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共5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一) 有丝分裂的过程
(prophase)
(1)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染色质凝集是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的标志。 前期开始时,染色质开始浓缩,由原来的线性染
色质,经过进一步螺旋化、折叠和包装,形 成光镜下可辨的早期染色体结构。
早期染色体由两条棒状的染色单体并列而成, 中间有着丝粒(centromere)相连。着丝粒的外侧 部附有动粒(kinetochore),动粒是染色体与 纺锤体中的动粒微管相连的部位。
3. (1) 3H-TdR(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有丝分裂
标记法
⑵ 流式细胞分选仪测定
细胞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
通常与细胞同步化方法相结合,监测细 (1)Go期细胞 (休眠细胞)
● 早期染色体由两条棒状的染色单体并列而成,中间有着丝粒(centromere)相连。
早期染色体由两条棒状的染色单体并列而成,中间有着丝粒(centromere)相连。
周期变化:在间期(S期)完成复制, 在前期移向两极,参与形成纺锤体。
功能:生成星体周围微管。
中心体周期
中心体周期
前期动画
2.中期( metaphase )
❖ 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标志中期的开始。
❖ 纺锤体呈典型的纺锤样。位于染色体两侧的动粒微管 长度相等,作用力均衡。
纺锤体
纺锤体和中期染色体
概念: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自然发生或人工 造成的使细胞群体处于同一细胞周期时相 的过程。(cell synchronization)
同步化方法:
(1)选择性细胞同步化
如震荡法(有丝分裂摇落法)收集M期细 胞
(2)化学法
利用化学药物,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周期的某 一时相,使细胞同步化。
(三)细胞在体内的增殖特性
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
通过受精作用,恢复二倍体。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 应性。
减数分裂特点
❖遗传物质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 体数目减半
❖S期持续时间较长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主要标志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I(MeiosisI)配对联会、 基因重组
根据增殖特点,细胞分三类:
(1)Go期细胞 (休眠细胞)
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当受到损伤后,又重新进入 细胞周期,如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2)终末分化细胞
完全失去了增殖能力,如成人心肌细胞、神经 细胞等。 (3)连续不断分裂的细胞
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皮肤的表皮细胞、消化 道、阴道上皮等。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形态和分子事件
(一)细胞周期时相组成
哺乳动物细胞标准的细胞周期包括 G1期,S期,G2期,M期。
细胞沿着G1→S→ G2→M→G1周期性运转, 其中S期进行DNA的合成,又称DNA合成期; M
期即有丝分裂期。
(二)细胞周期研究方法
1. 细胞周期时间测定
2. 基本原理是选择细胞周期中有变化规律的物质
作标记,通过观察这些标记物在细胞周期中的变 化,间接计算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时间。
大量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装配形成 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
(contractile ring)。收缩环收缩,分裂
沟加深,直至两个子细胞相互分离。
收缩环
收缩环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可简单归纳为4个步骤:分裂 沟位置确定、肌动蛋白聚集和收缩环形 成、收缩环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 形成两个子细胞。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染色体向两极运动的重要条件
动粒与微管的连接处是染色体向两极运动的重要作用 点
微管动力蛋白是染色体运动的动力
二、减数分裂
概念:
减数分裂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
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 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要是生殖细 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的意义: 保证染色体数目稳定;
胞分裂方式
一、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细 胞通过纺锤体将遗传物质精确地等分到两个子细 胞中去,以保证细胞在增殖的过程中保持遗传稳 定。
有丝分裂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过程。
在有丝分裂前是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 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等准备工作。
②动粒微管,是从中心体发生并与染色体动粒相连的微 管。动粒微管与染色体动粒相连处微管可缩短,将染色 单体拉向两极。
③星体微管,位于星体周围,其游离端伸向周围胞 质。
由两端星体、星体微管、极间微管和动粒微管组 合形成的纺锤形结构称为纺锤体或有丝分裂器。
中心体 centrosome
组成:中心粒(一对)、无定形基质。
三、无丝分裂
在低等动物中较常见,而在哺乳动物和人中少见。
也进行DNA复制,但染色质不凝集。
主要是细胞核拉长,中间变窄成核颈,最后形成 哑铃状,核颈进一步变细,最后断开形成两个子 核。细胞膜和细胞质在中间形成环状缢缩,最后 断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不能将遗传物质等分给子细胞。
第二节 细胞周期为细胞
胞DNA含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从而确 纺锤体呈典型的纺锤样。
收缩环收缩,分裂沟加深,直至两个子细胞相互分离。 一、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定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 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建,核孔复合体、Golgi体和ER重新形成。
重叠区微管的游离端加长,在动力蛋白的作用下相互滑动,可不断把星体推向两极。 一是在G1期、S期和G2期发生DNA遗传物质的复制和整个细胞结构组分的加倍,主要表现为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微管动力蛋白是染色体运动的动力 至此,有丝分裂的细胞核分裂过程已经完成。 在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纺锤体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 前期两个中心体彼此分开,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胞质分裂 (cytokinesis)
一是在G1期、S期和G2期发生DNA遗传物质的复制
和整个细胞结构组分的加倍,主要表现为分子水 平上的变化;
二是在M期发生的DNA遗传物质精确地等分到两 个子细胞中,主要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变化。
中期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
中期动画
3.后期( anaphase )
标志:两个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向两极移动。
当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标志后期结束。
❖后期可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后期 A和后期B。
❖ 在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两个染色单 体向两极运动。
❖ 在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纺锤体 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
分开,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中心体具有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其周围聚集大量 的放射状排列的微管,称为星体。星体周围微管可 分为三种:
①极间微管,是两个星体之间的微管,在赤道附近相互 重叠,形成重叠区,重叠区微管之间有动力蛋白。重叠 区微管的游离端加长,在动力蛋白的作用下相互滑动, 可不断把星体推向两极。
细胞完成生长和分裂的全过程称为细 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的物质准备和细 胞分裂两个相互连续的过程。
❖ 细胞增殖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 成体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弥补生命活动 过程中的细胞损失。
❖ 细胞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
❖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上,如组织和器官的形成。
(2) 核膜破裂和核仁消失
核纤层纤维磷酸化,降解为可溶的核纤层蛋白。核 膜失去核纤层的支持,裂解成小泡,分散到胞质中。 由于染色体的凝集,核仁中的DNA分别参加到各自 所属的染色体的组装中,核仁中的RNA和蛋白质 分散在细胞质中。
(3) 分裂极的确定和纺锤体的形成
中心体在间期也进行了复制。前期两个中心体彼此
细胞周期,又称细胞生命周期或细胞增殖周期, 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的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互连续的过程。
是指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 中心体在间期也进行了复制。
纺锤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的合力--决定染色体运动的方向
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主要标志是两个子细胞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
(2)胞质分裂最后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的后期,完成于细胞 分裂的末期。
胞质分裂开始时,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膜及 相应的胞质开始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 为分裂沟(furrow)。分裂沟逐渐加深,直 至两个子代细胞完全分开。
胞质分裂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参与了分裂沟的形 成和整个胞质分裂过程。
实践上,肿瘤的治疗。
第一节 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主要方式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在 真核细胞中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紧随其后的 细胞质分裂。
2. 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 mitosis 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无丝分裂 amitosis 是一种少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 miosis 是发生于生殖细胞成熟阶段的细
有丝分裂所经历的过程
遗传物质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是在G1期、S期和G2期发生DNA遗传物质的复制和整个细胞结构组分的加倍,主要表现为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标志:两个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向两极移动。
成体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弥补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细胞损失。 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建,核孔复合体、Golgi体和ER重新形成。 核膜失去核纤层的支持,裂解成小泡,分散到胞质中。 实践上,肿瘤的治疗。 由于染色体的凝集,核仁中的DNA分别参加到各自所属的染色体的组装中,核仁中的RNA和蛋白质分散在细胞质中。 (一) 有丝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后期动画
4.末期(telophase)
染色单体到达纺锤体两极即进入末期。 主要标志是两个子细胞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
主要形态学变化:
(1)染色体的解聚和细胞核的重新形成 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
开始重建,核孔复合体、Golgi体和ER重新形成。
另外,核仁也重新形成。至此,有丝分裂的细胞核 分裂过程已经完成。
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胞质分裂。 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染色质凝集 纺锤体出现
收缩环出现
有丝分裂全过程动画
染色体准确等分机制
纺锤体产生的合力--决定染色体运动的方向
1.极间微管重叠区微管之间相互滑动对两极星体产生的推力。 2.动粒微管与染色体动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染色体产生拉力。 。
4.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形成的粘着力。
(一)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开
前期I--染色质凝集,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I—染色体分离向两极运动 末期I及间期—染色体到达两极
(二)减数分裂II
与有丝分裂过程类似
不发生DNA复制
子细胞中,有23条以单体为单位的染色体, DNA含量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