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14)
一、单选题(12*4=48分)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表明当时()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2.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来自()A.杜鲁门B.丘吉尔C.凯恩斯D.马歇尔
3.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

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4.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图中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
C.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D.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
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该现象()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6.英国《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

这已经成为一场‘战争’——纳税人用示威骚乱逼政府对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
A.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B.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的弊端不断显现
C.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D.欧洲国家的示威游行可能会引发革命
7.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

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A.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农业经济明显衰退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8.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是()
A.服务业B.农业C.工业D.“新经济”
9.《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

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10.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11.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

材料是在说明()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1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作用B.克林顿改革的作用
C.里根改革的作用D.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西欧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就把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当作调节经济的杠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社会福利事业服务的的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失业者……但自1975年以来,由于经济危机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陷于重重困难。

本世纪二十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20%,五十年代占到30%,七十年代增加到40%;北欧国家占50%以上,公共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约占三分之二。

例如,法国医院的预算取决于当年病床的利用率,医院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期,致使保健费用每年递增15—20%。

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规定不明确,也助长了少数人的依赖思想。

“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不能发挥社会的互助作用。

——摘编自杨祖功、曾宪树《论西欧的“福利国家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推行福利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课后作业】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14)
一、单选题(12*4=48分)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表明当时()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解析】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70年代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混合经济,C 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D错误。

2.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来自()A.杜鲁门B.丘吉尔C.凯恩斯D.马歇尔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随之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正是这一经济模式的运用,故C正确;其他人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

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解析】【详解】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来干预经济发展,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4.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图中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
C.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D.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
【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50—70年代高速发展,原因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国家对经济干预等,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借鉴,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与刚刚出现的经济多极化趋势无必然关系;C选项错误,20世纪50-70年代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欧洲、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欧美经济发展间的不平衡缩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此时期日本等国并未参加经济集团,但发展速度较快,这无法体现区域集团化的优势。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该现象()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明日无酒找政府”“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使人们重视享乐,缺少奋斗的动力,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故A错误;混合经济是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6.英国《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

这已经成为一场‘战争’——纳税人用示威骚乱逼政府对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
A.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B.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的弊端不断显现
C.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D.欧洲国家的示威游行可能会引发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制度的弊端。

依据材料中“21世纪的欧洲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和“纳税人用示威骚乱逼政府”即可看出福利政策带来财政压力增大和人们通过示威游行向政府施压等问题。

因此B项符合题意。

A项和D项通过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C项不符合史实。

7.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

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A.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农业经济明显衰退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解析】【详解】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

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转移,而不是失业人口增加,排除B项;农业人口转移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8.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是()
A.服务业B.农业C.工业D.“新经济”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A选项符合题意。

农业和工业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重点部门,BC选项排除。

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与时间不符,D选项排除。

9.《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

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72年”、“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民主政治完善和思想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属于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选项中的“彻底”一词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D。

10.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出,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是时代趋势,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故A项正确;19个发达国家工业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33个低收入国家农业生产呈现增长趋势,且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发达,故C项错误;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材料涉及的时间至1980年,“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11.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

材料是在说明()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思想失灵,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世界多极化格局目前尚未形成,故C项排除。

1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作用B.克林顿改革的作用C.里根改革的作用D.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作用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出现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知
识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故A正确;克林顿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和“知识经济”的作用相比,其不是主要原因,故B不正确;里根改革是在八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七十年代以后美国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不正确。

二、材料分析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西欧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就把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当作调节经济的杠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社会福利事业服务的的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失业者……但自1975年以来,由于经济危机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陷于重重困难。

本世纪二十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20%,五十年代占到30%,七十年代增加到40%;北欧国家占50%以上,公共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约占三分之二。

例如,法国医院的预算取决于当年病床的利用率,医院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期,致使保健费用每年递增15—20%。

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规定不明确,也助长了少数人的依赖思想。

“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不能发挥社会的互助作用。

——摘编自杨祖功、曾宪树《论西欧的“福利国家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推行福利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13.(1)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实现巩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影响:利:利于社会稳定;调节社会需要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弊:对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滋生腐败,造成浪费和福利效率低下;对企业加重税赋负担;对社会助长了惰性,削弱了互助精神。

【解析】【详解】
(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福利国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战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同时从经济
思想角度看,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而福利制度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福利制度有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影响:从福利制度的利弊两个角度解答。

利:结合上一问可知,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根据材料“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失业者”可知,福利制度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调节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促进就业。

弊:根据材料可知,西方福利制度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对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从法国医院的做法可以看出福利制度容易滋生腐败,造成浪费和福利效率低下;社会高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因此福利制度会加重企业税赋负担;根据材料可知,福利制度会导致“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助长了惰性,削弱了互助精神。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C
6.B
7.A
8.A
9.D
10.A
11.D
12.A
13.(1)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实现巩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影响:利:利于社会稳定;调节社会需要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弊:对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滋生腐败,造成浪费和福利效率低下;对企业加重税赋负担;对社会助长了惰性,削弱了互助精神。

【解析】【详解】
(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福利国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战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同时从经济思想角度看,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而福利制度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福利制度有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影响:从福利制度的利弊两个角度解答。

利:结合上一问可知,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根据材料“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失业者”可知,福利制度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调节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促进就业。

弊:根据材料可知,西方福利制度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对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从法国医院的做法可以看出福利制度容易滋生腐败,造成浪费和福利效率低下;社会高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因此福利制度会加重企业税赋负担;根据材料可知,福利制度会导致“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助长了惰性,削弱了互助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