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
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持强思变”和谋求绝对优
势军事思维的牵引下,以及美陆军急于解决海湾战争后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美国陆军于90年代初决定开展部队数字化建设,试图通过革新现有编制、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武器等措施,
打造一支未来强大陆军。

美国陆军数字化历程
回顾美国陆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探索、正式实施、建成
演练和模块化改制四个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1992—1994年)数字化部队建设之初,美国陆军举行了从数字化排到营的
一系列演习,以验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理念。

1992年3月,美国陆军用一个MIA1坦克排进行
了“数字信息传输”实兵演练。

时隔一年,又举行了第一次战场数字化野外演习,这可以被视
为数字化部队建设实践的起点。

1994年1月,成立了“陆军数字化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初步的数字化发展方案。

同年4月,进行了以一个数字化营为主体的“沙漠铁锤”Ⅵ实兵对抗演习,这是数字化部队与非数字
化部队的首次实兵对抗。

主要参加部队有24机步师第3旅、第194独立装甲旅和177独立装甲旅。

演习的主角是一个数字化营,它的20辆MIA2坦克、6辆M2A3战车等120件数字化装备显
示了巨大威力。

在这次演习中,数字化部队能在3分钟内对目标瞄准开火,而非数字化部队需
要6分钟。

最后数字化部队在实施侦察与反侦察、机动与反机动、冲击与反冲击、突破与反突
破等各种作战行动中,全面战胜非数字化部队。

这次演习是美军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它不仅使美军看到了数字化部队的巨大潜力,更使列席观看演习的一些西方国家的
军事代表大为震惊。

此后,在美陆军的影响下,美军其他军种也纷纷效仿陆军,制定或准备制
定各自实现数字化的长远计划。

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提出建设本国数字化部队的设想和计划,并由此在全球掀起一股数字化部队热。

正式实施阶段(1994—1998年) 1994年6月,在“陆军数字化特别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字化部队的管理和执行机构——陆军数字化办公室,这标志着美国陆军的数字化部队建设
进入到正式实施阶段。

1995年1月,陆军数字化办公室制定了数字化总计划,对21世纪数字
化部队的技术、作战和体系结构及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陆军解决战略、职责、需求、采办、实验以及管理程序等问题提供了依据,并指定第4机步师为数字化试验部队。

1997年3~6月,进行了首次旅级数字化对抗演习——“21世纪特遣部队先期作战试验演习”,共试验了陆军精选的72个与数字化有关的项目,包括数字化特遣部队的新编制方案、
C41系统和武器装备等。

参加演习的美军第一个数字化旅特遣部队,以美军第4机步师第1旅
为基础,包括坦克营、机械化步兵营、野战炮兵营、轻步兵营、工程兵营各一个,还有一支航
空兵特遣分队以及防空炮兵连、化学兵连、通信连、情报连和专门为这次试验成立的旅侦察部队。

美陆军还指定一个前方支援营负责该旅的战斗勤务支援工作。

此外,美空军和海军陆战队
也参加了这次演习,包括两架“杰斯塔”侦察飞机和一些无人驾驶侦察机,以试验联合作战的
能力。

两套“附加式”系统-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和战术互联网是这次
演习的关键装备,是旅和旅以下数字化部队C41系统的核心。

从这次演习的情况来看,信息流动的渠道得以拓宽,流动的速度得以提高。

同时也暴露出
信息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抗干扰性差,易遭“黑客”入侵,带宽不足,信道易遭阻塞,有
时还存在信息爆炸。

演习中信息网络还很脆弱,不得不强行禁止“红军”对其采用电子对抗措施。

另外,演习中各级指挥部每转移一次,联网计算机就必须脱机一次。

演习结束之后,美
军对无线电台、路由器和FBCB2软/硬件进行了改进。

改进了“辛嘎斯”的网络连接算法,使
用户可以更好地共享话音和数据信息:改进了互联网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支持机动性;使用专
用的态势感知分发代理软件,有效消除了路由回环等问题;改进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实现了更高的机动性和网络可缩放能力。

研制过
渡型专用电台,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宽带传输能力(288千比特/秒)的NTDR电台,该电台对
美陆军的战场数字化起了关键作用。

1997年11月,举行了“数字化师先期作战试验演习”,重点研究数字化系统对师编制改
革的影响,为组建真正的数字化师提供依据。

由于该试验是美军最终确定师编制体制的最后一
次理论检验机会,因此该试验师的编制在几个重要方面都不同于现行师,与“21世纪特遣部队”先期作战试验的编制情况也有较大差别。

新编制反映了集中管理和将后勤进一步延伸至前方战
场的指导思想。

1998年6月,确定了数字化重型师的编制和主要装备,数字化骨干系统包括“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第4机步师第1旅率先进行了全数字化装备换装,成为第一个数字化旅。

建成演练阶段(1998~2004年)第4机步师从1 998年开始按照数字化部队的建设方案进
行编制体制的调整和新武器装备的列装。

2000年底,第4机步师基本按新编制和新装备完成了
向数字化师的过渡,至此美国陆军率先建成了第一支数字化师。

2001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分两个阶段成功进行了数字化师“拱顶石”演习。

第一阶段,2001年4月完成一次国家训练中心的轮训,主要涉及到第2旅的作战分队和在国家训练中心部
署的第4机步师。

第二阶段,2001年9月,利用军战役模拟和战斗保障支持训练系绕作为模拟
训练驱动程序进行实战演习。

这次演习,检验了陆军第一支数字化师的作战能力,验证了训练
策略,检验了训练能力,验证了陆军战斗指挥系统各部分的无缝接口。

时任陆军部长新关上将
认为:“这次演习证明了态势感知能力的增强和技术的进展,并在制定未来目标部队能力需求
方面,起到了先驱的作用”。

2001年11月1日起,第4机步师成为第一个完成战斗准备的数字化重型师。

2003年3月
伊拉克战争爆发,第4机步师接受了实战的考验。

模块化改制阶段(2004年)根据美国陆军新的编制体制改革计划,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的
传统编制体制将被以旅为基础的模块化编制体制所取代,美国陆军将其称为“陆军的模块化再
设计”。

2004年春,从伊拉克执行完任务回国的第4机步师开始进行模块化改编,2004年12
月(2005财年初)完成了最终的改编工作。

第4机步师数字化之路
与原机步师相比,完成数字化改编后的第4机步师主要变化是:
第一,适当调整编制体制和压缩重装备数量。

总兵力由18169人缩减到15719人,减少了2450人;每个机动作战营中连的数量由4个减至3个(连的编制不变),机动作战营中的主战
坦克或步兵战车数量由58辆减至44辆(减少24%),使全师的战略战役快速部署能力得到较
大提高:追击炮排配备标准化,每排配备4门120毫米口径迫击炮;步兵排人员编制标准化,
每排下辖3个班,每班9人:撤编了工兵旅,为3个机动旅各增编1个工兵营;撤编了防化连。

第二,指挥控制能力大大增强。

除对现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外,第4机步师最
为突出的特点是装备了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等新型指挥控制装备。


门为数字化部队研制的FBCB2由计算机、软件、定位导航设备和通信接口等组成,能够向指挥官、参谋人员、武器平台和运动中的单兵提供近实时态势感知,既能与武器平台通信设备接口,又能与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接口,为该师提供其他部队无法企及的态势感知能力和指挥控制
能力。

第三,装备了战术互联网,能够进行网络化作战。

战术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通信系统,
由陆军的3个主要战术通信系统——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和移
动用户设备互联而成,并可通过卫星实现超视距通信。

战术互联网能够和FBCB2兼容,实现战
术级用户间的无缝连接。

在战术互联网“通用作战图”和“通用操作环境”功能的支持下,各
种数字化武器平台横向连通,共享战场态势信息,能够实现多位一体的网络化作战。

第四,增强了情报侦察力量。

增编了“哨兵”防空雷达和“影子”200战术无人机等新型
侦察装备,并为每个机动作战旅增编了1个侦察连。

第五,加强了师炮兵。

将建制内1个9门制多管火箭连扩编为1个由3个6门制连组成的
多管火箭炮营,并配备射程更远也更精确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使第4机步师具备了远程精确
火力打击能力。

第六,对师的后勤保障结构进行改革。

将各机动作战营中的保障分队集中到旅的前方保障营,提高了保障能力。

模块化发展随着转型的深入,美国陆军时任参谋长斯库梅克于2004年2月宣布开始实施部队编制模块化计划。

2004年3月刚从伊拉克战场归国休整的第4机步师马不停蹄地又开始了模
块化改制工作,并成为美军现役师中首先完成模块化改革的部队,2004年12月16日转为模块
化体制后的第4机步师再次开赴伊拉克战场接受实战检验。

第4机步师完成模块化改制后,编制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机动作战部队由原来的下辖2
个装甲旅和1个机步旅改为下辖4个编制完全一样的模块化重型旅战斗队。

每个旅战斗队编装
甲营、机步营、侦察营、榴炮营、支援营和特种作战营各1个。

装甲营、机步营各编有4个连。

第4机步师装备的指挥控制系统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

ABCS本是美国陆军根据数字
化建设需要为整个陆军研制的指挥控制系统,研制成功后首先装备第4机步师试用。

美国陆军
已于2004年5月研制成功采用6.4版软件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6.4),装备了ABCS6.4的
第4机步师在美军于2005年3~4月举行的“红旗/,流沙”联合军事演习中进行了作战试验。

6.4版软件使ABCS的各分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

随后,所有参加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美
国陆军师部和旅战斗队都装备了ABCS6.4。

目前美国陆军共装备了11套ABCS6.4。

美国陆军原
计划在2006和2007财年为现役陆军师部和旅战斗队全部装备ABCS6.4,但受部队编制模块化
改革的影响,使列装时间推迟到2008财年。

主要装备及特点第4机步师的装备体系按系统功能主要可分为侦察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主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四类。

模块化改制后第4机步师主要装备有MIA2 SEP型主战坦克232辆,装备在4个旅战斗队中,各58辆:M2/M3步兵战车476辆:M109A6自行榴弹炮64门,M270Al
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24门;AH-64D攻击直升机48架,“黑鹰”通用直升机38架,“支
努干”运输直升机12架:“影子”200战术无人机14架。

这些装备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侦察装备立体化,信息来源多样化第4机步师的侦察装备包括光电观测系统、地面侦察
雷达、装甲侦察车、空中侦察设备、远程先进侦察监视系统等。

其中AN/TPQ-36炮位侦察雷达作用距离18千米(对火炮/追击炮)或24千米(对火箭),能同时对10个目标进行测定。

M7炮兵侦察车探测距离10千米,作为炮兵的前进观察车,具有更强的战场感知、互连互通和机动保障能力。

RQ-7式“影子”200战术无人机活动半径达125千米,能从空中进行侦察。

它们构
成了空地结合、远近互补,立体式的侦察体系。

在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起初确定发展的70余种数字化系统中,情报侦察类装备占了10种。

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无人机已成为侦察信息来源的主体。

此外,先进的通信手段,为部队
使用卫星信息和“杰斯塔”(JSTARS,联合战争监视系统)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特洛伊精灵”数据分发系统卫星终端是一种借用民用通信卫星系统的点对点数据通信系统,用于旅和上级司
令部的连接,并且可从世界各地的情报中心获取情报,但缺点是不能在运动中工作。

指挥机构车载化,信息系统智能化数字化部队的指挥控制机构可以利用装备的各种指挥控
制车在运动中实施指挥。

如“阿法兹”的设备装在美国陆军标准的一体化指挥所系统的运载工
具内,包括M1068式履带式指挥车、用M1097式“悍马”车运载的硬壁式指挥方舱、5吨可扩
展式篷车以及一体化指挥所系统的“悍马”指挥车等。

重型追击炮射击指挥系统作为120毫米
自行追击炮炮载射击指挥系统使用时,由M1064A3履带式追击炮裁车运载,而作为120毫米
自行迫击炮排射击指挥中心系统使用时,则安装在M577履带式射击指挥车内。

指挥控制机构的高度机动性,一方面使其更加安全、隐蔽;另一方面,确保了行进间的作战指挥,各级指挥员
和指挥控制机构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随时机动,在最需要实施指挥的地区和方向上掌握第
一手情况,及时果断地进行指挥控制。

此外,数字化地面火力攻击平台都安装有智能化的车载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综合显示器,
炮塔电子装置及通信系统组成,并配有先进的软件系统,装有与多种武器系统兼容的数字化调
制解调器。

综合显示器不仅能够显示出作战区域的坐标图、敌我态势、后勤保障信息等,而且
可以直接接收命令和发送情报、报告等;炮塔电子装置能够快速处理各种侦察器材、传感器传
来的信息(包括车辆运行状况数据)、目标和友军情况等战术数据,其结果可以通过综合显示
器提供给各级指挥人员。

信息“烟囱”趋向一体化,但互联能力有限美国陆军的战术互联网利用国际通用TCP/
IP协议,商用路由器和战术多网网关,将异构网连接成一个无缝的数据网,完成数字化师指挥
控制与态势感知信息的流通。

在战术互联网中,各通信车内部通过集线器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有
线局域网,通信车与通信车之间通过路由器和互联网控制器接入无线信道,实现各子网之间的
互联互通。

在“辛嘎斯”SIP的车载放大适配器内通过集成互联网控制器,提供了“辛嘎斯”
甚高频电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移动用户设备、用户数据终端设备和其他互联网控制器的
接口,并可传输“斯特赖克”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的信息。

虽然战术互联网从结构上实现了互联互通,但是由于作为网络节点的各类无线电台多为七、八十年代分别列装的产品改进型,某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且技术标准备异,对信息传输造
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某些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相互的支援和配合。

如机动控制系统目前不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术战场作战(TCO:)网络兼容。

FBCB2需通过高一级的通信系统才能与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交换数据,而这些通信
系统中有的还有缺口,致使FBCB2与GCCS的连接有一定的难度。

主战装备普遍采用数字化火控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第4机步师地面主战武器配用数字化
火控系统,提高了信息处理、快速反应和武器的自主作战能力。

M109A6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
用了自动化火控系统,安装了炮上弹道计算机与定位导航系统、火炮自动定位装置和单信道地
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

炮/车载火控系统的使用,标志着传统机械化作战平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第4机步师主战武器上还都装有自动化的定位装置,这使得指挥员能实时掌握敌我位置,正确掌握敌、我、友三方的位置信息,从而提高自我识别能力,减少了对友军的误伤。

数字化师的每门炮上都装有定位导航系统,这是一种数据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能传送火力请求、目标跟踪数据、己方友邻部队位置数据、战斗命令、报告、文本、态势感知、战斗识别和指挥控制同步信息。

MIA2 SEP主战坦克则采用车辆定位与导航传感器,AH-64D采用的是LN-100轻型惯性导航设备。

由于采用了自动定位技术,并大量使用智能化弹药,数字化师主战武器射击精度大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