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巴掌》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花巴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歌综合课《打花巴掌》,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4册第3课《童趣》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我将此课设计成为一节综合课。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教材分析:《打花巴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北京儿歌,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二段体,五声商调式。
由于歌曲中带有童谣,其节奏多以密集节奏出现,加上地方儿话音的运用,突出了北京儿歌的风格和特点。
本首歌曲旋律简单易学,用词生动活泼,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们能感受到那种愉快嬉戏的欢乐情景。
2.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标准》又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孩子们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做到咬字清楚;能准确的按节奏边唱边做拍手游戏;并能进行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创作。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为:了解和学唱具有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并让孩子们边唱边按节奏准确地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创编歌词,音乐律动.
二、品读教材精心设计——说设计意图: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音乐学习与游戏结合;将音乐创造与实际生活结合,环环相扣,各环节连接紧密、自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去学习。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获得美的熏陶。
三、暗授学法自悟探究——说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说爱动的特点,我设计了模仿,问答,接龙,游戏等学习方法,培养孩子们创编儿歌和自主表现能力。
在指导他们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多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让他们自己找出觉得难唱的乐句,一起讨论解决,最后能完整并能愉快轻松地演唱歌曲。
在歌词创编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发挥才能,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四、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
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自主参与,自主探索。
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问、好动、爱模仿,根据孩子们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我准备采用听唱法、游戏法
和自学方式的相互运用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真正使他们在我的课堂中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巧设程序培养能力——说过程
因为所面临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和一年级的孩子相比,生活氛围和认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有了增强,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练习,模仿能力强,因此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教授,欣赏,讨论,谈话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相结合,将我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步骤:玩、唱、编、总。
(一)“玩”
1、情景导入,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师:春天来了,嫩嫩的小草从泥土里偷偷地探出了小脑袋,到处都盛开着美丽的鲜花,有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啊!大家想去郊游吗?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
合着音乐一起演唱《郊游》。
师:大家走累了吧。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放松一下自己,好吗?2、趣味游戏,操练节奏,突破难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运用做游戏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带领学生学习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渗透和铺垫。
(1)出示节奏 X X X X X | X X X |
用节奏说出“来来来来来 | 一起来
(2)出示节奏 X.X X X | X X X |
用节奏说出:我.们一起| 来拍手(来游戏)
我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用第一条节奏邀请学生,要求学生用第二条节奏来回应我的邀请。
游戏最后扩展到学生互相邀请,既熟悉了歌曲节奏,又为后面创编歌词做好了铺垫。
(二)“唱”
1、聆听感受:聆听北京的小朋友玩拍手游戏时唱的什么歌谣?聆听后介绍打花巴掌,并与我们江南的拍手歌比较,感受两地游戏的区别,让孩子们感受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
让孩子们讨论后,再总结出歌曲《打花巴掌》是一首具有典型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演唱体验:
(1)再次聆听:要求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歌曲。
(2)讲解歌曲前面念的部分叫数板,让孩子们和我一起边拍手边练习数板部分(注意歌曲里面“的”唱成“dai”音。
)
(3)第三次聆听:
在这首歌曲当中,除了有读的部分还有一些唱的部分。
我会让孩子们
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去听:(1)他们是去干什么?(采花)(2)歌曲里面唱了哪些花?
听后,指明孩子说出一种花我就出示一种花的图片,让他们欣赏这些美丽的花,直到全部出示完毕。
(4)第四次聆听:歌曲是欢快流畅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5)学唱歌词: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按节奏念歌词,学习歌曲的旋律,唱歌词这三步。
请孩子们先听我示范按节奏朗读歌词,再让孩子们练习朗读,最后边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手。
学习歌曲的旋律时主要以教唱为主,因为二年级的孩子识谱还比较困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后唱歌词就显得容易一些了,教师弹奏钢琴,让孩子们演唱歌曲的后面部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按节奏读歌词,这样既淡化了歌曲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使课堂气氛热情融洽。
(6)合作演唱:师生接唱,生生合作等。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敏锐反应,以及节奏的准确衔接和音符时值的感受力,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体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
(7)歌曲处理:指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表达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能达到吐字、咬字准确、清楚的要求。
整个学唱环节采用听唱和自学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在听唱和自学实践中感受情绪,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编”
1、在课本规定处创编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每两个乐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们从小爱学习
打花巴掌的,二月二,我们从小爱画画儿
打花巴掌的,三月三,我们从小爱爬山
打花巴掌的,四月四,我们就爱写大字
……
2、创编歌词,儿歌:让孩子们把自己认识的花换到歌词里去唱一唱,或者自己编儿歌。
出示孩子们在上学期语文课本上学习保护动物的拍手歌,鼓励孩子们回去自己搜集资料,创编儿歌。
内容要是鼓励大家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健康向上的歌词,或者收集更多有意思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是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总”
精彩的儿歌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让孩子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与知识。
其实儿歌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来的小歌谣,有的孩子在做各种游戏里随口说出来的就是非常有趣的儿歌。
请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儿歌,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儿歌说唱会,比比谁会说、谁会唱的儿歌最多,并且,谁还能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儿歌。
最后,启发孩子们在课后做一做“打花巴掌”的游戏,紧扣这一节课的主题,使本节课更加完整。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