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3)让学生在读中明诗意,在读中悟诗情。在 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①初步感受诗意的自由读。 ②加深理解的指名读、评读。
③提升情感的齐读、配乐读。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1、通过预习,学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生字及新词,对比指 导“插、萸”。 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 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三首古诗 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当堂检查古诗默写。
2、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
3、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 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4、联系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 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3 、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 意识。
7责任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 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 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5古诗三首
2、扩展学习古诗。
第二课时
①利用教师或者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扩展。如, 简介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来历。 ②补充内容相近的古诗,体会不同诗人的不同风 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学完古诗后, 让学生想想还读过哪些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6李时珍
教学目标: 1 、引导运用比较形近字、多音字组词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会 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lěi”)及新词,认读5个生字。
5古诗三首
教学重点: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
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
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
说说这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5古诗三首
课时安排:
①《山中送别》和《赠汪伦》都是送别诗,因此可按
体裁安排在同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三首诗的异同。 ②《山中送别》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都是 王维,也可以按作者安排在同一课时,使学生体会作者所 表达的浓浓的感情。
5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引导品味诵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①字面理解。读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不及”的 意思。
②深入理解。讨论: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 的情谊有什么关系? ③感情朗读,领悟诗情。
5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2)要抓住想象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将诗的意境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再用自己的 语言将其内容描绘出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如:《山中送别》,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送 别朋友回到家时关柴门的动作、心情。把你想 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6李时珍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 点词句展开想象来体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 编药物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 一部药物书。
6李时珍
教学提示:
第一课时
1 、围绕课后第 1 题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 ①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认识。
7责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 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 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7责任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 、通过自学,纠正易错字读音 , 学会 14 个生字(含 1 个
多音字“空kònɡ”)及新词,认读1个字。
编写药物书前做的准备工作。考虑到课文篇幅长,
课堂容量大,第5自然段的学习,以及体会文章
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第二课时完成。
6李时珍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经历课前预习,初读正音,学会 14 个生字(含 1 个多音字
“累lěi”)及新词,认读5个生字。
2、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 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 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本草纲目》
6李时珍
第二课时
2、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找一找,课文用生字“药”组成了哪几个词? 出示:药物、药物书、药物学家、药方、药性、 药效、采药、药材 读读这些词语,你还能用“药”组词吗?
你能用下面几个字组词吗?伤、编、材
独立思考写一写,全班交流订正。
7责任
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 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行为 负责的意识,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课文特点: 课文主要写的是父亲和小里根的表现。
第二单元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培养主动识
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句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古诗三首
王维的 《山中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的 《赠汪伦》
5古诗三首
教学古诗常用的几种方法: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单元教材介绍
房山教师进修学校 房山长育中心小学
郑秀红 董玉梅 2007-8-25
编排特点
第二单元——人物
单元内容
5古诗三首 (一) 6李时珍
7责任
8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语文实践活动2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这一单元,使学生了解李时珍、里根、爱 因斯坦等几位中外优秀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 他们自尊自强、不怕困难、勇于负责、勇于实践的 精神,学习他们平易近人的作风。同时,继续学习 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续 进行查字典及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等方面的练习; 通过班级玩具的展示会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 作水平。
内容析。
第一课时
如,细读古诗,你认为诗中哪些词、句用的好, 最能表达诗人情感呢? 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5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3、全班交流过程中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切忌直 接讲解。可借助历史故事,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 意。如,通过介绍《赠汪伦》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李 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围绕重点词句引导赏析语言,进入诗的意境。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独立学会《山中送别》和 《赠汪伦》两首古诗中的生字及新词。 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 说说两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课堂上完成默写。
1、编文法 2、绘画法 3、表演法 4、品读法 《静夜思》 《小池》 《寻隐者不遇》《赠汪伦》 《赠汪伦》
5、观察法
6、体验法
7、比较法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1 4 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踏 tà”)及新词,对比指导“插、萸”。 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想象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 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 说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当堂检查默写。
5古诗三首
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 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 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 说说这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5古诗三首
教学提示:
第二课时
1、重视生字的检查与指导,夯实基础知识。 如: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自学后指导“插— —萸”。观察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这两个 字? 提示“臼”的笔画笔顺。
2、进一步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认识《本草
纲目》的伟大。
3 、联系第 5 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
说明问题的作用。
6李时珍
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认识《本草纲 目》的伟大。 教学难点: 联系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 说明问题的作用。
6李时珍
教学提示:
第二课时
送
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5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 能力。
①初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注释、查字典、看
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可以先读读诗句,
再交流读懂的内容,疑惑的内容,对于读不懂的
1、通过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体会李时 珍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1)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引导学生体会 数字背后的意义。如,充分朗读这一段话,然后出 示填空。学生填空后再齐读这段话,想一想:这些
数字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6李时珍
第二课时
(2)通过师生搜集的资料,把课内外知识有 机结合起来,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 在充分读完第5自然段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收 集的资料,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再来说说对李时 珍的认识。
7责任
教学提示:
第一课时
美国第49届总统, 1、图片导入,感知人物,激发兴趣。 里根,他出生在美国一 个小镇,曾经是一名出 色的体育播音员,后来 成为好莱坞明星,29年 间拍摄了51部电影,在 69岁时他登上了象征着 权力与荣誉的美国总统 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 年龄最大的总统,并连 任两届。
7责任
用。
6李时珍
教学重点: 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 紧紧抓住文中所提供 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 编写一部药物书。
6李时珍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突破本课难点“李时珍为什么要
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中
的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在
②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深入认识。
③创设情境,进行换位思考。
6李时珍
第一课时
2、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 精神”这一重点内容。 ①初读明大概。 ②品读悟精神。 ③想象入情境。
6李时珍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1 、通过一字组多词、形近字组词等方式,巩固本 课生字及词语。
5古诗三首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 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 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 说说这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5古诗三首
教学提示: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学习新课之前,放一首《送别》歌,同时配上 画面、歌词。看着眼前的画面,听着这首歌, 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说一个词、一句话、一首 诗。 在训练中紧紧围绕“送别”这一内容,为 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7责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抓重点指导(怒-努-恕),学会14个生字(含1 个多音字“空kònɡ”)及新词,认读1个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4、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 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一情景写成一段话。
第一课时
2 、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口头
表达能力。
①初读课文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意思或故事的主要情节
说。
让学生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
下,再指名说,针对学生发言适当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