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5 0.65
年份 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2021~2025
GDP(1/2/6) 6.58%
6.59%
6.48%
6.65%
6.99%
GDP(3/4/5) 6.52%
6.65%
6.53%
6.70%
7.05%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客货运量与相关因素的联系规律从 而进行预测。
家庭 – 家庭规模、人口构成 – 性别、年龄 – 交通工具拥有率 – 职业、职务 – 单位公房 – 自由时间 – 其他
走亲访友,购物等私人出行多;以家庭为单位的 工作、业务等出行几乎没有。
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数减少,例如, 购物可由一人代替。
自由:T=f(Aa)
T/人
A:将来人口 a:将来家庭平均人口数
期年数。
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交通需求生成预测,关键是对预 测期弹性系数的确定。
例:现状 OD 分布如下,试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交通需求生成预测。
OD
1
2
3
4
5
6
G
1
988
4
312
200
334
246 2084
2
24
0
88
244
174
116
646
3
388
566924 Nhomakorabea368
192 1700
4
180
136
12
– 直接使用现状调查中得到的原单位值 – 增长率法 – 函数法
例 2:某规划区域由 3 个交通小区组成,下表 列出了各小区现状的出行
发生量和吸引量,在常住人口平均出行次数不变的情况下,用原单位法
预测未来的生成交通量。
小区 现状人口(万人) 将来人口(万人) 发生量(万次/日)
1 11.0 15. 0 28. 0
第5章 交通的发生与
主要内容: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
第3节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重点
第4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重点
交通调查 小区土地利用(面积、住宅、就业 人口等) 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第1节 概述
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四阶段法”(交通的分布、 交通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的第一阶段,也是交通需求分析中 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工作目的
弹性系数法
弹性(或弹性系数)是指待研究的两关联事物间增长
速度的比率。
交通量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水平和增长速度
密切相关。 A A0 (1 ER)n
预测模型
其中: A 为预测年的小区发生总量或吸引总量; A0 为基年的 小区交通发生总量或吸引总量;R 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速度;E 为交通量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n 为预测
表 1:各小区的土地利用特性
小区号
发生特征(拥有小汽车的户数)
没有
有1辆
有2辆
有3辆
吸引特征(就业岗位数) 基础工业 服务行业
1
10
30
20
15
400
300
2
25
60
40
30
500
600
3
15
50
50
30
250
300
表 2:出行发生调查
表 3:出行吸引调查
每户拥有小 上班 1h 出行 汽车数量 发生次数
Qt M t
其 中 : Q t 为 预 测 期 总 运 量( 万 人 或 万 吨 ); M t 为
预测期经济指标; 为产值系数。
产值系数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产值系数的变动趋势。
运输量与交通量的转换
Gt
k Qt srP
Gt'
k'
Qt' crF
其中:Gt 为预测期客车交通量;Gt' 为预测期货车交通量;Qt 为预测期客 运量值; Qt' 为预测期货运量值; s 为客车平均座位; c 为货车平均吨位; rP 为客车平均实载率; rF 为货车平均实载率; k 、 k ' 为回归系数。
Q t Pt 其 中 : Q t 为 预 测 期 客 运 量 值 ( 万 人 ); Pt 为 预 测 总 人 口 ( 万 人 ); 为 乘 车 系 数 。
乘车系数可以根据指标的历史资料及今后变化趋势确 定。
产值系数法(类似于原单位法)
产值系数法是根据预测期国民经济指标值(如工农业 总产值、社会总产值等)和确定的每单位指标值所引起 的货运量或客运量进行预测的方法。 预测模型
0
0
148
476
5
268
312
312
0
0
128 1020
6
256
150
208
92
136
0
842
A
2104 658 1624 540 1012 830 6768
GDP 增长率及弹性系数为:
年份 2001~2005 2006~2010
弹性系数
0.85
0.80
2011~2015 0.75
2016~2020 0.70
规模(人/家)
第3节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生成交通量预测的原单位法(交叉分类法 cross classification method)
原单位——通过OD调查得到的每人或每户日平均产生的交通 量。
未来的生成交通量=原单位未来总人口或总户数。 原单位通常是按出行目的来进行统计的。 计算公式 未来原单位值的确定方法
2 20. 0 36. 0 51. 0
3 10. 0 14. 0 26. 0
吸引量(万次/日)
28. 0
50. 0
27. 0
第4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四、 出行平衡
以生成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 其它出行平衡方法
– 以发生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调正各交 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
– 以吸引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调正各交 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
– 以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的加权和作为基准 进行出行平衡
例6:假设规划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特性如下表1所示,以小 区1为抽样点进行出行发生和出行吸引调查。在不同的小汽车 占有率情况下,上班出行1h的发生原单位如表2所示;对应于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上班出行1h的吸引原单位如表3所示。 试计算各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并以发生量为基准平衡。
工作步骤
交通的发生(trip production);交通的吸引(trip attraction)
输入数据:规划对象区域的人口、土地利用、各项经 济指标等
D32
影响
O 32
第2节 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形态 – 考虑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 住宅区是重要的交通发生源 – 工厂、机关、学校、商业中心等也是重要的交通发 生吸引源
户数
发生原单位 (次/h)
行业
上班 1h 出 行吸引数
岗位数
吸引原单位 (次/h)
0
55
10
5.5
基础工业
900
400
2.25
1
360
30
12.0
服务业
525
300
1.75
2
310
20
15.5
3
255
15
17
第5节 公路网规划中常用的发生/吸引交通 量预测模型
公路交通的发生、吸引即公路交通的生成,公路交通生成预测又可分为 客、货流的生成预测。
时间序列法
根据规划区域客、货运输的历史统计资料,以时间为自变量 建立模型,并对未来的客货运输进行预测的方法。
常用模型有
– 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
– 指数平滑法:二次平滑、三次平滑。
– 成长模型:Gompertz模型、Logistic、Pearl模型等 。
最后进行未来值的预测,预测模型

Qt Q0(1)t
– 变量的含义: Q
、 t
Q
、 0

t
增长率法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出未来的增长率。
乘车系数法(类似于原单位法)
乘车系数定义为区域旅客运量与人口数之比。 乘车系数法又称为原单位发生率法,它用区域总人口
与平均每人年度乘车次数来预测客运量。 预测模型
公路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项目研究区域及 各交通小区的公路交通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常用的公路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模型 增长率法 乘车系数法 产值系数法 弹性系数法 回归分析法 灰色预测法 时间序列法
增长率法
预测步骤: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预测对象增长率的变化规律。
根据对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分析,确定预测期增长率。
在区域客运量分析中通常采用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居 民密度、人均旅行次数、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民收入、 客车保有量等指标作为相关因素。
货运量分析中通常采用总人口、工农业总产值、汽车保 有量、人均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基建投资额等指 标作为相关因素。
灰色预测法
GM(1,1)预测模型:原始时间序列数据累加计算预测模型 参数对累加序列作预测累减得原始序列的预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