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皇帝制度、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
(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让同学们认识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方法】
1.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 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较难理解及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知识点较多。
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有限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3. 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采用表格法教学,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
【热点试题】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3.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试从唐朝吏部选官考试的标准,谈谈你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
5.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6.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要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进行了学习。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不断完善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在分权基础上,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监督与考核。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与加强问题展开。
在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利的不断加强。
在我国封建王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实行的各项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