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三的⽇⼦是苦的,有刚⼊⾼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两点的精神⾁体双重压⼒,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
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种在巨⼤压⼒下显得茫然⽆助的痛苦。
⾼三频道为你整理《⾼三年级政治必修⼆知识点:中华⽂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源远流长的中华⽂化
1、中华⽂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精深
2、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字是⽂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字的发明,使⼈类⽂明得以传承,标志着⼈类进⼊⽂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的作⽤。
今天为中华各族⼈民所通⽤,是中华⽂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3、中华⽂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化的认同、对外域⽂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渐没落。
②西⽅近代⼯业⽂明的巨⼤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才能创造中华⽂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认识祖国传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
⼆、博⼤精深的中华⽂化(中华⽂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1、中华⽂化的独特性:
(1)中华⽂化中的⽂学艺术在世界⽂学艺术宝库中独树⼀帜。
(⽂学艺术对于反映⼈们的精神⽣活、展⽰⼈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化的博⼤精深(科技是⼀个民族⽂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2、中华⽂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保持着各⾃的特⾊。
3、中华⽂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的民族⽂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多民族⽂化对中华⽂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化呈现多种民族⽂化的丰富⾊彩。
中华各民族的⽂化,既有中华⽂化的共性,⼜有各⾃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化。
它体现了中华⽂化的博⼤精深;各族⼈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化底蕴和强⼤的民族凝聚⼒。
中华⽂化的⼒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命⼒、创造⼒和凝聚⼒之中。
是激励中国⼈民的强⼤精神⼒量。
【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化的⼒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量或意义):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民共同⽣活的精神纽带,⽀撑中华民族⽣存发展的精神⽀柱,推动中华民族⾛向繁荣强⼤的精神动⼒,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炬。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强不息的伟⼤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它贯穿在民族精神的各个⽅⾯。
(2)爱国主义的内涵:具体性、历史性的统⼀。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致的。
发展国特⾊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爱国主义在实际⾏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民奋⽃的历程之中,体现在⾰命、建设和改⾰的各个时期:
(1)新民主主义⾰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52年)
中国共产党⼈的⾰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如井冈⼭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开放新时期(1953年--)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个新⽔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星精神、⼤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典精神、载⼈航天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
(1)是社会主义⽂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和智⼒⽀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量、展⽰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强弱的⾄关重要的因素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霸权主义抵抗外来腐朽思想⽂化的侵蚀。
(5)启⽰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1)要⽴⾜于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的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化的主⼼⾻。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形成的优秀⽂化传统,⼜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命、建设和改⾰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民创造的优秀⽂化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要警惕西⽅敌对势⼒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既要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要不断注⼊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
【同步练习题】
1.⼈类进⼊⽂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
B.⽂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化“源远流长,⼀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明历经沧桑⾄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演变⽽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中华世纪坛序:“⼤风泱泱,⼤潮涝涝。
洪⽔图腾蚊龙,烈⽕架凤凰。
⽂明圣⽕,千古未绝者,惟我⽆双;和天地并存,与⽇⽉同光”。
其中,“⽂明圣⽕,千古未绝者,惟我⽆双;和天地并存,与⽇⽉同光”,反映出中华⽂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精深
D.独树⼀帜
4.都江堰⽔利⼯程是全世界⾄今为⽌,年代最久、惟⼀留存、以⽆坝引⽔为特征的宏⼤⼯程。
它的主体⼯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导⽔、塞⽔、引⽔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如的⼯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需要,⼜可防⽌灾害发⽣。
它体现了⼈和⾃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项古代“⽣态⼯程”。
这⼀⼯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秀和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是()
A.摒弃⼀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实践中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向繁荣、强⼤的精神动⼒,是中华民族之魂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主⼼⾻”即⽑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撑
②民族精神注⼊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益丰富,具有⽣机和活⼒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下列不能体现这⼀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
9.在研制“两弹⼀星”的过程中,⼴⼤科研⼯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种崇⾼的精神,这就是()
①热爱祖国、⽆私奉献②⾃⼒更⽣、艰苦奋⽃
③独⽴⾃主、不怕牺牲④⼤⼒协同、勇于登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化宝库的“库存”正⽇益减少。
据⼴西⽂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初期,⼴西有地⽅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见。
据此回答10~12题。
10.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化源远流长
B.中华⽂化博⼤精深
C.中华⽂化过于繁杂
D.中华⽂化有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