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卷3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张元素治脾胃病的方子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龙胆泻肝汤
C.理中汤
D.枳术丸
E.独活寄生汤
2.朱丹溪用于治郁证的方子是()
A逍遥丸 B.枳术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越鞠丸
3.薛己温补肾阳的方剂是()
A.八味丸 B.六味丸 C.右归丸 D.四神丸 E.附子理中丸
4.创制清瘟败毒饮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戴天章 C.余霖 D.叶桂 E.吴瑭
5.李中梓治疗劳倦内伤用()
A.八珍汤 B.四君子汤 C.六君子汤 D.补中益气汤 E.人参养荣汤6.张从正的吐法不包括()
A.追泪
B.泄气
C.引涎
D.嚏气
E.漉涎
7.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创制独活寄生汤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巢元方
C.孙思邈
D.刘完素
E.张景岳
9.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
A.脾升胃降
B.通降胃气
C.脾阴升发
D.脾气升发
E.胃火清降
10.唐宗海认为呕血的部位在()
A.胃
B.肝
C.脾
D.肺
E.肾
11.王士雄论述六气,重点突出()
A.暑
B.风
C.热
D.燥
E.火
12.吴又可认为瘟疫初期不应出现的症状()
A.头痛
B.身重
C.发热
D.烦渴
E.恶寒
13.张锡纯在治疗阳明腑实证中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三一承气汤
E.白虎承气汤14提出“百病兼痰”著名观点的医家是()
A.李杲
B.张元素
C.朱丹溪
D.刘完素
E.张从正
15.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王士雄
C.叶桂
D.薛雪
E.吴鞠通
16.张介宾治形的核心是()
A.补气
B.温阳
C.养血
D.滋阴
E.填精
17.李中梓治疗先后天分()
A.分阴阳
B.分寒热
C.分虚实
D.分水火
E.分表里
18.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子是()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癫狂梦醒汤
D.通窍活血汤
E.少腹逐瘀汤
19.唐容川认为“补血第一方”是()
A.四物汤
B.归脾汤
C.炙甘草汤
D.十灰散
E.圣愈汤
20.张锡纯创制预防中风的方子是()
A.地黄饮子
B.补阳还五汤
C.镇肝熄风汤
D.建瓴汤
E.大定风珠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孙思邈的饮食养生包括()
A.饮食清淡
B.注重食疗
C.少食多餐
D.饮食宜忌
E.饮食厚味
2.张元素的制方大法有()
A.风制法
B.热制法
C.湿制法
D.寒制法
E.燥制法
3.李中梓脾肾同治包括()
A.脾肾同治
B.补火生土
C.补肾兼脾
D.精气同治
E.补脾兼肾
4.唐容川治疗血证的注意事项()
A.禁攻
B.忌汗
C.忌下
D.禁吐
E.禁补
5.温补学派的医家有()
A.张介宾
B.孙一奎
C.绮石
D.赵献可
E.喻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刘完素首先提出热极生风理论()
2.张从正认为正虚邪盛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3.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主张重用风药升阳()
4.王纶提出“杂病用丹溪”()
5.薛己以六味地黄丸温补肝肾()
6.李中梓认为胃气一败,百病难施()
7.王清任首先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
8.唐宗海认为治疗血证宜早用补虚之法()
9.伏气温病的传变为“自里而发,由浅至深”()
10.叶桂治疗虚损是以扶正为最终目的()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薛己常用的急症骤补的方子()()()
2.张景岳的药物四维有()()()()
3.刘完素的代表著作()()
4.张元素的代表著作()()
5.孙思邈的房事养生包括()()()、以及用药
6.王清任治疗妇人少腹积块的方子是()
7.王士雄的关于温病的著作()
8.撰写《血证论》的医家是()
9.张从正主张“养生当论(),治病当论()”
10.李中梓代表著作()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二纲六常
2.三邪理论
3.甘温除热
4.易水学派
5.归经学说
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张从正应用汗吐下三法的意义
2.简述叶桂久病入络的用药特点
3.简述刘完素是如何阐发火热论的
4.简述李杲和薛己关于脾胃的论述
5.简述吴又可温疫和伤寒的鉴别
七、论述题(10分)
你怎么理解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张景岳的“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