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文阅读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技文阅读三----d2d1474b-7161-11ec-9ab8-7cb59b590d7d ·现代科技文阅读三
公文以其规范的文体、法律效力、意志的集体性和作用的强制性,对书面语言的使用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考虑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和
准确性,一般注重区别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
但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模糊语言的使用,或者即使它被使用,它也会在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模糊语言是什么。
让我
们试着从语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以及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以及语言概念
和外延的模糊性和表达需要的模糊性这两个相对应的方面来看待模糊语言的本质。
模糊语
言是一个语言概念,它反映了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确定的客观事物中的语言概念。
它
最大的特点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与语言本身在内涵和外延上的模糊性相对应,形成了表达
事物的准确性。
如“全国人民奋进”、“全军奋进”等。
其中,修饰“进步”的“勇气”
和“努力”在对象上是模糊的。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
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
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
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
”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
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
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
这样,“一再”就比其他
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模糊性的语
言现象。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形成两个模糊对应。
一是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准确,但表达语
言模糊;客观事物和表达的需要是模糊的,但表达的语言是准确的。
例如:“一天凌晨3
点后,团队在张家口南部集合。
”“人们都快到了。
我们开个会吧!”“凌晨3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几乎”在这里是非常模糊的时间和范围概念,但这里是一个明确的时
间和范围概念。
这是对象需求的确定与实际表达以及过程的模糊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一
个例子:“这发生在大约XX年前的一天。
”其中,“十年前”本身在对象中是一个模糊
的东西,但表达过程中的“一天”使其精确,这是对象中的模糊性与表达过程的精确性之
间的对应。
无论是何种对应,它都是一种语言歧义现象,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容易产
生歧义。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避免这种模糊性。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的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相对应。
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1.关于官方文件中“模糊语言”的本质,以下一项是不正确的()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它对应于语言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从而表达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指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指的是表达的模糊性。
事实上,它的表达效果比任何其他确定的频率都强。
2.下列对“模糊语言”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语言是一种模糊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现象。
b.“模糊语言”是指为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模糊语言”指的是对象和实际表达需求的确定性,这与表达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模糊语言”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3.最后一段的四个单词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模糊模糊精确精确
b、精确模糊
c.模糊精确模糊精确
d、精确模糊精确模糊
4.下列各例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唐木海经常在欧洲一些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上表演。
b.海水深度在200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1500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 5月12日至6月10日,中国将在以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大陆至太平洋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公海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很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四种启发性思维与模糊性
综合考察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凯库勒由梦见被蛇缠绕得到启发最终有了苯分子结构图的发现,生动地说明了(k)。
现
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
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科学研
究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
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即模糊性。
人
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地表现在灵感思维上。
因为灵感的方式,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
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某一项信息失准,它就难以精确。
要精确,还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
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
因为失去创造
性功能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
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
封信》中讲得很明白:“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
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科学上的伟大发现,文学上的不朽之作,军事上的经典战例……无不述说着这一真谛。
1.“伴随它”上下文中的“直”一词指()
a.科学的深化
b、科学研究的复杂性
c.科学的精确化
d、科学发展观的整合
2.应入k处的一项是()
a、从模糊到清晰,用清晰来描述模糊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b.由模糊到清晰,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c、从清晰到模糊,用清晰来描述模糊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d.由清晰到模糊,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3.以下理解与原意不一致()
a.灵感思维发生的过程受各种信息(诸如“知觉经验信息”等)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
b、励志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其模糊性,其本质特征是其创造性。
c.灵感思维往往不易精确,这是与不带模糊性的抽象思维活动相比较而言的。
d、实践证明,大多数人的创造性成就反映了励志思维的特殊作用。
4.对文中引用钱学森的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对理性思维功能的合理评价。
b.这是对灵感思维的功能的科学评价。
c、这是对思维科学“禁区”的否定。
d.这是对科学思维方法的精要概括。
[回答和分析]
三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性
1.答案是C。
这个问题测试理解课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这个项目正好相反。
正确的
说法是:它外表模糊,但实际上是准确的。
2.答案为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该项说的是模糊语言,而不是语言
模糊。
3.答案是a.这个问题测试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文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阐述了模糊语言的两个对应关系,指出了模糊语言的本质。
即:(1)客观模糊性、实际表达所需
的模糊性以及表达过程中语言模糊性之间的对应关系;(2)对象的准确性和实际表达所
需的准确性与表达过程中语言概念的准确性相对应。
弄清楚这一点,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4.答案为 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题干中问的是属于“语言模糊”的问题,不是问“模糊语言”的问题。
该项中一些数字看似精确,如20xx米、1500亿吨、三分之一等,而实际反映出的事实却是概括性的,所以它只属于“语言模糊”的问题。
四种启发性思维与模糊性
1.答案为 b.本题考查对语句中代词指代意义确认的能力。
从上文看,“科学的深化”(a)是指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科学研究的复杂化”(b)是对“科学的深化”
的进一步说明,如把这个意思代入原文,那就是,科学研究的复杂化难以精确化,与科学
研究复杂化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故b项正确。
2.答案是a。
这个问题测试查理解决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
从文章一开始,K中填写
的文本应该是从“已知”文本中得出的结论,即“解释”的内容。
开头的第一句话首先指
出了励志思维的一个特点,即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科库勒的例子用来说明一个特定
的思维过程:“被蛇缠住”的感觉与“苯分子结构图”相比是模糊的,最终的发现应该是
科学的。
因此,首先,我们可以排除C和D。
他们的常见错误是否决定了励志思维的模糊性;B项中“用模糊描述清楚”的说法是对Kekule例子的误解,因为Kekule清楚地提出
了“苯的分子结构图”,所以也应该排除在外。
3.答案为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说明灵感思维的模糊性,旨在突出
其创造作用,如果仅仅理解为“不易精确”,与“抽象思维活动作比较”,则背离了文章
的意思。
4.答案是B。
这个问题测试理解课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钱学森说:“要创造和突破,你必须有灵感”,这是一句关键的话。
a、 D项改变了讨论对象,a项成为“理性思维的
功能”,D项成为“科学思维的方法”;C项中的“思维科学”概念不明确,因此应排除
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