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基础+综合训练溶解度天天练(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基础+综合训练溶解度天天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基础+综合训练溶解度天天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基础+综合训练溶解度天天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溶解度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0分)
1。
20℃时,往50 g KNO3溶液中加入5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氯化钾晶体;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 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4。
在20℃时,往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固体,充分搅拌后,仍有16g氯化钾未溶解。
则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
A.134g
B.100g
C。
34 g D.16 g
5.℃时,将10 g硫酸铜放入bg水中,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 )
A。
(10+b)g B。
大于(10+b)g
C.小于(10+b)g D。
A、C均有可能,B不可能
6。
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表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
6
B.30℃和5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所含水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
4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2。
3 g
D.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能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2℃时,将50g A放入2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30分)
8.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____ KNO3(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2)t2℃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度0.1%);
(3)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KNO3溶液,除了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方法外,还可以是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
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
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3。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
B。
t 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D。
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
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P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
B。
t 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甲乙
C.升高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 b=c
B.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将恢复至t2℃时的三种溶液继续升温,都有可能成为不饱和溶液
D.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a b=c
6.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中两试管分别盛有某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 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
B.图2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
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试管①中固体减少,则试管①中盛的是乙物质的溶液
D.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试管①中固体减少,则试管②中固体一定增多
7.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3℃时,向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中各加100g水,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①中加入的是甲固体
B.烧杯②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使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若将烧杯①、②中的溶液均降温至t2℃,一定都有固体析出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2分)
1。
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4 g
C.40℃时,升高温度,Ca(OH)2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D。
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
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2.下表为固体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5.7 g
B.10℃时氯化钠的溶液一定比0℃时氯化钠的溶液浓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0%
D.将40℃时136.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3 g 3。
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为不饱和溶液 B。
②③均含有未溶解的固体
C。
①②溶液的质量相等 D。
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4.表格中为A物质和B物质在所测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A和B在某一温度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温度所属范围为0~20℃
C.要配制36.0%的A物质的溶液,对应的温度可能是20℃
D。
20℃时,136。
0g A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20℃,可析出A的质量是3.6g 5。
20℃时,NaCl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B。
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7%
C.②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
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6.25℃时,取A、B、C、D四种固体物质各1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
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25℃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C B A D
C。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25℃时,继续向D溶液中加入20 g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7.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氯化铵(NH4Cl)溶解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20
B.20℃时,NH4Cl的溶解度是37。
2 g
C.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不能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的是①②③ D。
若使烧杯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使用升高温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