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概括主旨篇-2023年暑假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统编版)(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概括主旨篇(学生版)
1.(2023·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2023·浙江·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学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2023·陕西·六年级专题练习)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2022·全国·六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1.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5.(2022·湖南湘潭·六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①遽:就。
①任:对待。
①悖;违反常理,错误。
1.下对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的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
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孩子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
6.(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①。
至之市①,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①自信也。
”
【注释】①郑:春秋时期一个国家的名称。
①履:鞋子。
①坐:同“座”,即座位。
①至:到。
之:往,去。
市:集市。
①操:带上,拿着。
①罢:集市已解散。
①无:不能、不可。
1.“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办事情应该严谨认真,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
7.(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8.(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2021秋·安徽蚌埠·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①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①给以书,遂成大学①。
[注释]①逮:到,及。
①穿壁:在墙上凿洞。
①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①资:借。
①大学:大学问家。
1.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
10.(2021·河北沧州·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
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
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
11.(2021·广东佛山·六年级期中)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婶。
”不可改也。
1.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12.(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13.(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
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1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①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①掘:挖。
①蚁壤寸而仞有水: 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得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
仞,古代八尺叫一仞。
①圣: 精明通达。
①不难:“不..为难” 。
①圣人:有智慧的人。
1.文中谈到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这两种途径分别是什么。
14.(2023·浙江·六年级专题练习)小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
我们六年级学过的《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学弈》则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5.(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从《学弈》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①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诵①,其母方织①。
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①。
其母知其渲①也,呼而问之:“何为①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①。
”其母引①刀裂①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①之。
自是之后①,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①诵:背诵,背书。
①方织:正在织布。
方,正。
①辍然中止:突然终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①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乃:于是,就。
复:再,又。
①渲:遗忘,忘记。
①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①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①引:拿来,拿起。
①裂:割断。
①戒:告诫。
①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1.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诫孟子
3.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薛谭学讴(ou)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①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jiàn)①于郊衢(qú)①,抚节①悲歌,声振林木,响遏(e)①行云。
薛谭乃谢①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
①穷:穷尽。
①饯:以酒食送行。
①衢:大路。
①抚节:敲起拍板。
抚:拍打。
节:一种古代乐器。
①遏:阻止。
①谢:认错,道歉。
1.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求反”是因为___________,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4.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两人同时学棋,为什么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①俟(sì):等待。
1.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6.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者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童见到斗牛图后“拊掌大笑”,可以看出他对杜处士的嘲笑。
B.“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两句用具体的行动表现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之情。
C.“处士笑而然之”说明杜处士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D.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随意炫耀自己的宝贝,以免受人笑话。
7.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①,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①。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①!”歌数阙①,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①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①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①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①数阙:几遍。
乐终叫阙。
1.项王兵败垓下,在_______自刎,有关历史上的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之情。
8.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朱古民善谑。
一日在汤生斋中,汤谓之曰:“汝素多知术,假如今坐室中,能诱我出户外立乎?”朱曰:“户外风寒,汝必不肯出;倘汝先立户外,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汝必从矣。
”汤信之,便出户外立,谓朱曰:“汝安诱我入户哉!”
朱拍手笑曰:“我已诱汝出户矣。
”
(《古今谭概》)1.请说说朱古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9.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怀素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①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①,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
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①以:用。
①足:足够。
1.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
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10.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饭后钟
王播①少孤贫,尝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恶,播至,已饭矣。
播惭,题诗壁上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①饭后钟。
”后二纪①,镇扬州,访旧诗,已碧纱笼之矣。
援笔续云:“三十年来尘土里,于今始得碧纱笼。
”
(《唐抵(zhi)言》)【注释】①王播:唐代人。
①阁黎(shé lí)梵语,指高僧。
饭后钟:寺庙本来是饭前敲钟聚集众僧,但和尚们因为王播的缘故吃完了才敲钟。
①纪:古时十二年为一纪。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堂已了各西东”指的是等王播到了饭堂,僧人们都已经吃完,各自走了。
B.“惭愧阁黎饭后钟”指的是僧人们饭后敲钟的行为令王播很羞惭。
C.“三十年来尘土里”指的是王播三十年来在世俗的风尘中奔波。
D.“于今始得碧纱笼”指的是王播的诗现在才有碧纱笼罩着。
2.对于王播题诗讽刺和尚一事,宋代的苏轼曾作诗评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的观点。
石塔寺
苏轼
饥眼眩东西,饭肠忘早晏①。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①,但可供一莞。
何为①三十年,记忆作此讪①。
斋厨养若①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阁黎盖具眼。
【注释】①晏:迟,晚。
①漂母:汉代大将韩信年少家贫,在水边洗衣的老妇供给
他饭吃;韩信得志后,以千金相报。
①何为:为什么。
①讪:嘲笑。
①若:这样的。
11.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2.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1.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13.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弃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作者写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
14.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1.联系生活实际,你从《学弈》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15.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