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第一章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第一章有感
读近现代美术史第一章有感
11级美史马玉兰作自郑和西洋下,中国的国际交流走上高潮。

自魏晋始,佛学远渡来袭,至明清之际,“天学”盛行。

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产生了大规模的触碰。

明清时,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直接教授其国文化,不得效。

便开始深入民众,了解民众思想,研习儒家经典,中国学术,继而入乡随俗,得到天朝大国和普通老百姓的认可,传播了西洋文化和宗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生碰撞,由此在中国出现了比较美术的思维方式。

从中可以看出,一种文化观点要想被大众所接受,必须深入研究受众对象所处的时代历史及文化心理状态,并采用正确的传达方式,才能为大众所认可。

要学会反思和尝试,切忌不知变通,浅尝辄止。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不要固步自封,全盘否定,也不要崇洋媚外,全盘吸收。

要擦亮双眼,比较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较美术的思维方式在西方宗教观念文化传到中国后在明清时期就应运而生了。

丰富了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念,给中国美术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眼泉水喷薄而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创当属明清时期松江画派的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这是一种带着批判性的史观,这一理论画家分为两派。

一种是将禅家概念(渐修)用于绘画的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推李思训为首领,所画之画是行家(职业画家)画,重苦练。

因其画家多功利之心,不免身为物役,表现在绘画上多有钩斫刻画、剑拔弩张的痕迹;另一种是将禅家概念(顿悟)用于绘画的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推王维为首领,所画之画谓之文人画,有书卷气,有天趣,是凭借个人的天赋和学养作出来的。

此类画家超轶乎功利,在仕途上,有归隐之心,表现在绘画上多用渲淡之法,追求蕴藉中沉着痛快的笔墨乐趣。

然而在批评家的眼中,总的来说,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山水画的美学价值要高于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山水画,而且南宗兴旺,代有传人,北宋衰微。

尚南贬北,推崇文人画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时人对真善美高雅
情趣的追求。

同时也体现了真正的艺术家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在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但力求在画外能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虽然,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文人画之不见赏流俗,正可见其格调之高。

比之现代社会,但愿“北宗”画派之文人画能在当今艺术领域里占主导地位,以此净化中国的商业市场,并推动中国文化巷纯洁高雅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少一份商业,少一份买卖,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灵尚。

董其昌的松江画派“独执牛耳三百年”“补足了元画的缺点,发展了元画,使元画的画格有笔有墨,逼近江南其景,令人‘百读不厌’”。

董其昌对传统山水画的梳理,建立了一种历史观念,把文人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影响不只令当朝人重新审视了山水画的艺术价值的所在,也影响到了清初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和以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四僧”为代表的个性派。

文人画的转折不仅是文化艺术发展的要求,也是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人们追求更高的有品位的精神生活所致的结果。

作者敝女希望在当今社会以及今后不论艺术理论还是艺术画作,时人都能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觅到“大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