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①
李晓丹,李丹*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智能控制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一、引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何种教材体系,专业核心教材传授内容及倡导核心价值,体现国家意志,事关国家事权。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理念和智慧。

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专业课教材的支持,专业课教材是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文本和载体。

因此,遴选并使用优质的专业课教材是职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有力保障。

现实中,职业教育教材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重复、缺少新工艺和新规范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此外,当前有关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匮乏,“双高”建设背景下未能有效指导高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选择合适且优质的教材,因此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引领作用,对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促进“三高四新”战略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视角出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工作,旨在为同类型职业院校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二、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高水平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以及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的更新换代,都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型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教育,教师先行,教材核心。

当前,评价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多采用教师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或以普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为依据,缺乏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选用教材的科学依据,尚未构建出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眼中的好教材呈现出何种特征?哪些突出特征更能彰显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特色与优势?评判专业课教材的优劣采用哪些标准?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引入徐国庆教授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的三维理论,并结合结构功能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探究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的评价指标,试图为高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选用教材提供理论依据。

三、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的现实困境
“三教”改革的载体在于“教材”,“双高计划”中明确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并积极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2019年底,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再一次强调要“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

政策文件的颁布极大地激发了职业教育领域者对研究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热情,但一些研究者和专业教师在评价一本教材是否隶属于活页式教材时陷入了明显的误区,倾向于从字面含义上理解“活页式”,非常简单地将专业教材是否以散页的形式组成、是否采用活页夹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工作中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
有可为”,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关键改革推动职教发展新格局。

“双高”计划以培养
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显然离不开教材的支撑。


业教育教材质量关系着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是国
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题中之义,职业教育教材作为学习者发展技能和增长智力
的重要工具,是优化职业教育育人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遴选并使用优
质的专业课教材。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8-0108-02
①本文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学校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202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丹(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面教学与研究。

*通讯作者:李丹(199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面教学与研究。

108--
. All Rights Reserved.
订、是否能随时将活页从专业教材中抽取出来等作为活页式教材的评价标准。

这种评价标准为导向开发的活页式教材仅仅是改变了教材的外在装订形式,忽视了“活页式”的真正内涵。

教材编撰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思想、教学设计和目的,要重点突出科学技术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应凸显学科特色,兼顾知识性和适用性,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材,为提升立德树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材质量评价事关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教材质量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材开发导向。

近些年以来,我国在教材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当前的教材质量评价仍存在一些不足,“形式取向”是阻碍教材评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最显著的现实困境。

(一)教材内容老旧,未对接实际
现实中,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重复、脱离实践、缺少工作规范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阻碍了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此外,当前有关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匮乏,未能有效指导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选择合适且优质的教材。

教材必须融入专业素质、职业岗位观念与职业素养。

(二)立德树人功能不够,思政欠缺
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将思政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必须摒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材无关的观点。

在确定教材内容设计思想过程中需要彰显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主动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教材思政教育的清晰脉络,将思想政治教育主线有机融入专业课教材。

另一方面要掌握教材知识、技能,要与思政融为一体,实现专业课教材的全过程育人。

(三)立体化教材少,使用率不高
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上会低于本科教育,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均存在不足。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率不高,并且教材形式不灵活,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开发专业课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编写学习难度适中、语言规范、适应行业未来趋势发展的立体化教材。

数字化和信息化实现教材的即时性和功能性,数字化教材结构多变、呈现方式多样,专业课教材内容可以转变为在线微课、实时仿真、虚实结合,解决了传统教材枯燥的问题,保证学生随时可学、随地可学,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
(一)专业课教材评价维度形成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应以内容为取向,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教材设计的思想、知识质量的评估和学习原理的应用。

(二)专业课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
国内学者目前已建立起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的大框架,但评价标准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特色,评价标准深度有待深入挖掘。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除了教材质量、满意度和功能发挥的价值定位之外,迫切需要可观测、可量化的评价标准。

结合20位访谈专家共性的修改意见,集中于“设计思想”“职业思维培养与态度养成”“知识选择”“学习兴趣激发”和“应用评价关注”五个二级指标构建高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标准。

(三)优化专业课教材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之一,自申报“双高计划”以来,学院就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探索优化专业课教材评价体系。

专业课教材评价体系的可信度、有效性要经过反复论证,要建立基于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课教材在立项、建设、投入使用的周期中,涉及多个参与主体:教学主管部门、专业课教师、企业师傅、学生、教材编委及审核人员等。

这些参与主体对专业课教材的质量具有话语权,是教材评价的多元主体。

五、结语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离不开一本好教材。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同时,与中车株洲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伟创力(珠海)工业园等龙头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教材建设与评价体系,两者相互促进,融合了大量校企优质资源,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大幅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 /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402_376 471.html.
[2]吕玉曼,徐国庆.教材质量评价的内容取向:以职业教育教材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41-48.
[3]顾京,孙燕华.高职教材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113-115.
因编辑鲁翠红
109--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