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脱口秀节目文稿写作之“技”——以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新闻痒痒挠》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
专业领航
ZhuanYeLingHang
教师·TEACHER
2018年11月
Nov.2018
关键词:修辞;熟语与俗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角色与个性化语言作者简介:刘 黎(1968—),女,湖南女子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语表达;
张 谅(1985—),男,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痒痒挠》制片人,研究方向:节目策划。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新时代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实践项目“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背景下新时代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2-0118-04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一直是为人所称赞、所好奇的。

节目中的表达是即兴的还是事先有准备的?若是即兴,这种脱口而出的即兴表达是如何炼成的?若是有准备的,则又该如何准备?本文将以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曾倾力打造的一档汉派方言新闻脱口秀节目《新闻痒痒挠》为例,分析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的“脱口而出”之源——文稿的写作技法。

一、新闻脱口秀节目中“即兴”与“非即兴”的辩证关系
脱口秀一词是从英文词组Talk Show 音译过来的经典舶来语。

在我国,脱口秀一词在《简明广播电视辞典》中被明确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1]。

因为节目来源,也因为“脱口而出”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主持人在脱口秀节目中的讲述与评论都是即兴的。

“即兴”就着临时发生的兴致(进行创作、表演)。

从理论上讲,即兴表达是指在没有事先准备文稿的前提下进行的表达。

但实践者明白,这看似即兴的脱口而出,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备而来的“非即兴”——事先有文稿的准备。

“非即兴”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为即兴表达所作的储备与准备。

“储备”是指主持人对包括生活素材、专业能力、主持经验等的积累,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的沉淀之后,主持人
在脱口秀节目中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做到对所准备文稿充分理解、完全消化后用自己的话脱口而出或是对现场的实时情形对应自如。

“准备”在本文侧重针对脱口秀节目录制前的文稿撰写。

众所周知,诸多原因使得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的即兴口语表达不可能完全“即兴”。

所谓“脱口而出”的言辞一般都是由编导撰稿、责编审稿、领导签字等一系列过程后,才由主持人发挥其口头表达优势,把文字变成观众听到的“即兴表达”的。

几乎可以确定,绝大多数脱口秀节目是有文稿准备的,至少也会有对节目内容结构与起承转合的预先准备。

所以,对脱口秀节目而言,文稿写作很关键。

二、《新闻痒痒挠》简介
《新闻痒痒挠》针对热点事件进行麻辣点评,以观点新颖见长且形式多样,幽默搞笑;辅之以新闻视频短片又极具可视性。

节目时长60分钟,周一至周日午间11:10播出;日常版栏目共分为六个环节:“有图有真相”“痒痒唠新闻”“新闻有道理”“痒痒有说法”(以上四个环节都有评论)“有事问痒痒”“rap 新闻(片尾)”,周末版节目还增加了情景剧“痒痒蛮有戏”和“萌宝来了”的访谈。

尽管该节目当下已停播,但其文稿撰写有料、有理、有趣、有特色,值得研究学习并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实践。

《新闻痒痒挠》的主持人“痒痒”
是初具网络人气与影响力的汉派脱口秀主持人,本名陶文。

其形象定位于时尚帅气、青春阳光;其性格特点可概括为心地善良、个性搞怪、充满正义、热衷公益、体恤他人;其风格是“中国脸、国际范、武汉腔”;其观点在嬉笑怒骂之间呈现,其态度在举手投足之中体现。

其搭档较多:春花、小默……
《新闻痒痒挠》开播之初,所有节目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其他公众平台。

因为要在没有独家资源的前提下做独特的新闻评论节目,所以,节目组要求每位编导以原创精神来参与,在新闻故事讲述上要“新”,在新闻事件评论上要“神”,在文稿上要见“功夫”。

三、《新闻痒痒挠》撰稿秘籍
(一)大量运用修辞 修辞,是指为增强语用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2]。

因为是脱口秀节目,所以表达要力求生动、形象、鲜活,善用修辞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修辞包括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辞格。

1.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指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配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3],如声韵配置、押韵、谐音、节拍、音节调配等。

一是拟声词、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大量运用。

因为是口语表达,这些词说起来会更上口,听起来会更好记。

——以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新闻痒痒挠》为例
新闻脱口秀节目文稿写作之“技”
刘 黎1,张 谅2
摘 要:文章根据当下新闻脱口秀节目中存在的“即兴”与“非即兴”的辩证关系,以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新闻痒痒挠》为例,从“修辞”“熟语、俚语与网络嫁接混搭”“多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设计角色人物,人物语言个性化”等四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文稿写作的技法。

(1.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湖北 武汉 430022)
二是谐音。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

A.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栏目组的编导瞳瞳。

有一回我问他:“瞳瞳,你爸爸妈妈,么样给你起这样一个名字啊?”瞳瞳说:“一开始我也不晓得,后来我发现,我爸爸妈妈每次借了别个的钱之后,都会跟别个承诺:欠你的钱,我们通通(瞳瞳)都会还给你的。

”这叫“父债子偿”。

B.问:《西游记》里面白龙马是最少受伤害的,说明低调不受伤害。

答:错!是妖怪们也知道打马(打码)是不道德的。

2.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关键在于了解词的个性,即了解词的意义和用法两方面。

一是拆字。

它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或者给字的组成部分临时赋予一定的意义,其目的不是认字,而是另有所指。

我们来看一下说谎的“谎”这个字。

左边一个“言”字旁,意思是“说话”,右边一个“荒”,荒诞的“荒”。

也就是说,谎话对于说谎的人来说,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是对于听到的人来说,那就蛮荒诞。

二是同文歧义。

本文中“同文歧义”是指对同一个词在口头表达过程中出现与书面表达有歧义的现象。

A.我的同学大毛,就是个典型的吃货,前几天他去一家单位面试,完了之后喊我跟他一起吃饭。

我就问:“大毛,面试过了吗?”大毛点了点头:“面试过了,味道不错! 就是稍微有点淡。


B.怎么煮都煮不烂的面条,是加了甲醛的。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知人知面不知心!
3.辞格
辞格是指在言语行为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类聚系统的模式[4]。

《新闻痒痒挠》的文稿用辞格几乎是一种常态,常用的辞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夸张。

就是有意言过其实,使语言超过客观事实的一种修辞方法。

恰当地运用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特点,体现作者的某种强烈感受,引发受众的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5]。

节目在对新闻《中科院开发人脸识
别支付系统》的评论中,以不同国家的
世风为切入点,夸张表达。

专家称,相比指纹识别,人脸不容
易被复制,也不存在密码遗忘、泄露等
风险。

也就是说以后买东西可能不用刷
卡,刷脸就行!这个设计相当有创意,
而且确实蛮方便,唯一有一点不足,蛮
难在全球推广:韩国和泰国的朋友们想
要使用,应该不太容易。

(韩国人)非常抱歉,您的五官与
资料不符,请重新扫描思密达!
(泰国人)非常抱歉,您的性别与
资料不符,请重新扫描!
(2)排比。

往往将三个或三个以
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
子或短语等排列起来使用,其目的是增
强语势、深化感情。

节目在对新闻《中央气象台为台风
征名》的点评中,将台风和热点事件作
类比,然后再用排比,逐步递进,强化
“笑”果。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发布的消息,中央气象台决定向社会征
集一个新的台风名。

根据统计,“天
马”“水母”“斑竹”这三个名字的支
持率都相当高。

而“国足”“城管”“广
场舞”也被不少网友提名。

网友表示提
名“国足”是因为它冇得么子(没有什
么)杀伤力。

其实痒痒觉得这个建议还
是蛮好的,而且啊,还可以灵活一点根
据台风的特点来命名:最弱的台风叫“国
足”;最强的台风叫“城管”;持续时
间最长、影响面最大的,就叫“广场舞”。

(3)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
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
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受众可以从反
问句中领会主持人表达的意思。

节目在对新闻《内地青年香港考驾
照行贿500元被捕》的点评中,用反问
句批评某些年轻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并讽刺大陆某些驾校的不正之风。

花:谁知道考官并不吃他这一套,
小伙子在考试后因为贿赂考官被捕,随
后被转送廉政公署北角总部接受调查。

痒:啊!这严重?
花:对啊,九龙汽车驾驶工会董事
长表示(香港普通话):香港社会很廉
洁的啦,怎么会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咧?
别说500块,即使5000都是不会收的啦。

痒:看了这个新闻啊,痒痒有点想
不明白了!
花:有什么不明白的?
痒:这香港的驾校,他们靠么事赚
钱咧?
(4)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是排比、设问、反问。

大姐为了戒赌,二话不说,把手指
头剁了,你让那些成天网购,喊“我再
买就剁手”的姑娘伢们情何以堪呐?戒
赌就剁手指,那戒烟不是要缝嘴巴?戒
酒不是要封喉咙?戒瞎吃瞎喝不是要切
胃?心瘾戒掉,才是王道。

二是排比、比喻。

大姐,你把交规当圆规,想丢就
丢?你把高速当停车场,想倒就倒?你
把罚款当买菜,想还价就还价?最后送
你一句话,心无交规,路有坎坷!
三是排比、反问。

为了装修自个的房子,就跑去偷
别个的建材。

照这样说,是不是你自己
的饭不够吃,就要夹别个碗里的菜咧?
是不是你自己的钱不够花,就要刷别个
手里的卡咧?是不是你自己的衣服不够
穿,就要开别个屋里的柜子咧?
(二)熟语、俚语与网络嫁接混搭
1.熟语表达上口
熟语是长期以来人们所熟知和惯
用的定型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
精辟、内容丰富的词汇单位[6],主要包
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1)歇后语信手拈来增趣。

从“70后”变成“90后”,跨度
也太大了吧?这叫么事?老黄瓜刷绿
漆——装嫩。

一边是小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团团转”,一边是办事部门像“盐
店里咵天 —— 闲(咸)话多”。

(2)惯用语简单灵活增内涵。

新闻:《山西官员打砸饭店 纪委
介入调查》“打白条”。

前两天,一则关于“山西洪洞县兴
唐寺乡书记带队酒后砸饭店”的微博相
当受关注。

因为嫌菜量少烟酒档次低,
一伙人跟餐厅总经理发生口角,打砸饭
店后扬长而去,吃了两千多元也没结账。

如果事件属实,那真的蛮不容易啊——
这回终于冇“打白条”,改打人了。

此外,一锅端、走后门、护身符、
鬼把戏、口头禅、回马枪、开小差、小
算盘、背黑锅、拍马屁等惯用语时常在
节目的评论中出现。

119
2.俚语表达通俗
这里的俚语表达主要是指用方言词与打油诗、三句半。

(1)方言词语大量使用么样、别个、蛮、冇得、么子、么事、造业、闹眼子、抖狠、有板眼、伢们、老几、背时等。

(2)打油诗是一种极富趣味的俚俗诗体,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嘲弄、讥讽。

用打油诗结尾,短小精悍有力量。

街头上演碰瓷,哪料倒霉背时,查出逃犯事实,等到法律收拾。

堂堂正正开发商,偷偷摸摸贼模样,来来往往跑六趟,兢兢业业你真忙。

(3)三句半则是一种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其主要作用是诙谐搞笑。

虐车狂魔行为怪,借车要用脚来踹,毁坏公物还抖狠,蛮坏!
安检虽然蛮麻烦,目的是为保平安,为了大家都安全,莫烦!
3.网络嫁接时尚
(1)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

躺枪、备胎、撩骚、也是蛮拼的、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也是醉了、你妈妈知道吗等网络流行语常出现在节目文稿中。

(2)适当使用网络“段子”。

段子不能完全等同于笑话,“段子”往往更耐人寻味。

该节目常常用段子开场来吸引受众眼球。

前几天,小李子过生日,就许愿(闭上双眼,双手合十许愿的样子):我希望明天,出门就遇到一个,忠诚的、好看的、不抽烟,不喝酒,天天陪在我身边的伴!结果第二天早上,她一出门,就看到门口蹲着一只流浪狗。

(3)模仿秀引受众共鸣。

痒:刚才片子里头那个老几,还蛮闪咧,居然还模仿杨坤唱《无所谓》。

春花,你觉得他模仿得像不像?
春花:唱得稀烂,而且动作啊,还差了点精髓。

痒:要么子动作咧?
春花:网上都说了,模仿杨坤,一定要配合一个动作,那就是脚踩烟头!
痒:那我试哈子看(模仿脚踩烟头的动作):无所谓,谁会爱上谁!
春花:哎,痒哥,还是你像多了。

4.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打油诗+段子。

闹婚一场戏,尺度要注意,演得太卖力,婚事变葬礼。

本来是一家人的喜
事,结果成了几家人的悲剧,这也印证
了一句话: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
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
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
婚礼,个性张扬。

(2)打油诗+模仿秀。

我想起了一首老歌,刘欢的《千万
次的问》(唱):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这就叫:网络交友
真奇妙,红颜隔屏把手招。

不惜千里跨
国行,我的真爱哪去了?
(三)多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
运用
1.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记叙。

记叙使新闻事件清晰、
完整、流畅。

记叙,用文字叙述,是写
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
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
说和交代。

高明的脱口秀主持人会在文
稿的基础上,将“记叙”转换成适合自
己的即兴“讲述”——节目中主持人的
“讲述”是根据文稿中的“记叙”文字
演绎而成的。

《新闻痒痒挠》里有四个
节目环节是要作评论的,但“评”的基
础是“述”,所以,讲述一定要清晰、
有特点,只有这样,才会吸引观众,才
会让后面的评论更有针对性。

本节目的
讲述一般由两个人完成且主次分明;表
现形式活泼、生动、幽默,有点像相声
中的“捧哏”与“逗哏”。

花:四川南充市南部县29岁男子
李某,一直想找挣钱的捷径,最近他把
目光对准了“假币”行业。

痒:做假币,还成了行业了?
花:但是啊,想入行还是相当坎坷
的。

他先是在网上购买了一批面额10
元的假币,钱打过去了,货却一直没寄
到。

第二次他又在网上找到一个卖假币
的,跟上次一样别个收了他的钱,根本
就没给他寄货!
痒:也就是说他还被骗了两次!
花:对啊,这个李某一气之下决定
自己制作假币,经过不断的尝试,他终
于做成了第一批假币。

谁知道,假币刚
卖第一单,就被警方一锅端了!
(2)描述。

图片信息描述精准、
细腻。

“有图有真相”中,图中信息点
一定要描述清晰、准确且要符合逻辑,
否则无法针对此图片新闻作评论。

新闻:《大妈占ATM取款厅跳广
场舞》。

花:前两天一条名为《因天气冷,
长乐大妈占用ATM取款厅跳广场舞》
的帖子在福建长乐的网络论坛炸开了
锅。

痒:还有这种事啊!
花:对啊,你看图片!(出图)当
时天色已黑,路边的ATM取款厅灯火
通明,几名老年人在里面载歌载舞……
(3)议论。

议论在节目中就是对
新闻的评论。

该节目的第一大亮点就是
评论观点新颖、独特且犀利、风趣、形
式多样。

前文所举多处辞格,熟语、俚
语使用的例子多以“评论”为落脚点,
它们足以说明本节目无论是评论方式还
是评论水平,都是可圈可点、可借鉴的。

2.表现手法
(1)对比。

对比是指将有明显差
异的或者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起
到荒诞的逗笑效果。

新闻《职工获千元慰问金 工会人
员抽走700》中,节目将工会和“帮会”
对比,突出工会的失职。

痒:发1000他抽700?心也太黑
了撒!
花:随后,雁塔区委外宣办公布了
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结果:工会组织
员被辞退,工会副主席被免职。

痒:这个事情啊,也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
花:什么道理?
痒:现在有些单位真是越来越不务
正业了!
花:怎么说?
痒:你说你明明是个工会,怎么干
起“帮会”的事!
(2)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指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
物。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对记忆所提
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的心理过程。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

节目
文稿撰写时,常常使用这两种表现手法。

新闻《男子为拍照 开车掉进水
沟》,由眼前的因拍照车掉水沟联想到
当下的社会现象:摄影是门特别花钱的
爱好。

痒: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
道理!
花:什么道理?
120
121
就业与创业
JiuYeYuChuangYe
教师·TEACHER
2018年11月
Nov.2018
痒:摄影,果然是一门特别花钱的爱好。

新闻《无锡一公司现场抽活马活羊活驴》将事情中的核心行为,想象成包治所有社会问题的荒诞药方,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痒:这个公司的老板真的是为各种社会问题操碎了心啊!
花:为什么这样说啊?
痒:你看,他发这些牲口当奖品,一次性解决了交通拥堵、汽车限号、尾气雾霾、猪肉注水等各种问题!
(3)独到的细节呈现。

一是对于主持人不太好表达的言辞、敏感语甚至粗话,节目文稿则以第三人称或旁边插话的形式表现,如“我没说,是你说的”等。

二是用含关键词的音乐烘托氛围。

一些流行歌或经典音乐是文稿呈现即兴效果的辅助手段。

(四)设计角色人物,人物语言个性化
由于广大观众一直对电视媒体的制作流程好奇,而主持人在表达中又经常提到“我们栏目组的某某某编导”,
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打破主持人在演播室较为单一的独角戏局限,在改版时,编导让稿件里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观众面前。

因此,节目里有了演播室的故意穿帮,有了由编导客串的“群众演员”。

观众们在电视银屏上认识了个性开朗的“春花”,也见到了久违的“小默”;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在微信和微博上询问“春花”的近况,甚至有粉丝开始替总被“欺负”的小默打抱不平。

所以,有血有肉的角色人物设定成了该栏目的一大特色,我们甚至可以说,观众朋友在一档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看到了电视连续剧般的人物存在:
痒痒:坏坏的、怕老婆、爱冷嘲热讽、揭短、撩骚、撅泡泡。

小默:节目组编导、单身、懒、肥、馊主意多、感情失败。

八陀:痒痒的兄弟、已婚潇洒哥、肌肉男、好色、好人、老婆慧慧、儿子七七。

大毛:痒痒同学、已婚平庸男、灾麦子(扫把星)、老婆卷发、儿子小毛。

还有楼下的陈婆婆、周爹爹,隔壁
老王、保安老李、保洁员付大妈。

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节目中和身份角色相符合的语言表达,让新闻脱口秀《新闻痒痒挠》更加生动、真实,贴近生活,贴近民生。

总之,新闻脱口秀节目是受众十分喜爱的节目类型,其魅力不仅源于节目内容是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更在于主持人对其与众不同的讲述与评论。

鉴于“即兴”与“非即兴”的辩证存在,所以,新闻脱口秀节目要达到较好的节目效果,撰写优质节目文稿是很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何春钢.浅析新闻脱口秀——黑龙
江电视台《天下相声会》[J].电影评价,2011(24):90-91.[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299.[3][4][5][6]鲍厚星,罗昕如.现代汉
语[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207,346,376,384.
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曹正明,何玲霞
摘 要:文章针对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表现出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反复性等突出问题作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倡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学习基础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性地选择专业。

关键词:专业选择;个人兴趣;学习基础;社会需求作者简介:曹正明(1966—),男,湖北团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生物制药。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现代农业类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6C204111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2-0121-02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一、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
误区表现
又是一年新生入学际,我们喜迎一批学子来到校园,学校洋溢着喜气和生机;但不要忘了,每年此时,我们又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新生频繁调整专业的问题。

客观地说,新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对很多情况不熟悉,偶尔出现调整专业的情况也是正常之事,本科院校也有类似问题,但情况要好很多,而高
职院校学生调整专业太“热”了!本来在新生入学填报志愿时,就已做过选择,甚至有多个专业选项,但到校时,多数学生却表现出拿不定主意、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有过半数的学生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意向。

结果学校也非常头疼,很长一段时间各个专业的新生没法确定,给学校教学组织和实施,以及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一些学生经过多次调整后仍然举棋不定,也影响到身边其他同学的
专业稳定性。

这种专业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后果很严重,表现有二:其一,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对自己后来的专业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学习热情不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动力不足,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原来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这时后悔已来不及了,这种消极情绪有时会相伴整个大学生活,其危害可想而知;其二,对学校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学生的这种非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