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4-1世界的物质性 a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一、易错易混排查练
1.物质就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
()
答案×
解析(1)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指除物质共性以外,还具有的自身的个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本质属性,如果离开具体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
答案×
解析(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2)人们可以发挥创意,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
(3)人们所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
题中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3.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主观的。
()
答案×
解析(1)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社会变革离不开人的活动,但是,最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主观的”是错误的。
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
答案√
5.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全部要素。
()
答案×
解析不是全部要素,是基本要素。
二、选择题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的()
①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既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的客观关系,①正确,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构成了世界的本质,③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能是虚幻的东西,故④不选。
答案为C 项。
7.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答案 A
解析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C、D两项说的都是区别不是联系,不选。
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了,他们已经给“水”赋予了普遍性和抽象性的意义。
因此,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更不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9.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
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③是其哲学依据;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无关,②与题意不符;④与题目要求不符。
10.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达尔文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揭示了生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人类的产生也不是上帝创造的,①③正确;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物有机体的发展,而不是自然选择说,故②说法错误;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恩格斯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
因而选A。
三、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
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简单的生命体。
产生生命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
材料二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请你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1)材料一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都是物质的。
(2)无论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还是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