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氓》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氓》检测题(含答案)
1.1《氓》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即我谋即:马上
B.将子无怒将:愿,请
C.无与士耽耽:沉溺
D.女也不爽爽:过失,差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怨灵修之浩荡兮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长太息以掩涕兮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忍尤而攘诟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驰椒丘且焉止息
3.下列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无)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句首语气词)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边,岸)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责备)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岁食贫
A.夙兴夜寐B.其黄而陨
C.籍吏民D.不能容于远近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偭规矩而改错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进不入以离尤兮
二、小阅读-课内
9.下列对《氓》一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一、第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第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抛弃,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更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控诉。

10.《氓》中“氓”是什么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
11.下列对《氓》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
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

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

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
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回答下面各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思其反B.隰则有泮C.不可说也D.匪来贸丝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兮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长太息以掩涕兮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怨灵修之浩荡兮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忍尤而攘诟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驰椒丘且焉止息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不容易脱身。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五、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___ ,___。

(《论语》)
(2)淇水汤汤,___ 。

女也不爽,___。

(《诗经·氓》)
(3)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___ ,___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葬事。

(秦观《鹊桥仙》)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七哀歌》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乙)《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0.《七哀诗》与《氓》不可能同时被收录于以下哪部著作?()A.《古诗菁华集》B.《风物志大赏》
C.《比兴手法赏析大全》D.《中华传统文化鉴赏》
21.与《氓》这首诗歌中女子形象最为接近的一位是()
A.晴雯B.袭人C.王熙凤D.秦可卿
22.《诗经》中“弃妇”的解读由本义向象征义多元引申,这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以《七哀诗》为例,加以分析。

七、语言表达
23.阅读下面几句话,给“端午节"下定义。

要求:不超过40个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投汨罗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有14支队伍参加角逐。

⑤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4.请仿照例句,为《氓》拟一个赏析性题目。

例句: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
2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端午节"下定义。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都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
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6.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

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

27.请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写一段文字。

要求:引用《离骚》中的诗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除引用外),60字左右。

走近屈原,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D
7.D
8.C
9.B
10.【示例】“氓"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负心汉。

“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

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年长色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最后以至欺侮妻子,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抛弃了妻子,这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

诗歌通过他婚前婚后的变化,展现了他的不负责任、感情不专一和暴躁,从而反映了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11.D
12.A 13.B 14.D
15.A 16.C 17.B 18.B
1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渐车帷裳士贰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20.B 21.A 22.弃妇与逐臣都难以把握自身的命运,
也都曾遭遇困境但最终没有妥协。

众多文人在创作中也开始以弃妇喻逐臣、以男女喻政治、喻君臣,这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弃妇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

以弃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全诗处处从弃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

23.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24.示例一:一曲妇女的悲歌——《卫风·氓》赏析
示例二:无处申诉的哀苦与决绝的心志——《卫风·氓》赏析
25.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26.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27.(走近屈原,)我感觉到他的心在哭泣,他的脉搏在嘶喊,他的脸庞流露着哀叹。

他无可奈何地遥望着楚国,黯然失色的眼神,闪烁着绝望的希冀。

因为他心中有面不倒的旗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