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产出
二、分析与思考
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
1,解:Y = C + I + G + NX
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NP= GNP-折旧
NNP=16000-500=15500
NI= NNP-间接税
NI=15500-2000=13500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
PI=13500+500=14000
DPI=PI-个人所得税
DPI=14000-(3000-2000)=13000
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二、分析与思考
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质,无法像一般商品那样以价格作为消费配置的依据。
2,会。
自发性消费即居民个人或家庭在收入为零时仍会进行的消费,与收入水平无关。
但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自发性消费可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当城市居民去了大沙漠生活,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本来在城市的自发性消费如衣服、粮食等,因为沙漠资源贫瘠,不能得到相应商品,于是自发性消费就会发生变化。
3,>0dc dY
表示消费函数的导数大于零,因此消费C 为收入Y 的增函数,即收入增加消费会增加,与人们的经验相符。
其经济学含义是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
4,a 是自发性消费,b 是边际消费倾向。
基于人们的经验,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会增加,但增加额不会超过收入的增加额,所以0<b<1。
5,非线性消费曲线凹向横轴是因为Y 对C 的二阶导数小于零。
经济学含义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6,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凯恩斯认为这是人们的天性,由此决定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由于MPC 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所以平均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
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递减倾向,因为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固定为一常数。
7,因为收入增加后,消费也会增加,但不会超出收入增加量。
平均消费倾向也在0与1之间,因为消费不可能超出收入。
8,因为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所以储蓄就是收入减去消费剩余的部分。
假设给定一个消费
函数f()C Y =,则储蓄函数就是f(Y)S Y =-。
9,非线性储蓄函数凸向横轴是因为储蓄对收入的二阶导数大于零。
经济学含义是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10,MPC+MPS=1。
因为,=Y C S Y C S Y Y Y ∆∆∆∆=∆+∆∆+∆∆∆两边同除以Y,有
,即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是1。
11,因为区分投资和净投资意义不大,所以假定折旧为零。
如果折旧不为零,则总供求与总需求中的I 将减少,因为净投资=投资—折旧。
12,因为存货占用企业资金,存货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并不是当期消费的。
存货中的非意愿性存货投资,其规模会直接影响厂商的投资决策。
如果本期的非意愿性存货投资过大,对厂商来说就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过于求,这是一个缩减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信号。
13,首先,证券投资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没有产生新的资本。
它要么是现有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要么是虚拟资本的交易。
其次,这类投资的目的一般不是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而是注重资产的短期升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买卖之间的差价。
在一个社会货币投放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性投资和投机性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居民购买大量证券,则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资金就少,从而影响宏观经济。
14,d <0I dr
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两者呈反向变化关系,这与人们的实践相符。
15,r αββ表示自发性投资,表示诱致性投资,是投资系数,
>0β成立,<1β不成立。
因为投资会随着利率变大而减少,所以>0β成立,而利率对投资量的影响不确定,不能保证<1β。
事实上,通常>1β。
16,其经济学含义是如果利率水平不变,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投资量变动。
原因主要有厂商预期变化,风险偏好不同,政府投资量变动等。
17,根据厂商实际投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厂商首先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资金变大时投资收益次之的项目,所以投资边际效率递减。
另外,在竞争的市场中,一旦某种产品的生产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许多厂商都会增加对该部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详见P54。
随着投资规模扩大,MEI 不会趋于无限小,因为当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时,投资者就会停止投资,即投资收益最终趋向于银行利率。
第三章货币流通
二、分析与思考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之前理论的区别在于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引入了他的分析框架。
这一因素在之前的货币理论中都是被忽略的,其原因在于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投机活动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2,如果利率低到一个可以令人忽略的地步,投资者宁可把所有的货币持有在手,以保持货币的充分流动,以备在投机市场上获取高额回报,这时流动性陷阱就产生了。
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会出现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无穷大的情况。
3,L1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和,是总产出的增函数。
L2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假设L=KY-hr,则货币需求曲线应该是如下形状:
Y
L=KY-hr
L
其中垂直于横轴的部分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因为它不是总产出的函数,所以平行于纵轴。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L1,表示与总产出呈同方向变化。
4,对。
因为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金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供给机制与一般商品无太大区别。
作为货币的贵金属首先是一种稀缺性的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它具有一条U 型的边际成本曲线。
对每一个提供货币的人来说,需求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因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提货币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
只有在边际成本曲线大于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部分时才会提供金属货币。
所以题目中的话正确。
5,对每一个货币供给者来说,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因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提供货币的人是价格接受者。
对整个货币市场来说,货币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因为金属货币和一般商品一样,满足供求定理,即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
6,不对。
因为现代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包括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而且存款货币占其中的大部分。
7,因为有货币供给乘数效应,商业银行在收到存款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剩下的存款可以贷出。
贷出的货币又被厂商存入另一家银行,同样进行下去,可以产生多于现金存款规模的货币。
8,因为货币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当初始存款增加时,货币供给会依据准备金率的倒数进行扩张;反之,当初始存款减少时,货币供给同样会依据准备金率的倒数进行收缩。
如果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好,则会面临债务危机,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降低危机风险,国家的中央银行会制定法定准备金率。
9,因为在现代货币制度下,M=H*1r ,其中的基础货币投放量H 和法定准备金率r 都由中央银行控制,所以这时货币供给是一个独立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量。
10,因为货币供给由政府控制,而货币需求是关于利率的函数。
货币市场要达到均衡,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控制了均衡时的货币需求量,从而控制了利率水平。
三、计算
解: 因为1M H r =⨯,所以(1)5000r=15%H=M r=750M =⨯,,则(亿元)。
(2)5005000,r=10%H M ==,则。
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二、分析与思考
1,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均衡是经济运行最一般的规律。
无论是一般商品还是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或劳动力,只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水平,供求之间总是能够取得均衡的。
商品、货币或劳动力供大于求只是市场由不均衡向均衡过度的暂时状态。
凯恩斯主义认为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的规模决定,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效率递减和流动性陷阱,社会常处于一种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导致大量失业。
2,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
总产出是指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总和。
两者都是衡量产出的量,区别在于有效需求是指均衡时的产量,而总产出并不包含这一含义。
3,错误。
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但充分就业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技术条件、经济
资源、包括人口资源的状况等因素。
4,错误。
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但是在充分就业时,仍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摩擦性失业。
5,因为收入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取得,体现了总供给。
而支出是因为消费产品或劳务,体现了需求。
6,企业的利润将用于之后的投资,被纳入到投资需求中。
7,从总产出核算的角度看,一个社会当期的投资与储蓄总是相等的。
因为投资中包含着存货投资,尤其是非意愿存货投资。
而投资与储蓄不等,是从动态角度来观察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
8,第一章与第四章的总支出、总收入公式都对总产出和总需求进行了衡量。
不同的是,第一章中的总支出和总收入都是指本国国内的产出与需求,不考虑外国的产出和需求。
而第四章中的总支出包括了外国的产出和需求。
9,当G和X处于左边时,只能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而它们处于右边时,可以发现政府的财政活动以及外贸顺差可以对宏观经济起调节作用。
10,不完全一样。
政府购买的影响是短期的,而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是消费者或企业的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决定的,有长期影响。
11,相对动态模型通过计算乘数来表现投资或消费变动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似乎这种效应是一次实现的。
而动态模型表明这个影响是通过一连串动态变化逐步实现的。
12,总供给曲线是产出与价格的曲线,其斜率表示产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其斜率不出现在乘数中,对乘数效应影响不大。
13,有效需求随着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将引起有效需求多倍的扩张或收缩。
14,不是。
有效需求不足与劳动力增长速度有关,不一定意味着有效需求不平衡。
15,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陷阱。
不一定。
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是有效需求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劳动力增长的速度造成的,与社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关。
16,不是。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应用于短期。
在长期中,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消费会保持平稳。
17,不会刚好抵消,因为税收乘数和投资乘数不相等。
18,不是。
政府投资是宏观调控的手段,而私人投资则是私人根据经济环境做出的投资决策。
19,可以。
根据税收乘数比较,两者对最终消费作用刚好抵消。
20,定额税的税收乘数比比例税大,从而定额税对最终需求的影响要大些。
三、计算
1,(1)因为政府购买乘数为1==1-b(1-G K t ) 3.125 ,现在
10010031253125G ∆=∆⨯,则Y=.=.
(2)在初期,Y=C+I+G ,+d C a bY =, =d Y Y T tY -- 计算得到Y=5187.5
在动态模型中,t t t =C +I +G t Y t (-1)=+d t C a bY (-1)-1-1=-d t t t Y Y T tY -
整理得到-1t =1560+0.68+G t t Y Y ,于是有:
115600.685187.52005287.5Y =+⨯+=
215600.685287.52005355.5Y =+⨯+=
315600.685355.52005401.74Y =+⨯+=
415600.685401.742005433.18Y =+⨯+≈
2,记I Y αβ=+,1+tY T T =,则经过整理可以得到1-++1(1-)-a bT G Y b t αβ
=- 代入数据,解得24501705345390Y C I T ====,,,
103
C I G K K K ===
, 2.5T K =- 第五章 IS-LM 模型
二、分析与思考
1,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把利率水平看作是一个外生的经济变量。
而IS-LM 模型把利率水平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引入,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统一的均衡模型。
2,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是为了弥补该模型的逻辑误区,使其更科学。
3,I = S (1)
I = α-βr (2)
S = -a+(1-b)Y (3)
把(2)式与(3)式代入(1)式, 经整理有:
r = (a+α)/β- [(1-b)/β]Y (4)
若令(a+α)/β等于A,(1-b)/β等于B,则有:
r = A-BY (5)
IS曲线的经济意义:1,对宏观经济来说,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2,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即商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4,IS曲线的右边表示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趋势是利率水平下降,总产出水平减少。
5,IS曲线的左边表示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储蓄规模小于投资规模。
趋势是利率水平上升,总产出水平上升。
6,利率水平没有发生变化时,由一个外生经济变量的冲击导致总产出的增加或减少。
7,IS曲线发生旋转是因为斜率发生变化,即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发生变化。
原因是边际消费倾向或投资系数发生变化。
8,L=M (1)
L=kY–hr (2)
用P代表物价水平,则实际货币供应量m与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关系为:m=M/P或M=Pm。
如果P=1,则有:
M=m (3)
把(2)式与(3)式分别代入(1)式,经整理有:
r=-m/h+k/hY (4)
若令 -m/h=E,k/h=F,则有:
r=E+FY (5)
LM曲线的经济含义是:1,对宏观经济来说,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
2,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9,在LM的右边表示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有利率上升和总产出水平减少的趋势。
10,在LM的左边表示L<M。
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
有利率下降和总产出水平增加的趋势。
11,曲线水平移动是指利率水平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外生经济变量的冲击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增加或减少。
12,曲线发生旋转意味着LM曲线斜率发生变动,即总产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发生变化。
决定斜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系数K,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系数h。
13,不是。
因为社会的宏观经济可能不均衡。
只有达到均衡状态时,利率水平和产出水平在给定IS,LM曲线下才是唯一的。
14,当某位点在IS曲线而不在LM曲线上或者在LM曲线而不在IS曲线上时,出现一个市场均衡,另一个市场不均衡的状况。
主要有四种情况:
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供大于求;
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求大于供;
货币市场均衡,商品市场供大于求;
货币市场均衡,商品市场求大于供。
15,当某位点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时两个市场都不均衡。
主要有四种情况:
商品市场供大于求,货币市场供大于求;
商品市场供大于求,货币市场求大于供;
商品市场求大于供,货币市场求大于供;
商品市场求大于供,货币市场供大于求。
16,这种经济状态表示商品市场求大于供,货币市场供大于求,发展趋势可能是先沿对角线收缩到LM曲线上,再沿LM曲线恢复到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
17,这种经济状态时商品市场供大于求,货币市场供大于求。
发展趋势可能是先沿对角线收缩到IS曲线上,再沿IS曲线恢复到均衡状态。
18,这种经济状态商品市场求大于供,货币市场求大于供。
政府可以采取增加货币发放来帮助恢复均衡。
三、计算
1,解:
(1) IS - LM模型为:r = 250
3
-
1
30
Y r = - 75 + 0.05Y
故:Y = 1900 r = 20
(2)设动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追加的投资为G,则新的IS方程为:
- 200 + 0.2Y = 300 + G - 6r ,化简为 r = 2501
+-3630
G
Y
求联立方程 r = 2501
+-
3630
G
Y r = - 75 + 0.05Y
得:Y = 1900 + 2G,当Y = 2020时,G = 60
设动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追加的货币供应为M,则新的LM方程为:0.2Y - 4r = 300 + M ,化简为 r = -75 - 0.25M + 0.05Y
求联立方程 r = 250
3
-
1
30
Y r = -75 - 0.25M + 0.05Y
得:Y = 1900 + 3M,当Y = 2020时,M= 40
(3) 同时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设政府追加的投资为G’,追加的货币供
应为M’,则新的IS-LM模型变为:
r = 2501
+-
3630
G
Y
’
r = -75 - 0.25M’ + 0.05Y
现在要保持Y=2020,r=20。
代入上式,可以解得:
G’= M’=24
第六章AD-AS模型
一、分析与思考
1,总需求曲线表示全社会总需求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与微观中的需求曲线的区别是:需求曲线简单地反映需求法则,而总需求曲线反映物价水平——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水平——投资水平——收入水平变动这样一个复杂迂回的传导机制。
2,AD曲线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指物价水平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化使IS曲线或LM曲线移动,或两条曲线同时移动导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原因来自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变动。
3,AD曲线旋转意味着AD曲线斜率的变动,经济含义是收入或产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
度。
原因是参数
,,,
k b h 以及M数值的变化。
4,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区别是:生产者所提供的茶农数量是在既定价格水平下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品数量。
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一般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工资,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就业量而最终影响总产量这样一个迂回而复杂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地体现供给法则。
5,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和总生产函数的变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位移。
6,当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达到均衡。
7,当经济状态不是在AD 、AS 相交的点位时,三个市场没有达到同时均衡。
二、计算
1,第136页,计算题第一题中“假定消费C=1000+0.8Yd ”改为“假定消费C=100+0.8Yd ”。
(1)根据给出的IS ,LM 方程,可以解出:
100% ,均衡时,Y=950,r=10
120% ,均衡时, Y=875, r=12.5
150% , 均衡时, Y=800,r=15
(2) 略
(3)P 不变,M 减少后,AD 曲线将向左移动。
(4)
经过推导得出 +(a )[+(1)]+(1)M h Y bT G P k h b k h b βαββ=-++--
2(1-)[+]dP k h b P dY M M
β=- ,当β变小时,斜率绝对值变大,此时总需求曲线斜率变小,总需求对价格水平的敏感程度变小。
(5)当h 变大时,总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变大,此时总需求曲线斜率变小,总需求对价格水平的敏感程度变小。
2,(1)当P=1时,劳动需求函数: d 17512.5N W =-
劳动供给函数:s 705N W =+
劳动市场均衡时,W=6,N=100,Y=1000
当P=1.25时,劳动需求函数:d 17510N W =-
劳动供给函数:s 704N W =+
劳动市场均衡时,W=7.5 ,N=100,Y=1000
(2)当P=1时,劳动需求函数:
d 17512.5
N W =-
劳动供给函数:
s 705
N W =+
劳动市场均衡时, N=100,W=6, W
P
=6, Y=1000
当P=1.25时,劳动需求函数:
d 17510
N W =-
劳动供给函数:
s 705
N W =+
劳动市场均衡时,N=105,W=7 ,W
P
= 5.6 , Y=1029
(3)当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时,价格水平变动后没导致实际工资变动,此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
当劳动者具有货币幻觉时,当名义工资增加时就导致劳动供给量增加从而导致总产出增加,这时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曲线。
第七章通货膨胀
二、分析与思考
1,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2,第一个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第二个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久的上升,高价格不一定是由于通货膨胀。
4,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雇主和工人之间,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5,应该促进社会上生产要素的流动。
6,实际利率约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短期而言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而名义利率不上升,那么实际利率则下降,如果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比率小于名义利率的上升比率那么实际利率上升,实际利率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这两者变动的大小。
从长期而言,人们对通货膨胀率有预期,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而名义利率上升幅度不大,那么实际利率这下降,如果人们预期两者的上升速率相同,则实际利率没有变化。
7,菲利普斯研究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变动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改进,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涨率—劳动生产增长率,假定劳动生产的增长率为零,就有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可以从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增加时失业率将降低。
三.计算
1,(1)1992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440400=10%400
- 1993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62440=5%440
- 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62462=0462- (2),因为1993年到1994年的物价水平没有改变,所以其实际工资的增长率也为10%。
(3)实际工资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于是,实际工资变化率=0.050.5CPI CPI
∆- (4)如果名义工资变动率和物价水平变动率一样,则实际工资没有变化。
第八章 经济增长
一、分析与思考
1,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当资本-产量比是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有的资本—产量比r v 时,使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即W r
s G v =。
而实际增长率是指当v 是资本实际变化量与产出实际变化量比率时的收入增长率。
两者不一定相等。
两者背离时,比如一旦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的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就会少于企业所需要的数量。
这种情况促使企业家增加订货,增加投资,从而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出现更大的缺口,从而导致累积性周期波动。
2,因为自然增长率等于n ,为人口增长率。
这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是最大的增长率。
3,因为哈罗德模型以凯恩斯提出的I=S 均衡条件为基础进行推导,提出只有实现投资=储蓄,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活动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其本身会自动地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
而在哈罗德模型中,一旦偏离就不能回到均衡路径上。
根本的区别是哈罗德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不能代替的,而新古典模型假定两者可以相互替代。
5,我认为其中一个缺陷是假定储蓄率是外生给定不变的。
现实中这一假定不一定满足。
6,含义是: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的增长率,那么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
7,第一种类型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第二种类型是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的增长过程进行经验研究。
第三种类型是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