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933年茂县叠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1933年茂县叠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四川1933年茂县叠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2015年4月19日在四川省拍摄的:四川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 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

震前该地异象迭出:犬哭羊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

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

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33年10月9日19时,地震湖崩溃,洪水倾湖溃出,霹雳震山,尘雾障天,造成下游严重水灾,仅灌县境内捞获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

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共使2万多人死亡。

在川西北茂县北部,有个据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1933年中国叠溪7.5级大地震遗迹。

让人惊诧的是这个遗迹的美,不夸张的说,它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但是一想到这种美丽背后的代价,却让人感慨万千。

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遗迹是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两个前后相连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现在叫叠溪海子。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

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

在这个湖泊下,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在193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