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七章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复习
[考点要求] 识记A,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
1.(2015·国全Ⅰ)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带蕙草而受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
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抵达边塞后看
到的奇异壮丽风光,画面宽阔,境界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
赤壁雄奇光景的描绘,惹起后边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好汉
分析此题无冷僻难写字,要点是要理解题意,确立要默写的句子。
同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
字。
(2)中的“圆”不要写成“园”;(3)中的“豪”不要写成“毫”。
2.(2015·国全Ⅱ)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凹地的
一杯水,没法浮起一个杯子同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
始以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假想了赤壁之战双
方胜败易位后将致使的结局。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分析此题考察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
(1)“则”字易大意。
(2)“拨”字易错。
(3)“锁”“乔”二字易错。
高效复习
3.(2016·国全Ⅰ)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固然身体纤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专心专一的缘由。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逝世,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正是紧急生死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首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行事轻率,最后却“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
分析此题考察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
(1)“埃”字易错。
(2)“弊”字易错。
(3)“狼居胥”是古山名,“胥”字易错;“赢”字易错,注意是“胜败”的“赢”;“仓促”易错;“顾”是“回头看”之意,理解了意思就不简单写错了。
4.(2016全·国Ⅱ)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获得的,义也是我希望获得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叹息的方式
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绘,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阿房宫宫人的漂亮,
她们屹立远眺,期望皇帝临幸。
答案(1)两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这样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分析此题考察依据语境的要求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
(1)注意“得兼”的次序。
(2)“嗟
尔”“胡为乎”易错。
(3)“肌”“妍”易错。
5.(2016全·国Ⅲ)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录,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村夫怀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不是绝对没有音乐,不过声音单一繁琐,实在难以动听。
白居易《琵琶行》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读《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分析此题考察联合语境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
(1)题无冷僻难写字,要点是要理解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2)题只需理解了前一句话的意思,就能确立要默写的句子。
需要注意“呕哑嘲哳”的写法。
(3)题需要注意“窈窕”的写法。
6.(2017·国全Ⅰ)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海水涟漪、
山峰耸立的情景。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叹息道,假如六国爱惜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挡秦国,紧接
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族灭也
分析联合语境,确立要默写的句子。
(1)注意“澹澹”的正确书写。
(2)注意“递”不要误写。
7.(2017全·国Ⅱ)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论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
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
抒发自己敬慕先哲、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大家匹之不亦悲乎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分析(1)抓住“八百岁的长寿老人”来确立需要默写的句子,注意不要遗漏“乃”字,注意“匹”的写法。
(2)抓住“借指自己的陋室”“敬慕先哲、安贫乐道”就能确立要默写的句子,注意“庐”“蜀”的写法。
8.(2017·国全Ⅲ)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重申了累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能够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2)杜甫《茅舍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暴风停
止以后云层变得墨黑,天气立刻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状况。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分析此题无冷僻难写字,要点是要理解题意,确立要默写的句子。
同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中“圣心”简单写错;(2)注意“俄顷”“漠漠”的正确写法。
1.全国卷在名句名篇默写考察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1)考察范围基本稳固。
只考《考试说明》规
定的64篇,不波及课外名句。
64篇中,
高中14篇篇目不变,初中50篇篇目也大概不变。
(2)考察导向更为明确。
重视考察拥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的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元诗词
曲,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指引考生重视对古诗文的朗读、书写和应用,以提升人文
修养。
(3)命题形式基本稳固:
①要点突出。
突出先秦、唐宋作品,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名句。
②突出对要点句、字的理解与书写。
③题型稳固。
理解性默写。
④分值大概固定在5~6分。
2.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命题特点关于你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
答案全国卷默写范围明确,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考课外篇目,复习时要注意:
①化整为零,与日俱增,注意整篇背诵和片段突击相联合。
②要动口更要着手,要点是不写错别字。
在复习过程中要将识记与理解相联合,增强理解基
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得其意思;书写时要记准字形,不添字,不漏字,不
倒字,更不可以写错别字。
③注意方法。
意会含义,圈点勾勒,边诵边写。
如答情境式填空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提示
语。
一、关于《考试说明》指定篇目,识记与理解并重
1.明确识记原则
把要点放在那些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较强的踊跃意义的名句名篇上,特别注意:(1)为历代名家、选家、文学责备家、文学史家所激赏所称引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等。
(2)归纳力极强,已演化为成语的,如“满城风雨近重阳”,后演化为成
语“满城风雨”。
(3)意义丰富,生命力特强,已成为人们口头熟语的,如“少壮不努力,老
大徒伤悲”等。
(4)被宽泛地歌唱传唱,交口称赞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哪处无芳草”等。
2.意会名句含义
凡是要点名句,必定要理解其基本义思,要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其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意会其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方面的内涵,以及对今日的启示意义。
只有充足理解了,才能充足识记、充足应用。
3.讲究高效记忆
高效记忆的方法主要有:(1)归类记忆法。
或按作者,或按内容,或按主题,或按感情进
行分类记忆。
(2)比较记忆法。
用这类方法能够使记忆内容更正确、全面。
如人们广泛知道“蝉
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衬静,千古传诵;经过比较就会知道“茅檐相对坐整天,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也是很有特点的写静景的名句。
(3)
高效复习
联想记忆法。
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
字联想到近似的炼字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4)辨析
记忆法。
如“常”与“长”之辨。
“万里悲秋常作客”中“常”是常常之“常”,“君子坦
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是长远之“长”。
4.边诵边写,手口心并用
记忆时,可边背诵边默写,做到“口念其音,心想其意,手写其形”,防备“口是手非”。
关于那些易错字、难写字要圈点出来,反回信写。
二、正确理解试题情境,正确书写要点字句
1.正确理解试题情境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句子意蕴。
情境式型默写题一般都波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
所以平常累积时要增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行照本宣科。
如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题要填的“长叹气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前者表示哭泣叹
息,后者表示怜悯百姓生活。
假如平常没有很好地理解语句内容,就很有可能会填“路曼曼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句子,致使失分。
推测提示语言,正确理解情境。
提示性语言关于正确解理睬解型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表达性情境等。
如2015年全国卷Ⅱ第 (2)
题的题干就有“白居易”“《琵琶行》”“演奏正式开始以前的准备过程”等提示性语言信
息。
紧扣要点词语,选择适合语句。
做好了上述几步后,就能够扣住要点词语选择适合的句子进行填写了。
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2)题重要扣在谈论完六国后的“紧接着说”要点词语,默写出对秦代的假定性语句。
2.突出要点字的正确书写和理解训练
(1)注意难写字、冷僻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背诵简单书写难,难就难在一些难写字和冷僻字上。
如《赤壁赋》
“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酾”“槊”都是冷僻字。
关于这些字,平常要多练,考时应留神。
注意同音异义字
同音异义字,是命题人最喜悦的“设伏点”,也是考生写错字的主要所在。
如“万里悲
秋常作客”中的“作”,常误写为“做”;“取之无禁,用之不断”中的“禁”,常误写为
“尽”;“天生我材必实用”中的“材”,常误写为“才”。
这就要求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
同音异义字,经过存心识的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
鉴别通假字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批的通假字,在默写名句时考生简单误写成它们的本字。
注意散词句中的虚词,特别是句末助词
这些词在默写时简单扔掉。
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焉”“也”两
高效复习
个助词,常被扔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矣”易丢,且易误写为“也”,而句末的“也”丢的次数更多。
这就要求在背诵散文时,特别留神句中或句末的助词。
留神词句次序
颠倒句子次序的,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两句的次序,“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两句的次序。
之所以易颠倒,是因为这些句子多为并列句。
颠倒词序的,如“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易颠倒为“见不贤而自自察也”,“秋月春风等
闲度”易颠倒为“春风秋月等闲度”。
对此,最根本的方法是正确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