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第9课时: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
天坛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
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难点: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
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教学过程:
导入:1.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吗?(答案: 9999.5间)
2.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答案:代表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答案:代表
嫔妃),这是为什么?
一、讲授新课: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
品,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720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
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
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注:
中国古代都城分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中国古代都城分: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紫禁城是宫城,其正门是午门。
紫禁城的外围就是皇城,有四门,就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故宫,现在通常指代紫禁城。
但实际上故宫包括紫禁城和一部分皇城。
因为在建国后对京城进行了拆迁、改造,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特注:宫城就是皇帝一家住的,皇城是政府办公区域,内城是城市中心。
在古代,宫城
和皇城一般是相邻的,也就是办公住宿一体化。
内城的意义有几个,你可以理解为城市中心,也可以理解为里边的城区(因为有的大城市会想要修筑多层防御城墙)比如北京城南部就是外城,只不过因为工程浩大只建造了一部分,北边的方框就是内城。
举个例子,明清时代,紫禁城就是宫城,午门就是宫城大门,皇城就是旁边的各办公机构,大门就是天安门。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
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重要建筑
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南北
重檐庑殿顶----太和殿(金銮殿)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
重檐庑殿顶——午门
重檐庑殿顶——太和门
保和殿北面御路
太和殿内景
太和门北面《铜狮》
颐和园长廊
(3)故宫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
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
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
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山市ppt
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
限制。
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
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
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
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中泰化学股吧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二、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
重檐歇山顶——嘉峪关
重檐歇山顶——山海关中山陵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
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
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小班教案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
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
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
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后留校任教。
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
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
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
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英语词典下载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
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
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三、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
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四、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看云识天气,古代建筑如何体现皇权
大一统思想?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第10课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学内容: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
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
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
但是农
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天坛……。
今天我们同样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
园林的历史: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
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
”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
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
寺观园林:少林寺,武当山,华严寺,罗汉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
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二(探索分析):欣赏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介绍:
颐和园的历史: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
颐和园的布局:
标志性的建筑:
佛香阁
排云殿
长廊
主要景点景色:
颐和园大门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
颐和园铜牛
颐和园十七拱桥
西堤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法国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
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答案: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但是风格上不一样。
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
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
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
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凡尔
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
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活动三(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
该园的水
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四:欣赏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
活动五:欣赏私家园林留园(江苏省苏州市)
活动六:(课堂拓展)忆水绘园
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
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水绘园是苏北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
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
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
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
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
价值的统一。
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
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是以四个活动(了解思考—感受体验—探索分析—课堂拓展)为主线,思路清晰,节奏紧凑。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控制好知识的深浅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美的东西存在。
合理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放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