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实验报告(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实验报告(大全)
第一篇: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实验报告(大全)
一、实验原理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2、功能模块说明
(1)零售商管理系统:零售商是直接接触产品和顾客的,从严格来说就是将商品或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是制造商与最终消费者间的桥梁,也是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商品的一种商业活动环境,使消费者从零售商店里获得消费品及其与消费品有关的无形服务的满足,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2)制造商管理系统:以原料或零组件(自制或外购),经过较为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及生产工序,制成一系列的客户需要的商品(CONSUMER GOODS)。

较有规模或品牌信誉的供应商除了制造的功能外,通常还从事营销(MARKETING)及商品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或进出口的功能。

(3)物流公司管理系统: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本系统的物流公司核心业务包括:采购、仓储、物流等业务。

(4)供应商管理系统供应商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制造企业提供加工原材料;主要业务实现:订单接收、订单处理、备货、发货等相关环节。

二、实验环境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软件
三、实验方案设计
1、零售商管理
主要包括制造商关系管理、订单管理、销售管理三个模块。

零售商是供应链运作的起点,它根据市场需求向制造商发出订单,启动供应链运转
2、制造商管理
主要包括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伙伴关系、订单管理、需求管理、生产管理这些模块。

制造商是产品的生产者,接收零售商订单后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然后生产产品
3、物流公司管理
主要包括商务管理、接单管理、采购管理、配送计划、入库管理、出库管理、配送管理、仓库管理模块。

物流公司在供应链中起着保证物资流转的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供应商管理
主要包括客户关系、销售管理、单据查询模块。

供应商处于供应链的最上游,提供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

它接到制造商的订单后通过物流公司发货。

第二篇: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XX 学院
课课程程实实验验报报告告(2014
~
2015
第 2
学期)
业专业
软件工程
程课程软件项目管理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X X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制
实验报告填写说明
1、填写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2、“实验题目”可以填写章节名称或用文字表述。

3、“实验目的”要逐条列出,“实验内容”以简练的文字进行概括。

4、“附注”处填写实验注意事项或调试过程,以及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解决方法。

5、“教师批阅”处由课任老师填写评语,给出实验成绩,并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期末成绩总评。

****年**月**日实验项目:
初识 Project 2003
实验目的:
(1).了解 Project 2003 的工作界面
(2).掌握项目文档的基本操作
(3).了解 Project 2003 的常用视图
(4).了解选择数据域
实验仪器:
一个正常工作的计算机、Project 2003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一、实验内容
在Project 2003中,重新定义一个菜单[我的菜单],其中包括[打开]、[复制]、[粘贴]、[保存]等命令,并且在 Project 2003 的工作界面中不显示状态栏,以增大工作区。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Project 2003,程序自动新建一个名为”项目1”的空白文档,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启动 Project 2003
(2)..选择[工具]|[自定义]|[工具栏]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命令]选项卡,在[类别]选择区域中,选择[新菜单]命令,如下图 2 所示: 图 2[自定义]对话框
附注
(3).在[命令]类别中选中[新菜单]选项,将其拖动菜单栏中,如下图3 所示:
图 3 拖动[新菜单]到菜单栏
(4).在菜单栏中的[新菜单]上右击,在弹出菜单的[命名]文本框输入”我的菜单”,如下图 4 所示:
图 4 重命名菜单
(5).在[命令]选项卡的[类别]选项区域中选择[文件]命令,在[命令]选择区域中选择[打开]命令,并将其拖动到[我的菜单]中,添加命令[打开],如下图 5 所示:
图 5 添加[打开]命令
(6).使用同样的方法,添加其他命令,如粘贴、保存/更新、删除
(7).选择[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选择[视图]选项卡,在[显示]选项区域中,取消选择[状态栏]复选框,在窗口中不显示状态栏,增大编辑区的显示范围,如下图 6 所示:
图 6 [选项]对话框
(8).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此时的工作环境效果图如下图 6 所示
图 7 设置工作环境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在Project 2003 中,用户可以使用项目向导和内置的多种专业模板迅速迈入项目管理的专业殿堂;还熟系了Project 2003可以使视图方便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审视项目教师批阅:
****年**月**日实验项目:项目任务管理
实验目的:
(1).了解新建项目计划
(2).掌握创建和编辑任务
(3).掌握任务分级和安排任务工期
(4).添加任务链接和其它信息
实验仪器:
一个正常工作的计算机、Project 2003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一、实验内容:
创建[学校食堂改造招标]项目文档,练习输入任务、创建大纲结构、安排任务工期和建立任务链接等任务。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Project 2003,新建[学校食堂改造招标]项目文档,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新建[学校食堂改造招标]项目文档
(2).在[任务]窗格中单击[定义项目]链接,打开[定义项目]窗格,在[输入项目的估计开始日期]下拉列表中选择 2008-9-8 选项。

(3).单击[保存并前往第2 步]链接,打开[项目工作组]窗格,点击[是]按钮,设置工作协作工作。

(4).单击[保存并前往第3 步]链接,打开[输入附件信息]窗格,并单击[保存并完成]链接,返回[任务]向导窗格。

(5).在[甘特图]视图中的[任务名称]栏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学校食堂改造招标”,然后按Enter 键,系统自动选中下一行的[任务名称]栏下的单元格,并为第一个任务添加信息,如下图 2 所示:
附注
图 2 输入第一任务
(6).使用相同的方法,输入其它任务,如下图 3 所示:
图 3 输入其它任务
(7).选中标识号为 2~35 任务,在[格式]工具栏点击降级按钮,将它们都设置为[学校食堂改造招标]的子任务,如下图 4 所示:
图 4 设置大纲结果
(8).使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其它的任务的子任务,效果如下图 5 所示:
图 5 设置其他任务的子任务
(9).选择[明确招标过程中的职责规划]任务的[工期]单元格,单击微调框的按钮,激活该单元格,并在单元格中输入任务工作日期,如下图 6 所示:
图 6 输入任务的工期
(10).在[任务]向导窗格中单击[排定任务日期]链接,打开[排定任务日程]窗格,选择标识号 16 和 17 任务之间建立 SS 关系,其他建立 FS 关系,如下图 7 所示:
图 7 建立任务之间的关系
(11).双击[确定最终入围厂商]任务中的[任务名称]所在的单元格,打开[任务信息]对话框,选择[高级]选项卡,在[期限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不得晚于....完成]选项,在[限制日期]下拉列表中选择[2008 年8 月27 日],如下图 8 所示:
图 8[高级]选项卡
(12).单击[确定]按钮,打开[规格向导]对话框,单击[继续,设定不得晚于...开始限制。

]单击按钮。

(1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任务限制的设置,此时在该任务的标示栏处出现一个任务限制标示,将光标移到到该处还可以查看任务限制的内容,如下图 9 所示:
图 9 设置任务限制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项目计划是为完成项目目标而进行的系统任务安排。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在创建项目的具体任务时,合理安排项目中的每一项子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批阅:
****年**月**日实验项目:项目资源管理
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资源和设置资源信息
(2).掌握分配资源和管理资源
实验仪器:
一个正常工作的计算机、Project 2003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一、实验内容:
通过创建[工程项目]和OFF03DPL 项目文档,练习创建资源、设置
资源日历、分配资源、管理资源库以及查看资源分配等操作。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Project 2003,新建[工程项目]项目文档,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新建[工程项目]项目文档
(2).根据第 3 章的内容创建任务,如下图 2 所示:
图 2 创建任务
(3).选择[视图]|[资源工作表]命令,却换到[资源工作表]视图
(4).选择[资源名称]栏所在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设计师”,然后按方向键,选择[类型]栏下的单元格,选择[工时],使用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资源,如下图 3 所示: 附注
图 3 输入资源信息
(6).选择[专业工程师],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资源信息]按钮,打开[资源信息]对话框,选择[备注]选项卡,在[备注]文本框中输入信息,如下图4 所示:
图 4 输入备注信息
(7).点击[确定]按钮,在项目文档中出现一个标记,将光标移到此处,显示备注信息,如下图 5 所示
图 5 添加备注信息
(8).切换到[甘特图]视图,选择标示号为3 的任务,然后在[项目向导]工具栏中单击[资源]按钮,打开[资源]向导窗格,如下图 6 所示: 图 6[资源]向导窗格
(9).点击[向任务分配人员和设配]链接,打开[分配资源]窗格,如下图7所示:
图 7[分配资源]窗格
(10).单击[分配资源]链接,打开[分配资源]对话框,选择[项目出资人]选择,如下图 8 所示:
图 8[分配资源]对话框
(11).点击[分配]资源,将所选择的资源分配给各个任务。

然后单击[关闭]按钮,系统将把分配的资源显示在[资源名称]对应的单元格中,如下图9 所示:
图 9 给任务分配资源
(13).在[常用]工具栏中单击[分配资源]按钮,打开[分配资源]对话框,在列表框中选择[项目出资人],如下图 10 所示:
图 10[分配资源]对话框
(14).单击[图表]按钮,打开[图表]对话框,在[选择图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工作分配工时]选项,效果如下图 11 所示:
图 11 查看资源分配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资源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开展。

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重点应当掌握如何创建资源和设置资源信息,难点在于如何分配资源和管理资源教师批阅:****年**月**日实验项目:美化项目外观
实验目的:
(1).掌握设置组件的格式
(2).掌握设置文档整体格式
(3).掌握如何插入绘图和对象实验仪器:
一个正常工作的计算机、Project 2003)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一、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美化项目文档RESCONST和ENGINEER,来练习设置项目文档的各组件、整体格式和插入对象等操作。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Project 2003,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在打开的[新建项目]任务窗格中选择[本地上的模板]链接,打开[模板]对话框。

(2).选择[Project 模板]选项卡,在列表框中选择[住宅建设]选项,如下图 1 所示:
图 1[模板]对话框
(3).单击[确定]按钮,新建项目文档 RESCONST,如下图 2 所示,并且将其保存在其他位置。

图 2 新建项目文档 RESCONST
附注
(4).选择[格式]|[文本样式]命令,打开[文本样式]对话框,在[要更改的项]下拉表框中选择[行列标题]选项,在[字体]列表框中选择[宋体]选项,在[字形]列表框中选择[粗体]选项,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10,如下图3所示:
图 3[文本样式]对话框
(5).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行列标题样式的设置。

(6).选择[格式]|[条形图样式]命令,打开[条形图样式]对话框,在列表框中选择[摘要任务]选项,在[条形图]选项卡的[头部]、[中部]和[尾部]选项区域的[颜色]下拉列表中均选择[红色]选项,在[头部]和[尾部]的[形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项形状,如下图 4 所示:
图 4[条形图样式]对话框
(7).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任务条形图样式的设置,效果如下图 5 所示:
图 5 设置条形图样式
(8).选择[插入]|[对象]命令,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scrosoft Word 图片]选项。

(9).单击[确定]按钮,打开 Word 2003 编辑图片界面。

(10).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需要插入的图片
(11).点击[确定]按钮,图片插入到 Word 中,并且进行适当的调整,关闭Word 编辑窗口,返回到项目文档中,调整图片位置,如下图 6 所示: 图 6 图片插入到 Word 中
(12).选择[视图]|[资源工作表]命令,切换到[资源工作表]视图,如下图7 所示:
图 7[资源工作表]视图
(13).选择[格式]|[网格]命令,打开[网格]对话框,在[要更改的线条]列表框中选择[工作表行]选项,在[类型]下来列表框中选择虚线,在[颜色]下来列表框中选择[水绿色]选项,如下图 8 所示:
图 8[网格]对话框
(14).单击[确定]按钮,设置工作表行的线条颜色,效果如下图 9 所示:
图 9 设置工作行线条颜色
(15).选择[资源名称]列,选择[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在[字体]列表框中选择[隶书]选项。

(16).单击[确认]按钮,完成字体的设置,效果如下图 10 所示:
图 10 设置字体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为了增加项目文档的可读性,可以对项目文档中的信息进行美化,其中包括项目信息中的文本、条形图、网格的设置以及插入对象等知识,通过本次实验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教师批阅:
****年**月**日实验项目:项目成本管理
实验目的:
(1).掌握建立成本体系和如何查看成本
(2).掌握调整成本和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实验仪器:
一个正常工作的计算机、Project 2003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一、实验内容:
通过修改模板[商业建设],来练习设置资源费率、设置固定成本、查看项目成本信息等操作。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Project 2003,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在打开的[新建项目]任务窗格。

(2).在[模板]选项区域中,单击[本机上的模板]链接,打开[模板]对话框,选择[Project 模板]选项卡,在列表框中选择[商业建设]选项,如下图 1所示:
图 1[模板]对话框
(3).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模板 COMCONST,如下图 2 所示:
图 2 打开模板附注
(4).选择[视图]|[资源工作表]命令,切换到[资源工作表]视图,如下图3 所示:
图 3[资源工作表]视图
(5).双击[GC 总经理]资源所在行的任意单元格,打开[资源信息]对话框,选择[成本]选项卡,设置[标准费率]和[加班费率]分别为 50 和 100,如下图 4 所示:
图 4 设置资源的一个费率
(6).选择[生效日期]栏下的第2个单元格,设置日期2008年10月15日,并在[标准费率]单元格中输入10%,然后按Enter 键,系统将自动计算出结果,如下图 5 所示:
图 5 设置资源的其他费率
(7).单击[确定]按钮,完成[GC 总经理]资源费率的设置,并使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其他资源的费率
(8).选择[视图]|[甘特图]命令,切换到[甘特图]视图,选择[视图]|[表]|[成本]命令,在打开的窗口的[固定成本]栏中输入各项任务的固定成本,如图 6 所示:
图 6 输入固定成本
(9).在[比较基准]栏下的单元栏中,为任务输入用户的预算值,如下图7所示:
图 7 输入预算值
(10).选择[视图]|[其他视图]命令,打开[其他视图]命令,在[视图]列表框中选择[任务工作表]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任务工作表]视图,如下图 8 所示:
图 8[任务工作表]视图
(11).选择[视图]|[表]|[成本]命令,此时就可以查看每项任务的成本信息,如下图 9 所示:
图 9 查看任务的成本信息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成本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在排定项目日程上决定着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而且
在控制方式上掌握着资源使用的方法。

对于许多项目管理者来说,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在于完成项目的最终成本是否和预算或相比较的基准计划成本相符
教师批阅:
第三篇:低频软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1.MOS管放大电路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
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
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目的:
1.(1)掌握MOS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解MOS管的放大原理;
(2)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2.(1)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理解仪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熟悉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功能;
(4)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
伏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3.(1)理解逻辑电平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用集成运放和555定时器构建逻辑电平检测电路的方法;
(3)掌握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1)熟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掌握其各管脚电流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或集成电压比较器)的特性
和应用;
(3)掌握电路仿真调试的原则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5.(1)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2)掌握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有源滤波器的方法;
(3)掌握电路仿真调试的原则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1.MOS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MOS管放大电路有多种,而此种为最常见的,此MOS管放大电路为N沟道增强型的共源放大电路,偏置电路为分压式偏置电路,当交流信号经过MOS管时,则被放大。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仪器放大器是用来放大差值信号的高精度放大器,它具有很大的共模抑制比,极高的输入电阻,且其增益能在大范围内可调。

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
因此改变电阻的值可以改变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此仪器放大器的增益是负的,要使增益为正的,则可在输出时加一个反相器,即可得到增益为正的仪器放大器。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电路可以由五部分组成:输入电路、逻辑状态判断电路、音响电路、发音电路和电源。

其技术指标要求:
测量范围:低电平VL<75 ,高电平VH>3.5;用1k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为高电平;用500k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为低电平;当被测信号在0.75V~3.5V之间时,输入电阻大于20kΏ;输入和逻辑状态判断电路要求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产生电路要求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设计。

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β是三极管共射电流放大系数,不是一个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一般不区分直流和交流下放大系数。

对于直流,有,忽略ICEO,固定IB、UCE的值,IC的值跟β值成正比,通过测量IC,选择一定的比例系数k,由IC=Kβ测量β。

测量β的问题转化为对IC的测量。

为了使数字测量设备能够测量模拟量,本实验还需要使用ADC。

直接型ADC是把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直接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所以还要对IC 进行电流-电压转换。

A/D转换后就可以用通过译码器连接数码管进行数字显示了。

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由于用运放构成带通滤波器信号范围较宽,故可以用2个运放分
别构成低通和高通并串联。

滤波器的快速设计方法:
100(1)根据截止频率fc,选定电容C(单位uF)的标称值,使其满足 K=fc⋅C(1≤K≤10);
(2)从设计表中查出与Av对应的电容值及K=1时的电阻值,再将这些电阻值乘以参数K,得电阻的设计值;
(3)实验调整并修改电容、电阻值,测量滤波器的性能参数。

四.实验器材:
1.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示波器、波特仪等
2.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函数发生器、运算放大器、示波器。

3.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函数发生器、示波器、555定时器等。

4.NPN型三极管,4个发光二极管,若干个反相放大器、电压比器,1个数码管,1个4532BD。

5.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示波器、波特仪、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五.实验内容:1.(1)按照实验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2)对电路进行仿真,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输入、输出波形如上图所示。

2.(1)采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并构建一起放大器:
a.输入信号ui=2sinwt(mV)时,要求输出电压信号uo=
0.4sinwt(V),Avd=200,f=1kHZ;
b.输入阻抗要求Ri>1MΩ。

(2)用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按设计指标进行调试。

其仿真结果为:
3.(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对原理图进行分析与仿真,其仿真结果为:a.当V=0.5V<0.75V时,蜂鸣器发出较低沉的声音
b.当0.75V3.5V时,蜂鸣器发出比较清脆尖锐的声响
4.(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通过改变β的值对电路进行仿真。

其结果为:
β=25时,b.当β=75时,a.当
c.当β=125时,
d.当β=175时,
e.当β=225时,5.(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对电路进行分析与仿真,其仿真结果为,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为:
其通频带波形为: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模电仿真的学习,在做上述五个软件仿真实验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我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Mulitisim软件的操作以及软件仿真的流程,而且对理论课上老师讲的模电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理解。

在第一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MOS管放大电路软件仿真实验中,加深了我对MOS管放大的原理的理解和如何利用MOS管设计放大器电路;在第二个软件仿真中,也就是仪器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计算仪器放大器的各种增益,如:电压增益,电流增益等,还有对仪器放大器的设计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第三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你我进一步学习了555定时器的设计与使用。

在第四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

我不仅学会了测量β值的方法,而且还懂得了4532BP和7448N这两块芯片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实质就是编码器和译码器。

最后通过第五个仿真实验,也就是宽带放大电路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滤波器的应用,以及对它的快速设计方法,同时对通频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自己意识到我的模电的知识有多么的薄弱。

在仿真实验的电路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我就只是仅仅知道该怎么连线,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连。

因此,当老师问起各个器件在电路中充当的作用的时候,我不能够很好的解释说明给老师听,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的模电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毕竟,理论是实验操作的原理与科学根据。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将我们模电的理论学习与软件仿真实验操作联系了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