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从接到优课任务,我就开始思考课程标准3-1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选择哪段历史,哪个内容,哪个角度切入。
再参考教研组的意见后,最终选择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主题,。
课上完了,“吾日三省吾身”,教学想进步,反思是绝佳过程和方法。
详作思考,呈现如下:
一、成功处
(一)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常规逻辑出发,贴合学生已有的教学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流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
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在教学内容上做了提升和拓展,比如帝国主义国家间为什么会结成利益同盟?为什么战争期间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会改变自己的立场?被殖民的国家会在战争期间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科技与战争之间的联系?如何导向科技发展的方向等。
以求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育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面,以丘吉尔生平入手,让学生不自觉以丘吉尔的眼亲历一战导入:丘吉尔的人生经历
丘吉尔之眼
小组合作分析史料6则,立足宏观世界格局,按国别分析引发一战的原因
丘吉尔之眼
从原因入手,分析并定义一战的性质
丘吉尔之眼
小组合作分析一战的经过,完成表格(参战国、战线、阶段、战役等)归纳
丘吉尔之眼
小组合作分析史料6则,归纳一战特点,推理一战的影响
由“一战”想到的:如战争与和平;国家实力是制定政策的根本等
(三)教学内容方面立足课标,整合教材,重新设计教案学案,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史料,比如一战的原因和影响分别选择了六则史料,适时教给学生看文字资料、地图资料、图表资料的方法;寻找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归纳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尝试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并定义一战的性质;看书归纳一战的经过,感受战争的残酷,并分析战争中国家立场改变的原因;归纳一战的特点,推理一战的影响;联系现实反思历史等。
(四)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上设计学生活动,比如一战的原因,设计为合作探究5分钟,分析资料,归纳英、法、德、意、奥、俄等国有哪些利益要求?思考一战爆发的原因?尝试定义一战的性质?要求:每个小组分析原因,并选择一个国家进行阐述,言简意赅。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由学生选择资料展示思考讨论的成果,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扮演引领和补充及纠错挖掘等的角色。
二、有待改进处
(一)对一战的认识有待改进。
如朱可等老师所言,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什么而非怎么教。
上课前,除了教材外,我着重重新研读吴于僅、齐世荣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现代史》上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一部历史》下册,译林出版社的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书目,重新梳理对一战的理解。
但对于历史,仅如此,是不够的,尤其近年来史学界对一战的解读我并未完全了解,这无疑是缺憾。
(二)课堂评价有待改进。
课堂以学生为主,由学生的自主探索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师除了学生讨论前的引导,讨论时的辅助,展示后的点评外,课堂评价不充分,基本处在基础的浅层次,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制,课堂评价未能贯穿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对当代历史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自然成为学生的历史必修课目。
教学本课,参加优课展示,是良机,让我对历史和历史教学进一步思考。
谢谢,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