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住宅项目复杂地形的场地竖向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住宅项目复杂地形的场地竖向解决方案
摘要:丰富多样的地形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了多种可能和挑战,如何巧妙的利
用竖向设计手段解决难题,并尽可能的使难点变成亮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
本文选取了两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住宅类项目的案例,讨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场
地竖向解决方案。
关键词:住宅复杂地形竖向设计
引言:场地的竖向设计应能同时满足道路交通、场地排水、规划、维护改善
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我们
在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地形条件复杂的场地。
面对不同条件的场地,我们须
因地制宜,在满足竖向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正文:
下面将借助两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来讨论场地竖向的解决方案。
以东莞万科金域华府二期和东莞万科翡丽山四期两个项目为例,两者有诸多
相似点:项目定位相似;目标客户、成本控制标准、设计品质、建筑立面风格等
主要因素均相似;所在地均为东莞,设计时间相近,故所依照的各项法规基本相同;第三方审图机构相同;均为高层板楼,住宅首层均全为架空层,地下车库均
带有一部分人防内容。
综上可见,场地本身的条件将是导致两者竖向设计和规划
方式不同的重要原因。
实例一:金域华府二期。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科技大道与新基大道交汇处北侧。
用地的东北侧
为城市风景商住街区,东南侧为科技大道,西南侧为新基大道。
总用地面积约13
万㎡,容积率2.61,总建筑面积约41万㎡。
项目场地内较为平坦,周边市政道路均已成熟。
场地南北两侧市政道路之间
高差在7米左右,为了使场地与周边市政道路更顺畅的衔接,需在内部消化高差。
较为规则的形状,给了规划方案和竖向设计较大的自由度。
综合考虑日照、地形、景观、楼型等多方面因素,项目采用了极富现代肌理
感的棋盘格式布局,建筑朝向45度左右。
一方面,契合了周边市政道路走向;
另一方面,使所有建筑避免了纯北、纯西等不利朝向,所有户型均最大限度的达
到满窗日照。
根据规划肌理和场地高差走向,项目采用了多个台地的方式来解决高差。
场
地被划分为7个区域,3个标高台地。
每个台地包含两到三个区域,每两台地之
间高差3.5m。
台地由南至北逐层递减,消化了南北两侧市政道路的高差。
(图1)金域华府二期台地标高及场地排水示意图
场地排水以“由中间至两边”为原则。
场地从西南向东北画线,每个小区域以
此线为起点,分别向西北、东南两个方向以1%的坡度找坡,水汇至场地边缘,
再汇入市政管网。
地下室结合台地进行设计,在台地交界处塔楼下方局部两层地下室,较高台
地临较低台地一侧为半开敞,可自然采光通风,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节约了机械进
风设备。
地下室顶板、底板的找坡方向和坡度均与场地保持一致。
这也使台地的
作用除了消化场地高差以外,还与地下室的结合使其发挥出了更多的附加值。
由以上内容可见,在用地形状较为规整、场地内部较为平坦的条件下,设计
的自由度较大,竖向设计可更好的结合规划、景观、空间、功能等条件综合考虑,
达到多方面和谐统一的效果。
实例二:翡丽山四期
项目位于东莞市南城水濂山片区,宗地北临水濂山路,东面是水濂新村,南
面及西面均为保护山体。
场地内自然景观良好,毗邻水濂山郊野公园。
自然资源
优越,总用地面积约25万㎡,总建筑面积约47万㎡。
其中,四期用地位于全项
目的西侧,用地面积约5.5万㎡,建筑面积约18万㎡。
项目用地轮廓不规则,原地貌属丘陵、水塘及农业用地。
场地南高北低。
四
期为全项目中场地条件最为复杂的部分,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在山体保护线范
围以内。
保护山体嵌入可用场地的中间,将可用范围分成了左、上、右三块,南
北向最窄处仅120米左右,而此处的高差却达到18米左右。
所以,在限制性很
大的条件下解决高差和消防车道问题成为了本项目最大的难点。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场地,所有建筑均沿着山体保护线和建筑红线的走向布置,使建筑充分享用山体景观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围合出大的内部庭院。
竖向设
计既要最大程度上尊重自然山体走势,又要在有限范围内解决大高差,既要满足
消防登高的要求,又要考虑控制土方量。
综合多方因素后,将场地由低到高分了45米、49至49.8米、50.4至51.5米三个标高范围的台地,并在相邻高差较大的
45米和51.5米两个台地之间设置了标高在47.5米左右的景观退台作为视觉缓冲。
其中,50.4至51.5米标高台地形状顺应山体走势,作为自然山体的延伸,此台地的住宅架空层高度5.5米,可基本消除山地保护线处的高差对二层住户的影响。
场地东北角49米标高台地原始地形标高较高,考虑到尽可能减少土方开挖,故
此部分不做地下室。
西北角45米标高台地需衔接市政道路36米左右标高,故其
标高不宜过高。
西侧小面积的49.8米标高台地下用局部两层地下是连接45米和51.5米标高台地。
北侧沿街的四栋楼带有底层商铺。
商铺入口标高在36.3米左右,其上部的住
宅的入口分别设置在45米和49米两个标高的台地。
如此设置,不仅解决了场地
和市政路之间的衔接问题,也使城市界面更加丰富。
如此大的场地高差,对于消防车道的设置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消防车道主要
坡度消化在西侧的道路,主路穿过51.5米台地与三期的消防道路相连后可连接市
政路。
每一个标高的台地均从主消防路上引出支路,在台地内部基本较为平缓。
45米、49米台地均设置回车场。
(图2)翡丽山四期场地标高及消防流线示意
由此项目可以见,对于环境较原始、形状特异、内外高差变化大等限制条件
较多的场地来说,其规划和竖向设计可发挥的自由度较小。
在此情况下,应根据
自然条件,结合环境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和竖向划分,并需要重点处理好消防道路
的设置和与市政道路的衔接。
结束语:
对于千姿百态的地形以及各处不同的建设程度,我们很难简单的用几个类别
把所有的建设场地归纳出来,本文所案例提供的两种思路可作为探讨的可能。
对
于不同的项目,其竖向设计切不可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全面
的考率后,量体裁衣,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