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提供者,必须实现面向社会的服务转变。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具体途径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标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信息服务
一、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然而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能力购买大量的书籍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社会公共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
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一些服务,但是公共图书馆的规模、信息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而高校图书馆拥有高学历的专业馆员队伍、先进的设备、丰富的馆藏,信息检索方便快捷,如果能向社会开放,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方便公众学习,推动信息流通,提升全民素质,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途径
1、馆藏资源服务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并且还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藏书情况,将闲置或基本闲置的图书、期刊直接面向社会读者开放。
每所高校都有其特色学科和专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因此形成相应的学科特色,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馆藏特色优势,深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对于校外人员挤占本校师生资源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单独的公共阅览室、提供特色借阅服务、大力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等办法,弥补物理空间的不足。
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采取有偿办证的方式逐步向社会开放,每证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
对于读者所需而本馆没有的书籍,也可以通过高校之间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依据所订制度和收费标准,向外馆借入,满足读者需求。
2、网络资源服务
网络资源服务是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利用对象,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图书馆通过网络终端传递用户所需信息,这种远程服务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设备先进的网络系统,购置了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等多种数字资源,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培训、信息代查、情报调研、网络导航等信息咨询服务,针对用户查询问题给出确切的信息解答,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专题研究服务
定题服务是根据企业实际文献需求,一次性或定期不断地将符合需求的最新信息传送给读者的服务模式。
例如:为企业查找产品开发的政策法规、企业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
还可以在企业开发新产品时,为了减少肓目性,避免重复研究,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咨询。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对当地政府、企业提出的某些研究课题,提供一定层次的专题研究服务,以较低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取较大的效果。
4、用户教育培训
目前,图书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由传统向现代化发展,其中的数字化资源,在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使用困难,他们普遍对检索知识了解较少,面对这些类型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许多人很茫然。
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用户网络检索能力的培训,帮助用户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可采取办学习班或专题讲座等形式,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用户教育,即采取多媒体的形式通过网络进行,这种教育形式,既可以是近距离的,也可以是远程的,这样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大大方便了用户,同时也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1、校内服务与校外服务相互补充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首先应该保证服务于校内读者的工作重心不变。
我们提倡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为社会服务,是为了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但优先满足校内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仍然是工作的重心。
信息资源建设、利用、服务的立足点仍然是校内读者。
图书馆应该在满足本校读者的需求、保障为校内师生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开展社会服务,而不能顾此失彼,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
2、在保证无偿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有偿服务原则
图书馆提供无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内容,只有做好了无偿服务,才能保证有偿服务的顺利进行,并使之产生社会效益。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可以适当收取合理的费用,但不能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效应。
因此社会服务收费一定要合理、适度。
获取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应充实到图书馆的经费中,用以增加馆藏、更新设备、改善服务手段,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但是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否则会影响社会化服务的进程,无法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原则。
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图书馆的人、财、物资源合理搭配,实现最佳效益。
在图书馆的服务活动中,管理是加强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以及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工作常规和服务机制,因此可能会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因此需要制订一套适合社会服务的规章制度,细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合作方式等。
在制度形成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搞好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后,要做好宣传、解释和沟通工作,使信息服务科学、规范地运作。
4、提高馆员自身素质,保障社会服务质量的原则。
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服务对象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这就对馆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注重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①应加强馆员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馆员从思想深处认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②可通过业务培训或开展业务竞赛等活动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使其不仅具有图书情报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用户沟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实现自身转变的内在需要。
向社会开放,是其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价值的重大举措,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模式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8.12.
[2]邵佳雯.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