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理解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综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燕子》
“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
“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
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
《苹果里的五角星》
“魅力”——魅,传说中的鬼怪;鬼怪惹上了,是无法摆脱的,即“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
“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
“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安然”——平安的样子;
“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
当然——应当这样;
骇然——惊讶的样子……
“新闻”——新听来的事;
《永远的白衣战士》
“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
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
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
别致——特别的情趣。
兴国安邦——先解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家。
整个词是,国家兴盛安定。
酷爱——酷,极,程度深;爱,爱好。
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2.同义换词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第一朵杏花》
“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苹果里的五角星》
“清晰”——非常清楚;
《祁黄羊》
“举荐”——推荐。
《永远的白衣战士》
“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
“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
立刻-马上;
眩目-耀眼等。
3.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苹果里的五角星》
“不生疏”——熟悉,
“隐藏”——不暴露、不败露;
《永远的白衣战士》
“娴熟”——不生疏;
“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
“镇定”是不慌乱。
“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
“清醒”就是没有昏睡,
“干燥”就是不潮湿。
模糊-不清楚;
崎岖-不平坦。
4.拆拼法。
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
《苹果里的五角星》
“焦躁”——焦虑、烦躁;
《最佳路径》“优雅”——优美雅致;
《祁黄羊》“辞职”——辞掉职务;
《公仪休拒收礼物》“难免”——难以避免;
“恳求”,恳,诚恳;求,请求。
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
幽雅,幽静文雅。
“漫游”一词,漫,随意,不受拘束;游,游玩。
合起来就是随意游玩。
“疾驰”,疾,飞快地;驰,奔跑。
合起来是飞快地奔跑。
屏息凝视,抑制呼吸聚神地看。
勘测-勘探和测量。
5.重新组合法。
《苹果里的五角星》
“循规蹈矩”——循蹈规矩
《人类的老师》
“轻而易举”——轻易而举(做事容易,不费力气);
《公仪休拒收礼物》
“心满意足”——心意满足;
第一次抱母亲》
“翻山越岭”——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风浪平静;
“调兵遣将”——调遣兵将;
无忧无虑——无忧虑;
没昼没夜——没昼夜;
震天动地——震动天地。
6.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
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
如“守株待兔”一解:株,树桩。
二解本义:守着树桩等
待撞死的兔子。
三解比喻义: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
“浅尝辄止”——辄:就。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7.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
“翡翠
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蜥蜴是绿的,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
《学棋》中“专心致志”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
《少年王勃》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诗,朗读这段课文“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8.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9.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
如: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10.语境联系法。
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
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10.说明解释法。
指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词语的意思。
对有些成语
和名词还需要指明词语的出处、演变过程,现在的意思等,以防望文生义。
如:上腭-口腔的上部,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统称上腭;
班门弄斧-古时候某人在巧匠鲁班门前摆弄斧子,现在指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11.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
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
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12.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
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只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解词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笑老师支招:
理解方法:词素法+语境法
解释方法:词义+在文中形容法
练一练,我会解词语
1《将相和》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
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晏子使楚》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事情发生在我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班主任方老师刚离开教室,我们一群男生便用弹枪干起仗来。
“枪战”越来越激烈,我的脑袋突然被一个外号叫“鸭蛋”的击中了。
我摸着脑袋疼处气恼至极,手持弹枪朝“鸭蛋”冲了过去。
“鸭蛋”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一心想要“报仇雪耻”的我穷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我瞄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
只听见“哎哟”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捂着她的眼睛蹲了下去。
就在我逃走的
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
上午放学前,方老师紧绷着一张脸走进了教室。
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班有个同学用弹枪打伤了四年级一个女同学的眼睛,这件事是谁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认错。
只要他认了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玩弹枪,我会……我会原谅他的。
”
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拿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时怎么也不说。
我想只要“鸭蛋”不出卖我,老师是不会怀疑到我头上的,我是班长,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
下午,方老师对我们说:“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是谁干的,我不说出他的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会主动向老师认错的。
”
令方老师失望的是,我这个“诚实的孩子”到毕业也没有去向他认错。
许多年后,我从工作的异地回到我过去所生活过的城市。
我决定去看看小时候念过书的学校,并去拜访曾教过我的一些老师。
一天傍晚,我提着一袋水果敲响了方老师的家门。
“你找谁?”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开了房门问我。
“我找方瑞年老师,我是他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
”我说。
老妇人迟疑片刻后,让我进了屋。
老妇人给我沏了一杯茶,随后用手拭了拭她变得有些湿润的眼睛说:“你老师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
我一下子呆住了。
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里面房间走了出来,她
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边,有一颗特大的黑痣。
“她的眼睛?”我惊骇万分。
“是小时候让人用弹枪打瞎的。
”老妇人很难过地说,“听孩子爸活着的时候讲,打瞎我女儿眼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一切都毋庸置疑,一时间,我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
我向着方老师的遗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迎面碰上了一只蜘蛛,蛀书虫向它打招呼说:“你好!”
“你是谁呀?”蜘蛛问道。
“哈哈!”蛀书虫笑着说,“你这个无知的家伙,怎么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了,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当学问家呀!”
蛀书虫又哈哈大笑起来:“人怎么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又原封不动放回老地方。
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通通吞到肚子里。
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那么,请教一下,我怎样才能成为大学问家?”蜘蛛又问。
“当然也得学我的样子,钻进书里把书吃掉喽。
”蛀书虫趾高气扬地对它说。
蜘蛛想了想,开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论,我有个更省事的办法——既然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我把你吃进肚里,你的所有学问不就全都进了我的肚子吗?”说完,它一头朝蛀书虫扑了过去。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
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
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
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
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
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
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
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