃受冲击损坏时,整块玻璃出现网状裂纹,脱落后分成许多无锐边的碎片。
HPR夹层玻璃受冲击损坏时,内、外层玻璃碎片仍粘附在中间层上。
中间层韧性较好,在承受撞击时拱起从而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起缓冲作用。
大量事故调查表明,HPR夹层玻璃的安全性优于钢化玻璃,故现代汽车的前风窗应多采用这种玻璃。
转向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称为转向器。
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和蜗杆曲柄指销式3种类型。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以转向蜗杆为主动件,其从动件是装在摇臂轴曲柄端部的指销。
转向蜗杆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指销即绕摇臂轴轴线沿圆弧运动,并带动摇臂轴转动。
制动器
直接产生制动力矩的部件称为制动器,在制动力矩的作用下,车轮会给地面作用一个向前的力,地面同时给车轮作用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即为制动力,制动力可以阻碍汽车运动或运动趋势。
汽车所用的制动器一般为摩擦式制动器,它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力而产生制动力矩。
汽车常用的制动器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
凸轮式制动器
目前,所有国产汽车及部分外国汽车的气压制动系统中,都采用凸轮促动的车轮制动器。
制动时,制动调整臂在制动气室的推杆作用下,带动凸轮轴转动,使得两制动蹄压靠到制动鼓上而制动。
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系统不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只考改变悬架的阻尼,由无动力源且只有可控的阻尼元件组成组成。
半主动悬架按阻尼级又可以分为有级式和无级式两种。
半主动悬架结构简单,工作时几乎不消耗汽车动力,而且能获得与全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制动器间隙自调装置
制动器间隙是指制动器不制动时,制动盘与制动块或制动鼓与制动蹄之间的间隙。
制动器间隙会随制动器摩擦片的磨损而增大,直接影响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严重时会导致制动滞后,使制动距离延长,因而需要定期调整制动器间隙。
制动器间隙可以手动调整,也可以自动调整,目前大多数汽车的制动器都带有间隙自调装置,使制动器间隙可以自动调整。
这种车身的结构特点是车身通过焊接、铆接或螺钉与车架刚性连接。
此时,车架仍然是承受各个总成载荷的主要构件,但车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架所承受的一部分载荷。
簧载质量
簧载质量分为簧上质量M与簧下质量m两部分,由弹性元件承载的质量部分,如车架(或车身)、发动机、变速器等其它所有弹簧以上的部件质量属于簧上质量M。
车轮、非独立悬架的车桥等属于簧下质量,也叫非簧载质量m。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系统通常称为辅助约束系统(SRS),可与安全带一起对前排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气囊系统包括由若干个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判断系统、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
气囊平时折叠在转向盘毂内,副驾驶员的气囊折叠在右侧仪表板内,气体发生器连接在气囊的根部。
传感器判断系统可判定碰撞强烈程度(一般限值是:汽车的减速度超过16g),以决定是否向气体发生器发出点火指令。
气囊采用氮气填充,由叠氮化钠等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
叠氮化钠燃烧时与氧化铁(或氧化铜)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钠和铁(或铜),析出氮气,化学反应的时间极短,可以说是一个爆发过程。
气体发生器如圆盒状,其中心装有引燃器和点火剂,周围是填充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燃烧产生的大量氮气由冷却层降温,继而经由过滤层滤去残渣并控制流动,进入气囊。
美式驾驶员气囊的容积为50~80L,副驾驶员气囊容积为120~160L;欧式气囊的容积比美式气囊容积小些。
气囊底部开有两个卸压孔,在人体向前冲并埋入气囊时,氮气开始通过卸压孔排出,以缓和对人体的冲击力,并避免剧烈反弹。
驱动桥壳
驱动桥壳一般由主减速器壳和半轴套管组成。
其内部用来安装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其外部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两端安装制动底板并连接车轮,承受悬架和车轮传来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
整体式桥壳因强度和刚度较好,便于主减速器的安装、调整和维修,得到了广泛应用。
整体式桥壳因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整体铸造式、中段铸造压入钢管式和钢板冲压焊接式等。
分段式桥壳一般分为两段,用螺栓将两段连成一体。
分段式桥壳比较易于铸造和加工,但当拆检主减速器时,必须把整个驱动桥从汽车上拆卸下来,很不方便,目前较少采用。
驱动桥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驱动桥壳等组成。
其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传给驱动车轮,并实现降速以增大转矩。
驱动桥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非断开式驱动桥,也称整体式驱动桥,由驱动桥壳、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组成,与非独立悬架相配合。
断开式驱动桥与独立悬架相配合,将主减速器壳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除主减速器壳外不再有驱动桥壳的其它部分。
为了适应驱动轮独立上下跳动的需要,差速器的半轴与车轮之间用万向节和传动轴连接。
转向驱动桥是具有转向功能的驱动桥,前轮驱动汽车的前桥都是转向驱动桥。
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与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与耦合器不同的是变矩器不仅能传递转矩,且能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的不同而改变涡轮输出的转矩值。
二者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变矩器比耦合器多了导轮机构。
车轮总成
车轮总成由车轮和轮胎两部分组成,其中车轮由轮毂、轮辋和它们之间的连接件轮辐组成。
轮辋用于安装轮胎,轮辐是介于车轴和轮辋之间的支承部分。
电磁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在主动与从动件之间放置磁粉,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接合力,这样的离合器称为磁粉式电磁离合器。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传动(电磁离合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的转动不同步。
电传动
电传动是由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驱动桥或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带有减速器的驱动轮。
传动系统
在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传递发动机动力的所有零部件总称为传动系,机械式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零部件构成,其中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统称为驱动桥。
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组成。
超速档
变速器传动比的值小于1的档称为超速档,在五档(或四档)变速器中,往往将第五档(或四档)设计为超速档,变速器以超速档工作时,输出轴比输入轴转得快。
在路况良好,汽车不需要频繁加减速的情况下,使用超速档能让发动机工作在接近最经济状态的满负荷情况;又因为行驶同样的路程使用超速档时,曲轴转的圈数要少于使用直接档时曲轴转的圈数,这样就减少了由于活塞上下运动所造成的摩擦损失,减少了单位行驶里程的油耗。
变速器传动比的减小造成了对发动机输出转矩要求的增加,但由于汽车驱动能力不需为加速留出很大的余地,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完全可以胜任。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从踩下离合器踏板开始到离合器自由间隙完全消失所对应的踏板行程称为自由行程。
当从动盘摩擦片磨损以后,自由间隙将减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也会相应减小,可以通过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大小判断自由间隙的大小。
当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时,意味着离合器的自由间隙过小,需要进行调整,必要时还要更换从动盘才有可能恢复踏板的自由行程。
液压传动
靠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主要由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通过油泵转换成液压能,然后再由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液压传动也叫静液传动。
离合器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可以在离合器踏板的操纵下接合或分离,从而传递或切断发动机的动力。
液力耦合器
液力耦合器靠工作液(油液)传递转矩,外壳与泵轮连为一体,是主动件;涡轮与泵轮相对是从动件。
当泵轮转速较低时,涡轮不能被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分离状态;随着泵轮转速的提高,涡轮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接合状态。
离合器自由间隙
离合器接合时,分离轴承前端与膜片弹簧(或分离杠杠内端)之间有一定的轴向间隙,这一间隙称为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当从动盘摩擦片因磨损而变薄时,离合器压盘前移,弹簧变形减少,膜片弹簧或分离杠杠内端将后移。
如果没有自由间隙,则膜片弹簧或分离杠杠内端将不能后移,相应地限制了离合器压盘前移,从而不能有效地压紧从动盘摩擦片,造成离合器打滑,传递转矩下降。
第一轴
变速器中输入动力的轴被称为第一轴,第一轴的前端通过花键与离合器从动盘连接。
此外,变速器中输出动力的轴被称为第二轴,专为实现倒档而设计的轴为倒档轴。
汽车前进时,变速器的动力只经过两轴传递,这样的变速器称为两轴式变速器,绝大多数轿车采用两轴式变速器。
汽车前进时,变速器的动力经过三轴传递,除第一轴和第二轴外,还增加了中间轴,这样的变速器为三轴式变速器,常用于中重型货车。
自动变速器的类型
汽车自动变速器即自动操纵式变速器。
它可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车速等工况的变化自动变换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同时有效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显著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轻便性。
按传动比变化方式,汽车自动变速器也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3种。
有级式自动变速器是指在机械式齿轮变速器的基础上实现自动控制的变速器,也称为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简称AMT)。
无级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