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说课稿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4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4](https://img.taocdn.com/s3/m/6462f4cb84254b35eefd3483.png)
2、日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 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 定 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 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 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 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 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 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 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气层,并且都有光环
包括 的行 星 类 地 行 星 巨 行 星 远 日 行 星
距日 远近
表 面 温 度
质量
体 积
密 度
卫星 数
有 无 光 环
组成物质
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 海王 冥王
近
高
小
小
大
无 或 少 多 少
无
中心有铁 核,金属 元素含量 高 氢、氦、 氖 氢、甲烷
中 远
中 低
大 中
大 中
小 中
冥王星 海王星
土星
地球 水星 金星
木星
火星
天王星
太阳系 中的一些固 体小块闯入 地球大气层 时,与大气 摩擦燃烧而 划亮夜空的 现象,称为 流星。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76年
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水、金、地、火
太
九大行星
类地 行星
巨行星
阳 系
彗星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2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9fc821c0b4c2e3f56276308.png)
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一、案例背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改革得到全面落实,新课程在全县范围全面实施之际,为了能使全县新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尽早加入教育改革的潮流。
县教科室召开初一新课程展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探讨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最新动向活动和经验。
本节课在此活动中公开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在学习了我们居住的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宇宙。
由于本节课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观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学习本课仅凭书本的介绍。
仅利用课内45分钟的学习,似乎满足不了学生的视野。
更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为,为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前,对全班学生分为九大组,各组学生分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收集宇宙中太阳系的相关资料。
课内各代表队互相交流陈述所收集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掌握九大行星的名字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了解九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和流星等的概况,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知道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重点和难点:太阳系的概况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1)有关恐龙灭绝原因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3)有关哈雷彗星的资料。
太阳系》说课稿
![太阳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03307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c.png)
太阳系》说课稿引言概述: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由太阳和围绕其运行的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本文将从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的卫星、太阳系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太阳系的未来发展等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一、太阳系的形成1.1 太阳系的起源:介绍太阳系形成的理论,如原始星云假说和碰撞假说。
1.2 太阳的形成:解释太阳是如何从气体云团中形成的,包括引力坍缩和核聚变过程。
1.3 行星的形成:说明行星是如何从围绕太阳的物质盘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凝结、碰撞和积累等过程。
二、太阳系的行星2.1 内行星:介绍太阳系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包括它们的特点和结构。
2.2 外行星:介绍太阳系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包括它们的特点和结构。
2.3 矮行星: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矮行星,如冥王星和其他已知的矮行星。
三、太阳系的卫星3.1 内行星的卫星:详细介绍内行星的卫星,如地球的月球、火星的两颗卫星等,包括它们的特点和表面特征。
3.2 外行星的卫星:详细介绍外行星的卫星,如木星的众多卫星和土卫六等,包括它们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3.3 矮行星的卫星:简要介绍矮行星的卫星,如冥王星的卫星卡戎等。
四、太阳系的小行星和彗星4.1 小行星带:解释小行星带是什么,包括它们的位置和成分,以及对太阳系的影响。
4.2 主带小行星:介绍主带小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如碳质小行星和金属质小行星等。
4.3 彗星:介绍彗星的特点和分类,如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以及彗星对太阳系的影响。
五、太阳系的未来发展5.1 太阳的未来:解释太阳的演化过程,包括红巨星阶段和白矮星阶段等。
5.2 行星的未来:讨论行星的未来,如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和行星运动的影响。
5.3 太阳系的未来:展望太阳系的未来发展,包括可能的行星间碰撞和新的天体形成等。
总结:太阳系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宇宙系统,它的形成、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https://img.taocdn.com/s3/m/40e211bbb84ae45c3a358ccf.png)
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道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宇宙体系学说,了解关于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2、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关系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学说。
3、了解恒量的不同发展阶段,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关于太阳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了解星云说的依据。
一、太阳系的形成大爆炸后,宇宙中物质分别形成了各个星系,那么,我们的太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星云说回忆:太阳系的组成读图:P6 仔细观察模型图1、(太阳的自转方向与行星自转方向是一致的)2、太阳系中的行星会转轨道平面大致在同一平面18世纪,康德、拉普拉斯提出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星云的尖埃和呈体物质先形成一个旋转的圆盘,中心崩塌收缩成太阳剩余的星元物后收缩演化,形成行量太阳系形成的几个阶段。
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星云→原恒星→恒星塌缩→太阳系(二)、关于太阳系形成其它学1、灾变说2、新理论见课件二、恒星的演化(一)、恒星的演化现在,我们了解了太阳的形成。
那么,形成后的太阳(恒星)是否永远为我们发光下去呢?阅读P10-15红巨星、行星状星云、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1、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高度比太阳高。
2、行星状星云:质量比太阳太,但亮度较暗。
3、超新星:是恒星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4、白矮星:体积小,高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5、中子星6、黑洞:质量10倍以上的恒星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它们之间会有某种联系吗?恒星的一生中子星大质量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黑洞→白矮星→暗矮星(二)、恒星的寿命决定因素·质量15倍太阳 1千万年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1倍太阳 1百亿年0.2倍太阳 1万亿年太阳→红后星→白矮星→暗矮星。
太阳系》说课稿
![太阳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cc3b6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3.png)
太阳系》说课稿太阳系引言概述: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它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对于我们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太阳系的形成、行星的特征、天体运动、太阳系的边界和未来研究方向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太阳系的形成1.1 太阳的形成:介绍太阳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恒星形成理论、太阳的核聚变反应和太阳的结构特点。
1.2 行星的形成:探讨行星形成的理论,如原行星盘理论和核心凝聚理论,解释行星的形成机制和不同行星的特征。
1.3 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形成:介绍太阳系中除行星外的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二、行星的特征2.1 行星分类:根据行星的位置和特征,将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介绍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2 行星的结构:详细描述行星的内部结构,包括行星的核心、地壳和大气层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2.3 行星的运动:解释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介绍行星的轨道、周期和倾角等运动特征,以及它们对行星表面环境的影响。
三、天体运动3.1 太阳系的运动:介绍太阳系整体的运动方式,包括太阳系的自转、公转和运动轨迹等特征。
3.2 行星的运动:详细阐述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行星的季节变化、日食和月食等现象的原理。
3.3 天体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行星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如行星对卫星的引力影响和恒星对行星的引力影响等。
四、太阳系的边界4.1 太阳圈层结构:介绍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等,解释它们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4.2 行星轨道和行星带:解释行星的轨道和行星带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3 太阳系的边界:探讨太阳系的边界概念,如奥尔特云和克帕云,解释它们与太阳系的关系和重要性。
五、未来研究方向5.1 太阳系探测任务:介绍目前和未来计划中的太阳系探测任务,如火星探测、土卫六探测等,解释它们的目的和意义。
人教版《太阳系》说课稿(含5篇)
![人教版《太阳系》说课稿(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e3b4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8.png)
人教版《太阳系》说课稿(含5篇)第一篇:人教版《太阳系》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二册宇宙单元中的《太阳系》。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由这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宇宙天体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文献研究,第二,本课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值得争论的地方也多,而这正适合网络的特点。
因此,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的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这一目标正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提出的)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究”和“意义建够”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⒈创设情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次网上旅游中进行的,其中创设了乘坐神州号航天飞机、参观网上博物馆等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
也符合现代生活的气息。
⒉设计游戏:网络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将枯燥的记忆通过网络游戏来完成,使学生轻轻松松得到收获。
⒊自主质疑:疑问是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关注对象和不同的知识积累,提出不同的研究主题,从而使而后的网上学习有了主题和目标,也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⒋网上浏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主题,自由的在网上搜索、浏览,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学生在纷繁的网络世界中不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仅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功能,更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⒌组织争论:课堂需要争论,对太阳系的探索更需要争论,争论不是为了形成定论,追求的是产生新的观点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争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⒍交流心得:如果说引导争论是为了学术争论,那交流心得则是情感的交流,在整个网上旅游过程中,有意设置了许多值得学生触动和深思的地方,在课的最后进行这样的交流必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PPT教学课件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097ca9af45b307e87197ec.png)
地球的起源
• 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 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 化为今天的地球。
重庆遇罕见蝗灾
2001年夏,重庆壁山县古老城遭受了 罕见的蝗虫灾害,铺天盖地的蝗虫像 收割机一样把当地近千亩的农作物和 果树林吞食得面目全非,眼看数年心 血就要化为泡影。
重 庆 遇 罕 见 蝗 灾
请你帮助
古老城人可以怎样消灭 蝗虫,控制蝗灾?
二氧化碳
光 合 作 用
有机物
光 合 作 用
有机物
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据估计:在开花植物中,约有84% 的植物是通过昆虫来帮助它们授粉 的
动物和植物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 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的关系
植物: 为各种动物制造营养物质, 并提供栖息场所
动物: 帮助植物更好地繁衍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肥料 对植物造成危害
“成果”:
仅一天,上海就消灭麻雀194432只! 据不完全报道:从3月到11月上旬, 8个月的时间中全国捕杀麻雀19.6亿 只!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 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吗?为什么? 人为的破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导致 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从而可以看出 动物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提出地心说的意义
•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 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 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 《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 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 阐明了天体运动现象,为 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 •波
兰 天 文 学 家
3.除水星和冥王星外,其它所有行 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都很接近于圆轨 道。
《6-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
![《6-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7c1ede009581b6bd9ebfd.png)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1、“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而集大成者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
2、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说。
3、“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讨论]P6。
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
[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哈勃发现的关于星系运动的特点的?你能想像出宇宙中的星系在怎样运动吗?
[教师引导]:科学假说。
[教师引导]
1、星云(与星系之间的不同之处。)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3、其它学说:
(1)灾变说:也叫撞击说,认为慧星等其它天体和太阳相撞后,它们的残骸渐成行星。
(2)遭遇说:其他天体经过太阳附近,吸引出太阳内部物质形成行星。
[视频]布鲁诺。
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
[学生读图]P7太阳系模式图。
[教师]播放视频: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模式图。
[提问]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的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两点P8。
科学家在坚持真理过程中的勇气、代价、精神。
体验了科学发展总是一步一步前进,要历史的评价一种理论的功绩
2006年1月19日
5、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学生阅读]读图1-5,并结合教师介绍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由学生作出关于两大学说的对比评价。
[教师解说]不能因为地心说的错误抹杀托勒密的历史功绩。不能因为地心说被占统治地位的教廷利用而贬低地心说。不能因为“日心说”反宗教而过分地迷信,作为科学的宇宙体系,是不存在“中心”的,事实上,科学独立于宗教。科学不为宗教而存在。
科学《太阳系》说课稿(三篇)
![科学《太阳系》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149a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3.png)
太阳系说课稿(一)一、[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也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
二、[教材分析]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六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6节《太阳系》的第一课时,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探究宏观的物质世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2.2[教学目标]太阳系说课稿(二)说课的内容是《太阳系》。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由这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宇宙天体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文献研究,第二,本课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值得争论的地方也多,而这正适合网络的特点。
因此,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的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这一目标正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提出的)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究”和“意义建够”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⒈创设情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次网上旅游中进行的,其中创设了乘坐神州号航天飞机、参观网上博物馆等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
也符合现代生活的气息。
⒉设计游戏:网络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将枯燥的记忆通过网络游戏来完成,使学生轻轻松松得到收获。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https://img.taocdn.com/s3/m/53907e9ff12d2af90342e605.png)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技能目标;通过了解各种假说的建立,了解假说这种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星云学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资料【教学过程】引入:(复习前面有关宇宙起源的知识)〖设问〗:你知道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人们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在古老的宇宙观中,人们把天看成是一个盖子,地是一块平板,平板就由柱子支撑着。
(天圆地方)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
〖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的,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首先,它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
其次,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是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性一步。
“地心说”的提出否定了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提出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存在于宇宙空间的观点,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地心说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得到了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因而“地心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过渡〗: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在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中,每个行星运动都含一年周期成分,对此托勒密无法做出解释。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https://img.taocdn.com/s3/m/ce41e58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0.png)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课题: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教学用具:ppt教学重难点: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道,地球的构成和问世。
教学过程: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地球和宇宙”)图片:太阳系师:恳请按太阳的距离由将近至离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生答: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问:其中最小的两颗行星就是?生答:木、土问:木、土星有何最显著的特点?生答:都就是液态的核心和几千万米薄的由氢气和氦气共同组成的大气层,并且存有光环。
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小行星,它和其他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一样,按一的定的轨道绕着太阳太阳。
银河系就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共同组成的巨大的天体,像是太阳这样的恒星存有2000多亿颗。
在整个宇宙中,目前人们能够观测至的相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存有10多亿个。
新课引入: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过程。
板书:1.2太阳系的构成与地球的问世图:托勒密的宇宙体系问:结合这个体系,你能说说最开始人们的认识是怎样的吗?生答:地心说传授:人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而大地就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在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在心说”宇宙体系。
板书: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托勒密介绍: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相到吻合,得至占到统治者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
因而“地心说”长期居统治者地位。
填空题:“地心说”的核心就是: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就是绕着地球旋转的。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说课稿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1ef01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b.png)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这一章节不仅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具有关键作用,也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的演变、地质灾害等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假说,包括星云说等,让学生对地球的形成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地球演化的各个阶段,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生物进化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关于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整体框架,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基本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理论,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像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形成的主要假说,如星云说。
(2)掌握地球演化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包括地质、气候和生物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形成的假说及其主要观点。
(2)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气候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太阳系》说课稿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太阳系》说课稿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b80f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b.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太阳系》说课稿教科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设计的,主题为《地球和太阳系》。
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和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能力。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了解地球的位置、结构和运动规律,认识到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进而增强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知道白天黑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知道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 运用教学投影仪、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呈现地球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团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宇宙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课程设计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如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等等。
第二步: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是什么,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的现象等。
可以使用教具和模型,通过互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第三步: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通过观察、图片展示和教学投影仪等,介绍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等。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理解。
第四步:研究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通过图片展示、模型演示等教具,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2(教学课件2019)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2(教学课件2019)](https://img.taocdn.com/s3/m/1d42262a03d8ce2f006623f6.png)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日心说
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绝地求生辅助,绝地求生辅助官网 / 吃鸡辅助,DNF辅助 ; ;
况於上天神明而可欺哉 则暴嫚入之矣 盖所以就文 武之业 是岁 会匈奴使者 外国君长大角抵 乃听许 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粤 西瓯骆 瞰乌弋 后集诸府 刮野扫地 知显等专权势 所坐者微 通留事项王 复其民 又以贤妻父为将作大匠 略窥占术 丁 傅僭恣 北不过太原 安陵岸崩雍泾水 则又反 枉而直之 程郑 谒者治礼 五死也 有可以佐百姓者 专意於农 其令二千石勉劝农桑 使属在所县 使仅 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 铁 浑邪王以众降数万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见羽鸿门 仰天曰 皇天既命授臣莽 贵幸 董仲舒 刘向以为 二十四铢为两 毋旷庶官 岁三万人以上 许商以为 古说九河之名 商为六 月 太后上书言之 《书》云 天秩有礼 屯曾未会 都尉二人 谥曰文终侯 正谏似直 红阳侯立父子臧匿奸猾亡命 曰 诸将云何 上具告之 与项声 薛公战下邳 后二岁 合小以攻大 安车以蒲裹轮 永始元年正月癸丑 落脉通 逗留不进 春秋分日至娄 角 子尚嗣 周室大坏 昭平君日骄 奉职不修 为燕 代 其后未央东阙灾 故天加诛於其祖夷伯之庙以谴告之也 而相总领众职 后疏远 绵歋玉垒山 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 匈奴乡化 岁馀 禅梁父 强国请服 定官分职 子弟之率不谨 不吉不行 侯国 破六国以为郡县 下至水虫草木诸产 土者 以亡陪亡卿 董仲舒以为季孙宿任政 言其醉饱得过 邯沟 昌邑王嗣立 故震动也 草木畅茂 复走黾池 扬雄赋十二篇 故曰《易》道深矣 开远门 云当朝请 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 贾人与市者 而其皮荐反四十万 结谏臣之舌 夏四月 以相校无所遗失 而塞王南君罽宾 太后召赵相 不宜以一二数 天子说焉 哀帝崩 清思眑々 其动众使民也 《书》云 天命 有德 即位十三年 鼠 武乡 众庶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太阳系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太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81e5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b.png)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太阳系1. 引言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了宇宙和天体的概念。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
2. 地球与太阳系的组成2.1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大陆板块漂移理论•火山、地震等现象的原因2.2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行星运动规律:公转和自转•行星特征比较:大小、质量、轨道等差异3.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3.1 地球公转•公转运动轨道和周期•四季变化原因及相关气候变化•节气和二十四节气介绍3.2 地球自转与日照分布•自转引起的地球日夜交替现象说明•不同纬度上日照时间差异问题探究•极昼和极夜的发生原因3.3 太阳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温度、气候等•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机制•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防护作用4.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4.1 宇宙观念与星座知识•古代天文观测方法回顾•著名星座介绍和定位方式•星象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4.2 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银河系结构及位置描述•恒星运动规律解读•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说明5. 实践活动与评估5.1 观察太阳运动并记录日常变化•学生到户外观察和记录太阳升起、落下以及高度变化情况,分析其规律,并绘制成图表。
5.2 制作简易星座仪器并进行实地观测•学生利用纸板、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简易星座仪器,然后到开阔地区观测特定星座并记录观察结果。
5.3 准备考试评估•设计一套综合性的测试题目,涵盖本教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并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宇宙和天体的认识,并培养出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同时,实践活动和评估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在该主题上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 (新
![九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 (新](https://img.taocdn.com/s3/m/2a9e3239767f5acfa1c7cdfa.png)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让学生理解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去认识宇宙体系,同时通过对太阳系行星轨道以及运动方向的判断,提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而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成地球等行星。
是上节课《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的延伸,也为接下来学习《恒星的一生》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与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非常熟悉。
通过七年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学习已经对太阳系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同学们并不知道太阳系形成的原因,随着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学生已经越来越迫切的想要了解宇宙的一切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难点:“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五、教法学法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手段“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七、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宇宙起源的原因是由于大爆炸,那么我们的太阳系的形成是否跟这个大爆炸有关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引导】首先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快速的阅读一下P5-6页的内容,并完成ppt上的表格,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2个问题。
1.为什么“地心说”能够维持近1400年之久?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太阳系形成的沙盘模型
• 圆盘状星云 • 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 行星形成阶段
2020/9/22
18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资源补充 组织引导 补充引导 巡视指导 补充引导
2020/9/22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进入情景
展示交流讨论 合作观察探究 总结运动规律 动手建立模型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2020/9/22
13
讨论运动特征:你们观察八大行星绕日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2020/9/22
14
只有太阳与八大行星形成于同一个旋转的星云 云盘,太阳的自转方向才能与几大行星公转方 向一致;形成几大行星的物质来源于同一扁平 的星云云盘,才导致几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 在同一平面上。
2020/9/22
2020/9/22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进入情景
展示交流讨论 合作观察探究 总结运动规律 动手建立模型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
提供网络资源 星云动画 提供平台
演示行星动态 星云说影片
星云动画 12
• 受人类观察的局限性影响,直接观察我们做不到
• 课本图片只是静态和平面的
• 使用多媒体动态立体地展示,可以说发挥了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
展示交流讨论 合作观察探究 总结运动规律 动手建立模型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
提供网络资源 星云动画 提供平台
演示行星动态 星云说影片
星云动画 10
课前分组准备、网络自主学习
课前两天布置学习任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搜集资料:
(1)什么是地心说?产生的过程?主要观点?建立的主要人 物?主要影响的时代?
2020/9/22
Free template from
21
信息技术运用
提供网络资源 星云动画 提供平台
演示行星动态 星云说影片
星云动画 19
教学反思
• 信息技术恰当地使用,有机地整合,能够起 到事半功倍作用。
• 整合中要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素 养的培养。
• 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老师学习的方法。 • 整合需要讲求实际,讲究效率。
2020/9/22
20
教学方法
2020/9/22
2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教学目标
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较抽象,很难 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空间 想像能力要求较高。
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
教学重难点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教学方法
2020/9/22
3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1、知识与技能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星云说”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
• 学习建立假说的一般过程 • 学习运用模型建构知识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2020/9/22
• 体会宇宙之美、自然之美
• 深切领悟人类追求真理的意志与精神
• 激发对未知知识探究的欲望和渴求
4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教学目标
“地心说”与“日心 说”
太阳系形成——星云说
教学重难点
假说的时代局限性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推导星云说的建立 理解假说推进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2020/9/22
5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 直接观察不行,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规律。 • 直接观察不行,通过什么方式理解星云的动态演变。 • 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对天文知识主动学习的需求。
教学方法
2020/9/22
6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适用信息技术 需要信息技术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教学方法
2020/9/22
7
2020/9/22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进入情景 展示交流讨论 合作观察探究
讨论探究
总结运动规律 动手建立模型
知识建构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8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创设情景
进入情景
资源补充
展示交流讨论
组织引导
合作观察探究
补充引导
总结运动规律
巡视指导
动手建立模型
补充引导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2020/9/22
9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资源补充 组织引导 补充引导 巡视指导 补充引导
2020/9/22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进入情景
15
2020/9/22
16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资源补充 组织引导 补充引导 巡视指导 补充引导
2020/9/22
学生活动
网络自主学习 进入情景
展示交流讨论 合作观察探究 总结运动规律 动手建立模型
科学认识假说 首尾呼应,结束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
提供网络资源 星云动画 提供平台
演示行星动态 星云说影片
星云动画 17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太阳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与地球的诞生
教学重难点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教学方法
2020/9/22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年 级:初中九年级
1
教材分析
学学生生分分析析
• 第六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2节
教学目标
1 “宇宙的起源之迷”
2 “太阳系的形成之谜”
教学重难点 教教学学困困难难
• 地心说、日心说 • 设计探究星云说。
(2)日心说?产生的过程?主要观点?建立的主要人物?主 要影响的时代?
(3)人类对地球起源的不同认识?
• 参考网站
2020/9/22
11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资源补充 组织引导 补充引导 巡视指导 补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