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成在会议上的通报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敬成同志
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的通报提纲
(2014年7月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要求,现将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如下:总的来说,可以用认识统一、规划科学、项目整合、措施有力16个字来概括。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高效推进机制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听取汇报,县人大、县政协组织进行专题调研,加快推进了工作的高效开展。
充分发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和的四大工程推进组作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各镇办也相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了‚一把手‛责任,并将各项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村。
各有关部门都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积极主动服务示范线路、示范点创建。
联席会议办公室切实加强了美丽乡村的综合协调、项目监管、规划设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县级建立了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美丽乡村规划部署会、征求意见座谈会、调度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示范线路示范点打造对接会10余次,不仅使美丽乡村工作的推进更加接地气、合民意,而且能快见成效、早出亮点,通过刚才的现
场观摩,各位领导和同志们都能够感受到。
二、统筹谋划,突出特色,坚定了以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注重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要求,紧密结合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体现我县资源禀赋和山水园林特色。
县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县牵头制定的平阴县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完成初稿,县水务局牵头制定的水生态文明创建规划经过市局组织的统一论证,县林业局牵头制定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规划也经过初步论证,其他有关部门也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工作融入到各项分类规划的制定中去。
榆山街道委托省级规划设计院对西桥口村、老博士村、胡庄村三个精品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
锦水街道聘请济南百合园林设计院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及各村创建规划,4个示范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施工图也已交付成果,下半年将按规划实施推进。
安城镇重点对镇域内实施的绿化工程全部聘请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进行了专项设计。
玫瑰镇根据四条主要道路进行规划提升。
东阿镇按照镇驻地集中村、拟合并建设社区村、拟保留特色村三类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北市村进行了专门高标准规划设计。
洪范镇精心规划了贯穿全镇‚九泉二山一阁老‛所有景区景点四条美丽乡村示范路线。
孔村镇、孝直镇在省级示范镇建设规划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都对镇驻地立面改造进行了专项规划。
以上
规划,不管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规划,还是专项规划,既有全局的,也有单体项目的,既有全域的规划,也有村级的规划,总体来看设计水平高、规划档次高,但有些规划虽经过了论证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从规划落地到具体实施还有一段距离,各镇办仍需加紧推进。
三、对接政策,争取项目,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各镇办也都拿出50-200万元的美丽乡村专项奖励资金,加大了扶持力度。
县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县里‚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研究、对接、争取各级各类上级政策,集中打造三条示范线路、示范点。
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储备三条示范线路建设项目97个,今年部门认领58个,整合各类上级项目资金9060万元,其中东部示范线路、示范点拟建项目50个,落实市级以上扶持项目29个,扶持资金6852万元。
在部门认领的58个项目中,组织部认领3个,宣传部认领3个,发改委认领2个,交运局认领8个,农办(农业局)认领4个,林业局认领14个,住建委认领11个,教体局认领1个,卫生局认领4个,财政局认领6个,在会的各部门共认领项目53个,占全县各部门认认领项目的92%,极大地推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
各部门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部署,积极主动对接上级政策,征求上级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和项目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
组织部将争取的上级180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重点向示范线路倾斜。
宣传部争取北市村综合提升等3个项目40万元。
教体局争取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项目480万元。
民政局为展洼社区等4个中心社区争取市级扶持资金50万元用于服务中心配套建设。
财政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7个试点村争取资金近1000多万元。
住建委争取省市示范镇建设用于休闲公园、园区道路、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资金2375万元。
交运局争取上级农村公路网格化建设资金2600多万元。
农办(农业局)争取老博士、展洼、白庄示范点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资金1550万元。
水务局积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供水配套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3000多万元。
林业局争取各类创城绿化资金1356万元。
卫生局争取4社区卫生室建设项目扶持16万元。
广电网络公司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近400万元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因为该平台建设,质监局争取了标准化社区补助15万元。
人社局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在孔村驻地社区和展洼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站,文广新局争取资金加大古村落保护,环卫绿化管护中心争取扶持改善环卫设施。
此外,各镇街道也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榆山街道整合街道、村各类资金1500万元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锦水街道投资1060万元进行示范线、示范点打造。
安城镇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城公园景观工程。
玫瑰镇投资200余万元对张庄水库至陶庄牌坊路段的破损路面进行改造。
东阿镇投资200多万元对驻地部分道路进行硬化、绿化。
洪范池镇争取投资480万元进行示范线路行道树栽植、驻地路灯安装、广场建设、墙体粉刷等项目。
孔村镇
加大投入建设105国道风景带,绿化1.3万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68盏,汉唐风格美化改造1.2万平方米。
孝直镇投资600万元对镇驻地建筑统一立面改造、统一广告牌匾,主干道路两侧统一绿化美化,并新建农贸市场一处。
四、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注重与城镇化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县创建等工作有机融合,创新方法,合力推进,成效明显。
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推进。
全县346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共配备村级保洁员1236名、各镇街全部设立了环卫所。
孔村镇率先引进了环卫托管模式,安城镇、孝直镇把环卫队伍和公路养护队伍合二为一,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能保证环卫工作正常运转;孝直镇与镇驻地范围内的经营业户签订垃圾代运有偿服务合同,较好地解决了经费紧张难题。
各镇村对整治难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绘制‚垃圾死角地图‛,采取绿化覆盖和围墙遮挡、放臵垃圾桶或垃圾箱、加大清理频次等三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死角存在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重点实施沿线景观道路、园林绿化节点、河道整治和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房屋立面改造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科学布局,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根据‚一环两区一带‛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明确了‚环县城现代农
业精品线路‛、‚沿汇现代农业精品线路‛、‚沿黄现代农业精品线路‛和‚中部现代农业精品线路‛等4条精品线路和85个精品点项目建设内容,培育壮大以玫瑰花、蔬菜、奶牛为重点的特色主导产业,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各类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了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大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培植,积极培育产业大村、经济强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玫瑰花面积达到5万亩,奶牛存栏达到3.8万头,蔬菜播种面积突破15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439家,取得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125家。
土地流转达到10.3万亩,带动土地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流转,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
孝直汇西家庭家场主焦广富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和安城镇天泽农场的发展模式受到赵省长充分肯定。
三是多措并举,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
扎实推进‚村庄洁净、德孝教育、乡村和美、文化惠民‛四大工程,打造出一批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优秀示范镇村。
全市‚乡村文明行动‛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市文明办向全市推广了我县的经验做法。
7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文明建设示范点,分获10万元奖金。
扎实推进‚十星级文明户‛评选。
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
在北市村组织召开了‚十星级文明创建现场会暨北市村‘十星级文明户’
表彰会‛,现场观摩创建成果,总结推广北市经验。
2012年春节期间,八位县级领导走访全县十六个村居,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居)、文明镇(街)‛集中挂牌。
五是扎实开展农民培训。
教体局、人社局、农业局等部门通过职教中心、农民培训基地等场所,扎实开展各种农民培训活动,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批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农村致富带头人层出不穷。
孝直汇西家庭家场主焦广富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四是统筹兼顾,县镇互动,村(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榆山街道建立了群众参与、考核奖惩、督导检查、长效管理四个机制。
孝直镇以成立展洼中心社区党委为契机,强化社区党组织职能,积极探索推广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社区监督委员会‚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楼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等社区管理运行新模式。
各镇办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与部门对接引导示范线路上的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边角经济‛。
玫瑰镇南石峡村,把村内村外荒片全部收回绿化,将集体绿化好的苗木全部承包给村民,较好地解决了村集体运行经费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
开展了村级班子集中教育提升活动,集中力量对示范线路和示范点上的村级班子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示范线路途经村和示范点村57个:一类班子37个、二类班子15个、三类班子5个,对三类班子将作为下步班子提升的重点,争取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村‚两委‛换届全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