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货币作为价值的一般代表,即价值形态的出现,是随着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金属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贮藏或者保存手段职能具有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退出流通界被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金属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界而成为流通手段。
这样,贮藏货币就像蓄水池一样,自发的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使货币的流通量与商品流通的需要相适应。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偿还能力,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等等
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偿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国境;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劣币驱良币: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熔化,或者被输出国外而推出流通界,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
2.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的产生:信用的产生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特别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分工,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交换成为日益频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加速了原始公社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出现,造成财富占有的不均和贫富的分化,富裕家庭拥有较多的可供交换的商品和货币,贫困家庭则因缺乏生活和生产资料,生活难以为继,被迫向富裕家庭告贷,信用变随之产生。
借贷资本的特点:首先,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利息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其次,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贷者贷出的是资本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职能资本家到期还本付息;最后,借贷资本具有特殊运动形式,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表现为G-W…P…W’-G’,而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则表现为G-G’。
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客体、信用的内容、时间间隔、信用载体
商业信用特点: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相一致局限性:规模和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有较严格的方向性、信用能力有局限性地位和作用: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
银行信用特点:具有广泛性、是一种间接信用、具有综合性、与经济景气循环不完全一致
国家信用特点: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用途具有专一性作用: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信用工具的特点: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3.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平均利润率、经济周期、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预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银行的经营成本和贷款对象、国际利润水平
利息率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调整利息率就能调节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的经济效益,因而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调高存款利率,存款者取得的利息就会增多,存款就会增加,当存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经营者甚至可以缩小经营规模抽出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换取利息,调高贷款利率,贷款者支付的利息就多,剩余利润就会减少,贷款规模就会缩小,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经营者宁愿减少贷款、缩小经营规模而不愿让货币所有者拿走利润的绝大部分。
同理,调低存、贷利率就会出现相反结果。
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对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的作用、对稳定物价的作用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4.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指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多种业务的金融企业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个特征:利息水平适当信用功能扩大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积蓄为资本、充当支付中介、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经营原则: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汇兑、信用证、代收业务,同业往来、代客买卖、信托和租赁业务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包括准备金管理、贷款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负债管理包括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款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将资产负债各科目之间按对称原则进行安排和管理,使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达到平衡协调,其基本方法是,将资产和负债各科目按期限对称或利率对称的原则加以安排,规定控制目标,以谋求经营风险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8年,我国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总量管理比例:防止超负荷经营,消除已有的超负荷现象贷存比
流动性管理比例:保持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等
安全性管理比例: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性资本充足率等
效益性管理比例:提高资产盈利性,降低负债成本资产利润率应收利息比率等
风险管理原则:
对称:资产的分配应与负债的偿还期限保持一致,各种利率档次及币种保持一致
分散:商业银行在进行证券投资和放款业务时应尽量使种类多样化
转移: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将风险转嫁给对手从而控制自身的风险损失
择优:优化资产投向
制约:采取严格的内部制约措施,加强对各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5.中央银行
央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银行的业务,而是按照有偿信用原则乡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还以所拥有的经济力量来对金融领域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控制和调节,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使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水平,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中央银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
央行职能:按照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调节、管理和服务
央行作用: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控制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央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国家发展目标必然予以支持,但是中央银行再具体制定货币政策及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以及国家资源、社会积累水平、货币流通状况,不能完全受政府的控制,而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其理由是:第一,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应具有连贯性,不应受到政治的干扰,才能收到效果;第二,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如果受到政府的的完全控制,有可能成为政府推行通货膨胀的工具;第三,央行的业务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其操作方式不应受到任何干扰;第四,央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考虑一些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五,央行不仅为政府服务,还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服务,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完全受政府的控制。
经营原则: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支付存款利息、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业务
活动公开化
6.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多种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特指在资金融通、经营过程和其他金融业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或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这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金融学范畴、金融风险指金融活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危机指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困难;金融风险有获利和受损的两面性,而金融危机不会产生任何收益;只要金融交易存在,金融风险就必然存在,而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金融监管:即货币管理当局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
金融监管是一国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金融监管的原则:(1)依法监管(2)不涉及金融机构内部管理(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5)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
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组织系统
金融市场功能:1聚敛功能聚敛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配置功能2资源的配置财产的再分配风险的再分配、3调节功能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4反映功能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实际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基本一致,表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个层次的涵义是指实际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不仅指货币供求总量的相等,还包括供求结构的一致、指货币供求在一定幅度内相互偏离的“广义均衡”(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资本市场:是实现长期投融资的市场组织机制,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
7. 通货膨胀:
通胀的定义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量超出了流通中货币的客观需要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原因:财政性过量发行、信用过度扩张,信用膨胀、投资规模过大、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和大量国外游资的涌入
治理对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②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或政府直接提高利率;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三)收入紧缩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即政府当局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总收入增长的目标数值线,并据此相应地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的措施;管制和冻结工资-物价(四)供给政策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增加供给。
这样既可以平抑物价,又不至于引起失业率的增加。
(五)币制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采取保证新币币值稳定策措施。
(六)保持经济低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