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海洋的两个理化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对海洋的一个了解,可以作为一个资料来学习。

后面的两部分主要采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系统中海气、海陆相互作用;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2.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读表分析人与海岸的相互作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四、教学难点
1.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2.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一、地球上的海洋
(一)地球的水库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积辽阔,水深巨大。

海洋占全球表面积为71%,约3.62亿平方公里,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800米,体积约13.7亿立方千米,蓄积水量占地球水体总水量的96.53%。

大家看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

(二)大气的水源和热源
海洋不仅占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地球的水库,而且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之一。

科学家统计研究得出: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可达450000立方千米,其中大约90%的水汽直接在海洋上空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其余约10%的水汽由大气运动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到海洋。

我们从前面的知识已经知道,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中,海洋占了71%,因此,我们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海水的热容约为空气的3100倍,海洋是地球水体的主体,因此,海洋在为大气提供水汽、调节地球的气温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它积极地参与着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三)海岸带
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海岸带包括滨海平原、狭义的海岸带(向海里为20米等深线,向陆地延伸10千米左右)和大陆架三个部分。

(投影)海岸
海水的运动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它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进行,比如,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往往形成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海洋作为生活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海岸带不断提供充足的海洋水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而海岸带在资源贮存和经济发展方面又具有非常明显的边缘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经济最有利的地带,海岸带的区位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1)交通便利,位置优越;(2)可直接利用海水(可航运、养殖、发电等);(3)海滨多荒地,征用、购置土地费用低;(4)海洋自净能力强,废弃物处置代价小;(5)便于引进国际资本、技术和经验,便于进入国际市场;(6)适宜定居和旅游。

我国沿海开发地带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基于这些优势条件。

现在,我国沿海地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起飞的先行地带。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海岸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课文表“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所示。

由于海岸带所处的海陆间的特殊位置,受陆地和海洋环境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不仅遭受各种灾害性天气(台风、飓风等)、海平面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受到人类活动带来的许多灾难性影响(过度捕捞、污染、沿海的不合理开发等)。

这些都会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研究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规律,制定长期的海岸管理政策。

前面我们了解了一些海洋的基本概况,对海洋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海水的两个主要理化性质——海水温度和盐度。

二、海水温度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海水温度”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海水热量的能量来源与支出去处分别是哪些?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有什么?
3.海水对大气温度有什么调节作用?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海水温度及其分布是海水热量特征的直接表现。

因此,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的热平衡。

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

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热量收支有所不平衡,如图3.23是北半球海洋的热量收支变化。

因此,各个海区的水温随着季节不同和纬度不同而有变化。

要注意的是虽然海水的温度存在差异与变化,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还是垂直方向的,都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

另外就是洋流对水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除取决于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外,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的影响。

从图3.25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中可知: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此外,从图3.24“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中还可知: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海陆不同的热力性质,是产生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基础。

因此,它限制了海水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并把大量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大气。

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海水的热容比空气大3000多倍,因此,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得多。

这就使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因此,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海水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用表格简单地表示:
(投影)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一些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海水的盐度。

[板书] 三、海水盐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这部分内容虽少,但却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大家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
1.盐度的概念
3.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概括)到过大海的同学都知道,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占70%,氯化镁约占14%。

氯化钠咸味,氯化镁则呈苦味,故而海水随之味道咸苦。

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的数量大,如果把世界上海水中的盐类物质都分离出来,平铺在陆地上,可使全世界陆地平均高度增加约150米。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一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但大洋各处并不都一样。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1%,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

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从图3.25“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中可知: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

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世界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规律是: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面的海水盐度最高,赤道附近,受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自回归线向高纬度,随着蒸发量的减弱,盐度也逐渐降低。

如红海盐度最高。

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增高,降水使海水稀释,盐度降低。

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例如,在亚马孙河口,从三角洲向外大约160千米内的海水都是淡水;波罗的海不仅蒸发量较小,而且四周陆上河流有大量的淡水汇入,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成为盐度最低的海区。

(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一)地球的水库
(二)大气的水源和热源
(三)海岸带
二、海水温度
(一)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
(二)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三、海水盐度
(一)盐度的概念:
(三)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