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写作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写作训练
写作目标
1、通过对比筛选,学会选取适当的立论角度。

2、培养学生遇问题能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品质。

写作重点
学会在筛选中选取立论的最佳角度。

课前活动
一、印发材料,认识多角度立论的含义。

1、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多角度理解。

从正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从侧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以可乘之机;可以认为是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可以认为是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不予揭露。

从反面思考,可以认为是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挖掘出这则材料不同方面的内涵。

2、对《祝福》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
(1)揭露“四权” (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对中国妇女的迫害。

(2)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含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从中我们可以见到鲁迅这个伟大的现代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巨大身影。

(3)道德说:《祝福》属于‘为人生’的作品,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关于道德的主题。

旧道德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它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祝福》便是在揭露旧道德本质的同时,,揭露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 批判了中国的人生。

(4)倾诉说:《祝福》的深刻处在于表现了人性中的倾诉欲望,并沉痛地呼吁:人类应当懂得他人的倾诉,在相互承接倾诉中,逐步达到人类大同。

(5)人生痛苦说:有人从“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观察《祝福》,强调了除社会力量之外的自然力量对祥林嫂的摧残,如病之灾,如狼之灾等等。

鲁迅的小说没有给他的人物“明指或暗示出路,相反常常向读者表明生活没有出路”。

(6)绝望说:小说侧重于抒发因为多次的呐喊不见回音,多次的奋力前行不见光明的焦虑和绝望情绪。

3、对《项链》这篇文章主题的多角度理解
(1)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玛蒂尔德丢失价值四万法郎的项链(十年后才知是假的),这个清贫的人家,无疑遭到了倾家荡产的厄运。

作者多次写到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神态,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客观地表现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心态,也流露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3)玛蒂尔德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并未赖帐,夫妇“毅然”作出决定,要“想法赔偿这件首饰”。

这些描写无不倾注了作者对玛蒂尔德夫妇的无限同情。

读者读到这里,也不能不为玛蒂尔德与其丈夫的困窘处境而担心,不能不
为他们的诚实、善良所感动,这在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的现实生活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4)玛蒂尔德为赔偿项链,欠下了一万八千法郎的债务,为了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玛蒂尔德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着,作者的同情溢于言表。

(5)十年后,玛蒂尔德遇到佛来思节夫人,从交谈中才得知所借的是一挂假项链。

小说虽没有写出玛蒂尔德听到假项链后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她听到这消息后苦涩、辛酸的心理谁还忍心对这不幸的女人加以嘲讽呢?只有深深的叹息和同情。

玛蒂尔德表现得那么坦然,并主动向佛来思节夫人打招呼,告知她事情的真相。

这时的玛蒂尔德不仅没有丝毫的虚荣,而且也没有丝毫的自卑,而是一位经过十年辛劳荡涤,心灵得到净化的朴实的妇人,作者在这里对玛蒂尔德已不仅仅是同情,更带有了几分赞誉。

4、对一些成语、格言的多角度思考
近墨者黑:只有具有足够的抵抗诱惑的能力,近墨者未必黑。

知足常乐:经常知足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

言者无罪:如果是捕风捉影者的流言蜚语呢?
后生可畏:还是年纪大者经验更丰富。

艺高人胆大: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胆大容易盲目,盲目容易失足。

开卷有益:要看开的是什么卷。

识时务者为俊杰:容易产生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

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向大师学习。

异想天开:好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发明者最初的异想天开。

出头椽子先烂:只有勇敢展示自己,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

欲速则不达:不是慢了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当今一切都告诉发展的社会,提速才能不落后。

二、对求异思维的正确认识
在多思善想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某些固有的观念,更辩证、更全面地看待事物。

但是在运用求异思维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有时候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来的观点。

如“熟不一定能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语言环境或特定社会背景中合理的逆向思维。

对于这一类的“求异”,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探索,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不是任何观点都能逆向求异。

比如,不要“滥竽充数”决不能说成“滥竽也可充数”,“骄兵必败”也决不能说成“骄兵不败”。

所以,我们既要提倡逆向立意,又要对思维成果进行深思,辨别其正误与优劣。

要在“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

导写过程
一、出题
下面是流沙河的《理想》(节选)。

分析这几节诗诗从哪些角度来写理想的,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理想的认识。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规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灭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在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要求:题目自拟;时间:40分钟;字数:700字。

二、入境
同学默读诗歌,然后思考自己写作立论的角度。

三、写作
要求做到:目不斜视口不出声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四、评比
评选出“神写手”“字数王”“写洁净”各五名,按顺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

五、讨论
出示思考题:
1、你是从关于理想的哪个角度来立论的?
2、这个角度是否新颖?
六、例文剖析
老师在筛选的基础上,抽取2-4份作文当堂评讲,让同学们明白本次作文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下面的批改作文做准备。

七、批改
提出批改要求:
1、找出错别字、病句,用批改符号标示出来。

2、注意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提出中心论点的。

3、注意作者是从哪个角度立论的。

4、看作者选取了什么论据。

5、对文章写出总体批语,然后打出分数。

七、交流
大家把自己在批改当中发现的优秀文章或者优秀文句读出来,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

八、反馈
同学集体谈谈这次写作出现的问题,然后把批改好的作文回归本人,审视自己的作文。

九、小结
老师小结本次作文的情况,及时表扬作文写得好和批改认真的同学,并指出下次努力的方向。

例文点评
理想是一种牺牲
我认为理想是一种牺牲,纵观世界,有很多人为了理想而牺牲了很多东西。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热爱发明,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人们只看到环绕在他头顶上的光环,搞发明创造时付出的艰辛。

爱迪生搞发明电灯试验时曾遭遇几次爆炸,耳朵就是在爆炸中失聪了,经过数百次的试验之后他终于发明了“钨丝灯泡”,
电灯就是爱迪生以牺牲双耳的听力换来的。

“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曾经三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为了追求科学,她不得不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作
为一名科学家,她是优秀的,但作为一名母亲,她又是不称职的。

由于长期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身体受到大量的化学辐射,最终致癌。

在追求理想的时候,居里夫人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是也因此献出了生命。

冰心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她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写作。

但是她的美貌也找来了不少的麻烦,经常有同龄的男孩向她表达爱慕之情,耽误了不少写作的时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她忍痛剪去了自己漂亮的长发,整个人看起来像个假小子,从而减少了男孩子对她的干扰。

为了写作,冰心牺牲了一个女孩子最珍爱的东西。

人们都说,中国有两种人最苦,一是农民工一是高中生。

是啊,现在的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为了理想,他们不得不披星戴月地学习,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节假日也牺牲掉了很多玩乐的时间,牺牲掉了和朋友聚会的时间,为的就是赶赴高考,为的就是理想的实现。

虽然理想很多时候需要牺牲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还要坚持理想的方向,因为失去不意味着失败,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争取最大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本文选取的“理想是一种牺牲”的立论角度还是比较新颖的,而且作者分别列举了爱迪生、居里夫人和冰心的例子,充分证明了理想是牺牲的观点,说服力较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并没有一直停留在理想是牺牲的层面上,而是从更积极地方面劝告人们尽管实现理想要牺牲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理想,而应尽量争取把实现理想过程中牺牲掉的东西弥补过来,论述严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