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上篇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五讲 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上篇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二基本理论
第五讲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xx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Ⅰ
最新考纲高频考点高考印证
命题趋势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
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
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
机中的重要作用。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反应热xx·T28利用盖斯定律计
算反应热并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
是高考命题的常
见题型,难度一
般不大。

解答此
类题目一定要注
意细节,如物质
的状态、反应热
的数值、正负号
及单位等。

热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及判断
xx·T28
盖斯定律及其
相关计算
xx·T28
xx·T28
考点一反应热
[学生用书P20]
1.从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上图所示:
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值,如上图所示:
a表示反应的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所释放的能量;
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
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热与键能的换算
1.(反应热与键能计算类)[xx·高考全国卷Ⅰ,T28-(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kJ。

[破题关键]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为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解析:设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x,则11 kJ=2x-436 kJ-151 kJ,得:x=299 kJ。

答案:299
[互动拓展]
(1)催化剂能否改变化学反应的ΔH?
(2)键能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有何关系?
答案:(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过程,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ΔH。

(2)键能越大,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键能(kJ·mol-1)172335498X
经测定1 mol白磷完全燃烧时,释放2 378 kJ的能量,则上表中X=________。

解析:由结构图可知,P4(s)+5O2(g)===P4O10(s) ΔH=-2 378 kJ·mol-1,ΔH=5E(O===O)+6E(P—P)-[4E(P===O)+12E(P—O)],即可求得P===O的键能。

答案:470
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E1>E2,说明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2.(xx·河南洛阳高三期末)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H—H F—F H—F H—Cl H—I
E(kJ·mol-1)436157568432298
-1-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ΔH=+436 kJ·mol-1
D.H2(g)+F2(g)===2HF(g) ΔH=-25 kJ·mol-1
解析:选D。

观察表中数据知,氟、氯、碘的氢化物键能逐渐减小,故432 kJ·mol -1>E(H—Br)>298 kJ·mol-1,A项正确;表中H—F共价键的键能最大,即H—F 共价键最稳定,B项正确;H2(g)―→2H(g),共价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即H2(g)―→2H(g) ΔH =+436 kJ·mol-1,C项正确;反应H2(g)+F2(g)===2HF(g)的反应热ΔH=436 kJ·mol -1+157 kJ·mol-1-2×568 kJ·mol-1=-543 kJ·mol-1,D项不正确。

有关反应热和焓变的认识误区
(1)反应热不一定是焓变,恒压下的反应热为焓变。

(2)物质中化学键越难断裂,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越低。

(3)同一物质的能量不一定相同,气态时最高。

(4)反应热不仅带数值、单位,还要指明“+”、“-”。

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过程
1.(xx·高考北京卷)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选C。

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

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性共价键。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

2.(xx·高考海南卷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解析:选C。

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较高,没有催化剂参与,A错误。

由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生成物与反应物能量的差值ΔH,B错误。

改变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途径,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C正确。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学生用书P22]
1.六个注意
(1)注意ΔH的符号和单位
若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

ΔH的单位为kJ·mol -1。

(2)注意反应热的测定条件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ΔH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但绝大多数的ΔH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5)注意ΔH的数值与符号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应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变化。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6)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
2.记忆口诀
热化方程要点多,漏掉一点分不得;
标清状态配好平,焓变正负千焦摩;
系数焓变成正比,逆向反应焓变号。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类)(1)(xx·高考山东卷)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

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g)===CO2(g)+4H2(g) ΔH=+165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2)(xx·高考大纲卷)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

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 1 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H2S的燃烧热ΔH=-a kJ·mol-1,写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破题关键] 根据物质的熔、沸点判断该物质在室温时的状态;燃烧热表示 101 kPa 时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故产物H2O为液态;燃烧热的数值唯一,但表示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不唯一。

解析:(1)由题意知CH4(g)+2H2O(g)===CO2(g)+4H2(g) ΔH=+165 kJ·mol-1①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②
应用盖斯定律,由②-①可得CO、H2合成CH4的反应:
CO(g)+3H2(g)===CH4(g)+H2O(g) ΔH=-206 kJ·mol-1。

(2)由题意知,室温时,AX3是液体,AX5是固体,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AX3(l)+X2(g)===AX5(s) ΔH=-123.8 kJ· mol-1。

(3)H2S的燃烧热ΔH=-a kJ·mol-1,则1 mol H2S完全燃烧生成SO2(g)和H2O(l)放出a kJ的热量,所以H2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3O2(g)===2SO2(g)+2H2O(l) ΔH=-2a kJ·mol-1或H2S(g)+3/2O2(g)===SO2(g)+H2O(l) ΔH=-a kJ·mol-1。

答案:(1)CO(g)+3H2(g)===CH4(g)+H2O(g)
ΔH=-206 kJ·mol-1
(2)AX3(l)+X2(g)===AX5(s) ΔH=-123.8 kJ· mol-1
(3)2H2S(g)+3O2(g)===2SO2(g)+2H2O(l)ΔH=-2a kJ·mol-1[或H2S(g)+3/2O2(g)===SO2(g)+H2O(l) ΔH=-a kJ·mol-1]
[互动拓展]
可逆反应不能彻底进行,在表示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还成比例吗?
答案:成比例。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值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变化,即指按照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完成反应的反应热,所以可逆反应中Δ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 2和O 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2×-630 kJ·mol -1 2NO g 写
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焙烧产生的SO 2可用于制硫酸。

已知25 ℃、101 kPa 时:
2SO 2(g)+O 2(g) 2SO 3(g) ΔH 1=-197 kJ·mol -1;
H 2O(g)===H 2O(l) ΔH 2=-44 kJ·mol -1;
2SO 2(g)+O 2(g)+2H 2O(g)===2H 2SO 4(l)
ΔH 3=-545 kJ·mol -1。

则SO 3(g)与H 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物断裂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即为焓变:ΔH =[(945+498)-2×630] kJ·mol -1=+183 kJ·mol -1。

(2)给题中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12
(③-①)-②可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N 2(g)+O 2(g)===2NO(g) ΔH =+183 kJ·mol -1
(2)SO 3(g)+H 2O(l)===H 2SO 4(l) ΔH =-130 kJ·mol -1
2.(1)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Q 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在25 ℃、101 kPa 下,Q 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Q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中每转移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 。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图示可知,肼充分燃烧的产物是N2(g)和H2O(g),1 mol 肼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 752 kJ-2 218 kJ=534 kJ,根据要求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由信息知Q为Si,其气态氢化物SiH4与O2反应生成SiO2和H2O,1 mol SiH4完全反应转移8 mol电子,故1 mol SiH4参加反应放出1 520.0 kJ热量,即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2)SiH4(g)+2O2(g)===SiO2(s)+2H2O(l)ΔH=-1 520.0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xx·河南洛阳高三统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
C.2NO2===O2+2NO ΔH=+116.2 kJ/mol(反应热)
D.S(s)+O2(g)===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
解析:选D。

燃烧热是指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而气态水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故A错误。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故B 错误。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错误。

2.(xx·山东济南高三调研)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 -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H2SO4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解析:选D。

A项,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为气态,不属于稳定的氧化物,故ΔH >-890.3 kJ·mol-1;B项,由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可知放出 19.3 kJ 的热量时生成NH3的量一定小于1 mol,故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C项,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故H2SO4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的常见易错点
(1)忽视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导致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2)不能正确理解“+”、“-”的含义,导致将ΔH的正、负混淆。

(3)忽视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数值的对应关系导致错误。

例如: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1 2H2(g)+
1
2
Cl2(g)===HCl(g) ΔH=-92.3 kJ·mol-1。

(4)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是相等的,都约是57.3 kJ·mol-1:H
+(aq)+OH-(aq)===H
2O(l) Δ
H=-57.3 kJ·mol-1。

对于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一般小于57.3 kJ·mol-1,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或难电离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之内。

考点三盖斯定律及其相关计算
[学生用书P23]
1.盖斯定律的应用
(1)理论依据: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
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

(2)计算模式
(3)主要应用: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

(4)注意事项: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关键在于设计反应途径。

①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Δ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加减运算以及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ΔH都要带“+”、“-”号计算、比较,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判断。

③在设计的反应途径中常会遇到同一物质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④当设计的反应逆向进行时,其ΔH与正反应的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根据物质的能量或键能计算反应热(ΔH)的方法
①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②根据化学键的键能进行计算:ΔH=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

(2)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ΔH)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根据题意先确定待求反应方程式并标明各物质的状态,思考将已知的化学方程式转化为待求化学方程式的四则运算方法,再根据盖斯定律,用相同的四则运算方法求出待求反应方程式的反应热(ΔH),最后写出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利用盖斯定律求焓变
1.(盖斯定律应用类)(xx·高考江苏卷)已知: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 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破题关键] 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标号为①、②、③、④、⑤。

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叠加关系为①=②+③;3×③=④+2×⑤,即可判断。

解析:选C。

A.C(s)、CO(g)在O2(g)中燃烧生成CO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ΔH1<0、ΔH3<0。

B.CO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ΔH2>0;Fe(s)与O2(g)反应生成Fe2O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4<0。

C.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可得①,则有ΔH1=ΔH2+ΔH3。

D.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③×3-⑤×2可得④,则有ΔH4=3ΔH3-2ΔH5。

[互动拓展]
试归纳合并方程式消去物质的策略。

答案:①观察目标方程式和已知方程式,确定被消去的物质。

②方程式两边乘以某数(整数或分数),使被消去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

③被消去的物质在已知方程式的同一边时用减法,不同边时用加法。

(xx·高考重庆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解析:选A。

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2(g)===CO2(g) ΔH1=a kJ·mol-1,将另外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编号,②S(s)+2K(s)===K
H2=b kJ·mol-1,
2S(s) Δ
③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运用盖斯定律,①×3+②-③得S(s)+2KNO3(s)+3C(s)===K2S(s) +N2(g)+3CO2(g) ΔH=(3a+b-c) kJ·mol-1,则x=3a+b-c,故A正确。

2.[xx·高考全国卷Ⅰ,T28-(2)]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
ΔH1=-23.9 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3OH(g)===C2H4 (g)+2H2O(g)
ΔH2=-29.1 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
C2H5OH(g)===CH3OCH3(g)
ΔH3=+50.7 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ΔH=________kJ·mol-1。

解析: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再减去反应③即得C2H4(g)+H2O(g)===C2H5OH(g),故ΔH=ΔH1-ΔH2-ΔH3=-23.9 kJ·mol-1-(-29.1 kJ·mol -1)-(+50.7 kJ·mol-1)=-45.5 kJ·mol-1。

答案:-45.5
反应热的计算及比较
1.(xx·高考海南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2 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5 kJ B.220 kJ
C .550 kJ
D .1 108 kJ
解析:选A 。

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燃烧会产生4 mol 水,则丙烷完全燃烧
产生1.8 g 水,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是n (C 3H 8)=14
n (H 2O)=m ÷M ÷4=1.8 g÷18 g/mol÷4=0.025 mol ,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 =2 215 kJ·mol -1×0.025 mol=55.375 kJ ,因此放出的热量约为55 kJ 。

2.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
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ΔH 2>ΔH 3
B .ΔH 1<ΔH 3
C .ΔH 1+ΔH 3=ΔH 2
D .ΔH 1+ΔH 2>ΔH 3
解析:选B 。

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过程,故ΔH 1>0,1 mol 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故ΔH 2<0,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 mol CuSO 4(s)和5 mol H 2O(l),然后1 mol CuSO 4(s)再溶于水,CuSO 4·5H 2O 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即ΔH 3>0。

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ΔH 1=ΔH 2+ΔH 3,分析得到答案:ΔH 1<ΔH 3。

3.下列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ΔH 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1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2
②NaOH(aq)+12H 2SO 4(浓,aq)===1
2Na 2SO 4(aq)+H 2O(l) ΔH 3
NaOH(aq)+CH 3COOH(aq)===CH 3COONa(aq)+H 2O(l) ΔH 4 A .ΔH 1>ΔH 2;ΔH 3>ΔH 4 B .ΔH 1>ΔH 2;ΔH 3<ΔH 4 C .ΔH 1=ΔH 2;ΔH 3<ΔH 4 D .ΔH 1<ΔH 2;ΔH 3>ΔH 4
解析:选B 。

比较ΔH 大小时一定要带上“+”、“-”符号。

由于H 2O(g)转化为H 2O(l)要放出热量,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H 4(g)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要比生成气态水时的大。

所以ΔH 1>ΔH 2。

等物质的量的NaOH 与浓H 2SO 4、稀醋酸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若不考虑浓H 2SO 4溶解放热和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应放出相同的热量。

但在实际反应中,浓H 2SO 4溶于水时放热,使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增多;醋酸是弱酸,部分CH 3COOH 分子在电离过程中要吸热,使反应放热减少。

所以ΔH 3<ΔH 4。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

(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A(g)+B(g)===C(g) ΔH1,A(g)+B(g)===C(l) ΔH2,则ΔH1>ΔH2。

(3)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A(s)+B(g)===C(g) ΔH1,A(g)+B(g)===C(g) ΔH2,则ΔH1>ΔH2。

(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C(s)+O2(g)===CO2(g) ΔH1①,C(s)+1/2O2(g)===CO(g) ΔH2②。

比较方法:利用反应①(包括ΔH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3=ΔH1×某计量数-ΔH2×某计量数,根据ΔH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注意:①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ΔH有正负之分,比较时要连同“+”、“-”一起比较,类似数学中的正、负数大小的比较;③若只比较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只比较数值的大小,不考虑正、负号。

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易错问题汇总
1.误认为1 mol可燃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其实不然,生成的氧化物应该是稳定的,如H2是指生成H2O(l)而非H2O(g),C是指生成CO2(g)而非CO(g)等。

2.比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大小时,易忽略“+”、“-”和单位。

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用ΔH表示,ΔH由符号和数字组成,单位是kJ/mol,计算和比较时要包括“+”、“-”。

3.误认为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连接符号(“===”或“―→”或“”)处应标注反应条件(点燃、加热、电解等),其实不需要。

4.误认为反应条件不同时,ΔH也不同。

其实不然,如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故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ΔH相同。

5.误认为可逆反应的反应热与物质转化率有关。

其实不然,如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是指生成2 mol SO3(g)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

6.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其关键是算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CC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SiO键;
分子晶体:1 mol P4中含有6 mol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PO 键和4 molPO键,1 mol CH3CH3中含有6 molCH键和1 mol CC键。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
理解释日常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太阳能集热器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C项错误;燃气灶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2.(xx·山西太原二模)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C.反应A+B―→C的ΔH<0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解析:选C。

反应X―→C的活化能小于E2,A错误;由①②可知,X是反应A+B―→C 的中间产物,B错误;反应物A和B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C的总能量,所以反应A+B―→C
是放热反应,即ΔH<0,C正确;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不变,则反应的焓变不改变,D错误。

3.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a kJ·mol-1。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解析:选B。

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的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的能量,B项错误;ΔH=E(H—H)+E(I—I)-2E(H—I)=-a kJ·mol-1,故断开2 mol H—I键所需的能量约为(c+b+a) kJ,C项正确;H2和I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H2和2 mol I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I,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D项正确。

4.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热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H2(g)Br2(g)HBr(g)
1 mol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436a369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解析:选D 。

本题主要考查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由已知得:Br 2(l)===Br 2(g) ΔH 2HBr(g) ΔHaa
5.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 2S(g)+3
2O 2(g)===SO 2(g)+H 2O(g) ΔH 1
H 2S(g)+1
2O 2(g)===S(g)+H 2O(g) ΔH 2
2H 2S(g)+SO 2(g)===3
2S 2(g)+2H 2O(g) ΔH 3
2S(g)===S 2(g) ΔH 4
则Δ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ΔH 4=3
2(ΔH 1+ΔH 2-3ΔH 3)
B .ΔH 4=3
2(ΔH 1-ΔH 2-3ΔH 3)
C .ΔH 4=2
3(ΔH 1+ΔH 2-3ΔH 3)
D .ΔH 4=2
3
(ΔH 1+ΔH 3-3ΔH 2)
解析:选D 。

题中4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根据盖斯定律可
知,④=23(①+③-3×②),即2S(g)===S 2(g) ΔH 4=2
3
(ΔH 1+ΔH 3-3ΔH 2)。

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 )
①S(s)+O 2(g)===SO 2(g) ΔH SO 2(g) ΔH 2H 2O(g) ΔH 2H 2O(l) ΔH CaO(s)+CO 2(g) ΔH Ca(OH)2(s) ΔH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选D 。

由固体转变为气体需吸收热量,又由于反应放热时ΔH
7.(xx·江苏苏锡常镇一调)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a 、b 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g)+H 2(g)―→CH 3CH 3(g) ΔH <0,使
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1,2C(s)+O 2(g)===2CO(g) ΔH 2,则ΔH 1>ΔH 2
C .同温同压下,反应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D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 =+100 kJ·mol -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 -1
解析:选D 。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ΔH >0,A 错误;完全
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多,但是ΔH <0,则ΔH 1<ΔH 2,B 错误;ΔH 的值与反应条件无关,C
错误;ΔH=+100 kJ·mol-1,说明为吸热反应,如图。

E a(正)为正反应活化能,E a(逆)为逆反应活化能,D正确。

8.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碳、硫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 92.4 kJ 热量。

(1)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若起始时向容器内充入 2 mol N2和 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则Q________(填“>”、“<”或“=”)184.8 kJ。

(3)已知:
1 mol N—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__ kJ。

解析:(1)根据题意直接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2)因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2 mol N2和6 mol H2不可能完全转化生成4 mol NH3,故放出的热量小于184.8 kJ。

(3)设形成1 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E,根据题中信息可知,1 mol N2和3 mol H2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945.8 kJ+3×436 kJ=2 253.8 kJ,则有6×E-2 253.8 kJ
=92.4 kJ,所以E≈391 kJ,故1 mol N—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391 kJ。

答案:(1)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2)<(3)391
9.
(1)图甲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N2和H2反应生成1 mol 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ΔH的数值用含字母Q1、Q2的代数式表示)。

(2)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

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1 mol NH+4全部被氧化成N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1)注意图甲是表示生成1 mol NH 3过程中能量变化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首先写出NH +
4(aq)+2O 2(g)===NO -
3(aq)+2H +
(aq)+H 2O(l),然后依据图像写出①NH +
4(aq)+32O 2(g)===NO -2(aq)+2H +(aq)+H 2O(l) ΔH 1=-273 kJ·mol -1
、②NO -2(aq)+12
O 2(g)===NO -3(aq) ΔH 2=-73 kJ·mol -1,则由①+②即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N 2(g)+3H 2(g) 2NH 3(g) ΔH =-2(Q 2-Q 1) kJ·mol -1
(2)NH +4(aq)+2O 2(g)===NO -3(aq)+2H +(aq)+H 2O(l) ΔH =-346 kJ·mol -1
10.(1)已知关于铁的氧化物存在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24.8 kJ/mol ①
Fe 2O 3(s)+13CO(g)===23Fe 3O 4(s)+1
3CO 2(g)
ΔH =-15.73 kJ/mol ②
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640.4 kJ/mol ③
则CO 还原Fe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eO(s)===Fe(s)+CO 2(g) ΔH =________kJ/mol 。

(2)硫酰氯(SO 2Cl 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可由如下反应制取:
SO 2(g)+Cl 2(g) SO 2Cl 2(g) ΔH
已知:①SO 2(g)+Cl 2(g)+SCl 2(g) 2SOCl 2(g) ΔH 1=-a kJ/mol
②SO2Cl2(g)+SCl2(g) 2SOCl2(g)
ΔH2=-b kJ/mol
③a>b>0
则ΔH=________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由[(①-②)×3
2
-③]×
1
3
即得热化学方程式CO(g)+FeO(s)===Fe(s)+
CO2(g) ΔH=-218 kJ/mol。

(2)根据盖斯定律,由①式-②式,得SO2(g)+Cl2(g) SO2Cl2(g) ΔH=-(a-b) kJ/mol。

答案:(1)-218 (2)-(a-b)
11.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③C(s)+O2(g)===CO2(g)ΔH=-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产生能量而存活,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890.3 kJ。

(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2CO+2H2,1 g 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 kJ的热量,则:
①下图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