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 1.2 体验化学探究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5.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大 B.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6.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 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 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解析】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现象是 指实验过程中用感觉器官等能感受到的,实验结论则是通 过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象加以分析、推理得到的观点、 论断。如C中“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 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答案】C
10.【中考•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Ⅱ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 引出白烟,______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 质
________________
序号 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 — 物中有水和二
氧化碳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蜡__烛__火__焰__外__焰__的__温__度__最__高_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白__烟__燃__烧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检__验__蜡__烛__燃__烧__是__否___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3.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与化学
探究有关的是( D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
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中考•湘西】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
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
探究环节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1.【中考•滨州】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 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
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 什么
【解析】把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完全燃烧产 生的炭黑会使白瓷板表面变黑。
【答案】B
13.【节选•沈阳】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 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 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黄色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
(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 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 s后取出,发现 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 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 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答案均可) (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14.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 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 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 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热的环,内焰 及焰心处的铁纱窗 无明显变化
【答案】(1)小 (2)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石蜡固 体小颗粒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 有水珠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 能重新燃烧
__有__水__生__成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 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图A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A所
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能__够__同__时__检__验________ _是__否__有__水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生__成_________。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1.下列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步骤的是( D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交流反思
D.认真听讲
2.【中考•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
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
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
科学方法是( D )
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解析】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进 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进行评估和交 流(对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常见步 骤,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 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 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
D 何比较
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2.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 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蜡烛,发现烛芯有一缕白烟飘出,立即用火柴 点燃白烟,发现白烟能燃烧,并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实验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由蜡 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根据与外焰接触 处木条最先变黑,说明外焰层温度最高;由烧杯内壁有水 雾,说明有水生成,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 碳生成;由白烟能够燃烧,证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 固体小颗粒。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 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 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大 B.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6.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 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 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解析】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现象是 指实验过程中用感觉器官等能感受到的,实验结论则是通 过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象加以分析、推理得到的观点、 论断。如C中“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 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答案】C
10.【中考•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Ⅱ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 引出白烟,______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 质
________________
序号 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 — 物中有水和二
氧化碳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蜡__烛__火__焰__外__焰__的__温__度__最__高_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白__烟__燃__烧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检__验__蜡__烛__燃__烧__是__否___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3.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与化学
探究有关的是( D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
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中考•湘西】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
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
探究环节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1.【中考•滨州】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 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
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 什么
【解析】把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完全燃烧产 生的炭黑会使白瓷板表面变黑。
【答案】B
13.【节选•沈阳】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 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 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黄色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
(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 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 s后取出,发现 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 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 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答案均可) (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14.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 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 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 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热的环,内焰 及焰心处的铁纱窗 无明显变化
【答案】(1)小 (2)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石蜡固 体小颗粒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 有水珠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 能重新燃烧
__有__水__生__成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 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图A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A所
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能__够__同__时__检__验________ _是__否__有__水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生__成_________。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1.下列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步骤的是( D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交流反思
D.认真听讲
2.【中考•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
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
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
科学方法是( D )
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解析】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进 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进行评估和交 流(对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常见步 骤,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 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 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
D 何比较
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2.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 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蜡烛,发现烛芯有一缕白烟飘出,立即用火柴 点燃白烟,发现白烟能燃烧,并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实验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由蜡 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根据与外焰接触 处木条最先变黑,说明外焰层温度最高;由烧杯内壁有水 雾,说明有水生成,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 碳生成;由白烟能够燃烧,证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 固体小颗粒。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 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 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