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五项临床意义(简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
原含量(FIB)2—4g/L
增加:
1、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2、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3、糖尿病酸中毒
4、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5、妇女经期、妊娠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6、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减少:1、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2、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

3、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4、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5、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6、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

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

D-二聚体(D-D)0-0.5mg/L
1、DVT和PE的排除
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如DVT和PE等)。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同时监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

当PTP评估为
低、中风险,D-二聚体监测正常,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在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PTP评估为高风险,D-二聚体检测阳性,提示有发展DVT、PE、DIC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可使30—35%怀疑有DVT/PE的病人免受进一
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检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

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
标。

3、溶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标。

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身,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上升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
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以防血栓复发。

4、D-二聚体和恶性肿瘤、心梗和脑梗都有较强的关系
5、多种疾病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动态监测
在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恶性肿瘤,手术或创伤后,妊高症、先兆子痫,严重感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口服避孕药,
都有可能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选择恰当时机动态监测D-
二聚体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