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孟子二章课堂测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

(3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肠断白蘋洲。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倦梳头。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则兼善天下。

8、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9、无恻隐之心者,非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非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非人也;无是非之心者,非人也。

10、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表现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交织互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0分)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①,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6分)
(1)池.非不深也()(2)委.而去之()(3)以天下之所顺.()2、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共6页
3、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得道.者多助委而去.之
A、道:策之不以其道.
B、去:去.国怀乡
惨无人道.去.留两便
寡助之至.攻亲戚之.所畔
C、至:比至.陈
D、之:辍耕之.垄上
无微不至.始龀,跳往助之.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环而攻之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孟子》;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__思想的
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__。

(4分)
2、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所以动心忍.性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B、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任.重而道远
C、①人恒.过②国恒.亡
D、①管夷吾举.于士②百里奚举.于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4分)
(1)舜发.于畎亩
..之中()()(2)苦.其心志()(3)行拂.乱其所为()(4)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侧重论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要求有一定的论据,要言之成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页共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两章参考答案
一、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4、何日遣冯唐
5、风住尘香花已尽
6、有杀身以成仁
7、穷则独善其身
8、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一)1、(1)护城河(2)放弃(3)归顺、服从
1、A、护城河B、放弃C、归顺、服从
2、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B
4、(1)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2)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4)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因为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结果,因此,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1、战国儒家孔子孔孟
2、A
3、(1)起,指被任用田间、田地(2)使……痛苦(3)违背(4)通“增”,增加(5)通“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
4、(1)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2)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5、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6、本文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7、例:这一观点不正确。

越是生活条件优裕,越要居安思危。

一方面,优裕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

另一方面,即使优裕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

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所以,生活条件优
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要求有论据)
第5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