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新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冰实验
材料: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 陶土网,托盘天平、冰等
实验方法: 1、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烧杯内,测出冰块的初 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又会有哪 些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4、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 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 不停地循环着,这就是水循环。那么, 你知道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吗?水在循环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天 气现象呢?
在秋季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或草 尖上有一些小水珠,人们称它为露;等天气再寒冷 一些,我们就会在地面上、叶子上看到一些白白的 小冰晶,人们称它为霜。
2、冬天,晾在室外的冰冻着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说明了什么?
说明冰、冰晶能直接气化变成水蒸气。
小结:水有三种状态,即液态、固态和气 态,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影响水状态变化的因素是温度。冰吸收热 量后可以变成水,水吸收热量后变成水蒸 气,冰吸收热量后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放出热量后变成水,水放出热量后 变成冰,水蒸气放出更多热量后也能直接 变成冰。
2 搜集水的三态变化应用的实例
想一想,人们怎样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 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很多事。如: 1、利用水可以结成冰,冰在0℃以下,可用来 保存食品、药品 2、蒸汽机利用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用蒸气作动
力 3、蒸馏水是利用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来净化水。
课堂练习
判断正误 1、冰融化成水不需要吸热( ) 2、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毫无联系的() 4、同质量的冰与水体积相同( )
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②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 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按先大后小的 原则),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 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或桌面上写一个字,观察发生了什么?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温度下发生的?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防雾眼镜
根据起雾的原因,设计一款防雾眼镜吧。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在我国北方地区,能欣赏到“夏观流水、冬览冰瀑” 的自然景观。这是在不同的季节里,水呈现出的不同 状态。想一想,水在不同状态之间是怎样变化的?这 些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思考: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水在什 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影响水状态变化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上升,当冰融化成水形成冰水混 合物时,温度保持不变,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水的 温度才会继续上升,等温度升到100℃,水沸腾,水 变成水蒸气,温度保持不变。
解释:冰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具有动能,分子的平均动 能的宏观表现形式就是温度,同时分子之间还有势能,其 大小与分子的间距有关,有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冰的融 化过程中,吸收了能量,这部分能量并没有使它的温度(分 子平均动能)增加,而是增加了冰的分子距离,所以吸收 的能量转换为了分子势能,因此,冰在融化过程中由固态 变为液态(融化),需要吸热,但不升温。同理,沸腾时, 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分子的的势能(增加分子的距离), 使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气化),而分子的动能不增加,所 以温度不变。即在液体气化过程中,传导给液体的热量优 先用于气化,因此在气化完成之前,液体温度不变。
那么,雾是怎样形成的呢?雾和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 探究雾的形成
请问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雾,在雾中行走时, 有什么感受?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份,秋季九至十月份较 多。在雾中行走时,会感到又湿又冷,发丝和眉 毛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 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雾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雾的形成需要足够的水蒸气和较低的温度
烧杯附近空气的温度下降,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不变,仍是0℃,由于烧杯附近温度下降,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就在杯壁 外面凝结成小水珠。
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露是 怎样形成的?
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 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 体表面发生凝结,形成 了露
夜间,近地面的物 体温度下降更快。
2 探究霜的形成
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 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呢?
露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那么,露和霜的形成对温度有什么要求呢? 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度)时,空气中的水 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在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 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我国北方地区,秋收作物灌浆期遭受霜冻,易 造成严重减产并使作物品质下降。黄河以南冬 小麦拔节后遇霜冻,主茎和大分蘖会被冻死, 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春小麦抽穗开花遇霜冻 会降低结实率影响产量,棉苗出土时遇霜冻会 大量死苗,未吐絮棉桃遇霜冻会使棉绒变黄, 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北方春霜冻易使梨、苹 果、桃等果树受冻影响开花,造成果树减产。
水珠从哪里来
杯盖上的小水珠是怎样生成的呢?
水珠从哪里来
没有盛水的杯盖上有水珠吗? 盛有冷水的杯盖上有水珠吗?
水珠从哪里来
水珠从哪里来
我认为,小水珠的形成与 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有关。
水珠从哪里来
水珠从哪里来
思考: 1.两个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根据这些实验条件和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课堂练习
1、露出现的时候,天气一般会有(冷而潮湿 ) 特征 2、露和霜一般在(秋 )季出现 3、露是液态的,霜是固态的,造成它们不同形 态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的高低 )
欣 赏
在春、秋季节的早晨,或者是雨后的清晨,打开窗户,眼 前会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人们常说这是起雾了。 但是太阳出来以后,雾就消失了。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用水洗过的衣服,晾晒之后会变干;雨后水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用水洗过的衣服,晾晒之后会变干;雨后水泥路面上的积水,天晴后 便很快消失了。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衣服和路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蒸发吸收热量,加热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
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 水蒸发得更快些呢?
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 加快空气流动
增大表面积
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为什么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在树林里会感到 凉快呢?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刚从游泳池里出来,你有什么感觉?
感觉比在水里还冷!
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把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猜一猜,温度计 的示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1.温度计的示数是怎样 变化的? 2.说明了什么?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
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称量干燥固体物品时, 要在托盘两边放上大小相 同的干净纸片,药品放在 纸片上称量。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 在玻璃器皿上称量。 ③整个过程砝码都要用镊 子夹取。
绘制曲线图时,先根据所读数据,在相应时间和温度 上进行描点,然后再绘制成曲线图
下面是化冰实验的曲线图
讨论:从化冰的曲线图中,我们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 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 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在发生霜灾次数较多的地区,人们是如何应对霜灾的呢?
预防霜冻的方法:
第一,是选择和培育抗霜冻、早熟、高产的作物品种。 第二,是根据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避开当地易 发生霜冻的时间,减少霜冻的危害。如北方农民播种棉花时有“霜 前播种,霜后出苗”的经验,使棉花幼苗错过霜冻的危害;也可以 进行保护地或营养钵育苗,等霜冻过后再把棉苗移栽到大田。加强 田间管理,少施氮肥,防止贪青晚熟,同时多施磷、钾肥可提高作 物抗寒性。霜后要加强受冻作物的田间管理,要采用追肥、灌水、 除草、松土等措施,促进受害作物恢复生长,减少损失。 第三,是采用屏障法控制平流霜冻的形成,设防风林、防风墙、风 障等可以减低风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降低霜冻 危害。
你知道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吗?在什 么情况下形成的呢?
探究露的形成1
谁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 露是一粒一粒的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在哪出现,在什么时间出现?
一般在秋天的早晨,近地面的树或草上
那么,露是怎样形成的呢?
露出现的时候,天气都比较冷,空气也比较潮湿, 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凝 结形成的
实验方法: 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 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用 温度计测出杯中冰块的温度,观 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下
来 注意:实验前,把杯子外壁擦干 净,不要留有水珠。
实验现象:杯子外壁上出现了霜 根据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冷的杯壁变来的 那么,自然界中的霜也是这样形成的吗?
小结:露和霜形成的相同点:温度 下降(遇冷),空气潮湿。不同点: 0℃以上,形成露,0℃以下结成霜, 露是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霜是从 气态到固态的变化。
应用与拓展
如何预防霜冻
霜的出现,会给农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霜 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低温使植物体内水 分结冰,从而使作物的某些器官受到损伤,严重 的能使作物死亡。霜冻后气温回升较慢时,对作 物危害较轻;如果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剧烈,会 造成尚未冻死的植物枯萎,甚至引起死亡。
结合实验现象和曲线图我们能得出什么结 论呢? 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的主要因素
那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停止加热 后,水的质量会怎样?
水的质量会减少,因为有一部分水转变成水蒸 气跑掉了。
解释现象
1、在寒冷的冬夜,我们有时能看到在玻璃的表面 附着一层由冰晶组成的冰窗花,为什么?
冰窗花的形成与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和室内外温差 有直接关系。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室内空气中的水 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时,能直接变成冰,形成冰晶。
水珠从哪里来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作凝结。
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
水珠从哪里来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水珠从哪里来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设计防雾眼镜
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使我们看不清东西。请用 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设计防雾眼镜
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作“镜片起雾”,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
通过实验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我们全班的的共同结论是什么?
调查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水珠从哪里来 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设计防雾眼镜
水珠从哪里来
往保温杯里倒入热水,把盖拧好,过一会儿拧开杯盖,会发现杯盖上 有许多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
还是通过实验 来验证假设吧
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 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 和水,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 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 记录下来。
注意:为保证实验有说服力,烧杯外壁必须干燥,不 要留有水珠。
实验现象: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思考:实验过程中空气、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出 现的原因是什么?
谁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 霜不是小水珠,是固体, 像雪花,像冰。
霜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一般在秋末、冬天的早晨。因为冬天的早 晨气温更低。
那么,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假设: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 形成的
我们还是通过实验 来验证假设吧
思考: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
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