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论文
2023年小学语文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论文_1
2023年小学语文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一、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关儿童文学的教学和改进对策(一)重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小学语文中包含儿童文学是既定的事实,但是怎样完善小学语文知识,在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内容,丰富教材,就成为了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在小学语文中参入儿童文学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石,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对儿童文学加以重视,文学渗透不到位,教师对其的重视度也不高。
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教师明确小学语文中开展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文学内容渗透在其中,与当下儿童文学形成对照,将课本与文学进行完美互补。
(二)提高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儿童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缺乏儿童文学基础,文学知识欠缺、教学理念落后,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学校和国家要加大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让教师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实现生命层次的自我提升。
另外,学校还应该通过网络、视频、组织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树立他们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的新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将儿童文学渗透到语文课本之中。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量在教育教学改革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儿童文学日渐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扩宽学生的阅读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读书研讨会、班级故事讲演等内容,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从而以科学和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完善。
二、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石。
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教材的比较研究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也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文学体裁之一,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在儿童的文学意识与规范意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教育的使命,童话的本质就是具有教育价值和功能。
童话中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习惯、心理、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不仅与教育,与道德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学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最早的并且体系化的教育。
语文课程在向学生传授母语、传承本民族文化、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了各种各样的童话。
而童话的研究是童话与小学教育相关联的重要的研究。
童话既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的主体、也融合了童话的教育性、文学性、语文的功能性等特点。
其中最大的作用与意义就是道德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童话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要素和人物像,通过此体现童话的道德教育和审美作用。
并且童话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要素不仅能反映社会的道德教育方向以及成年人或者社会对儿童的一种希望,还能反映出来一个国家的社会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
在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选编了各种各样的童话,在本论文中主要是以日本光村版的语文教科书和中国的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量上对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童话进行整理,分类和数量统计,其次内容上对道德教育要素和人物像的比较分析,深层次了解中日的选文标准、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形成原因,以此对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的选编进行借鉴学习,来思考我国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
本论文具体主要是分为七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中站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动机、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是对于童话的定义、分类以及功能介绍。
第三部分是对于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教材数量的比较,主要是在总量、年级分布、国别、年代上进行统计比较,并明确其异同。
第四部分是对于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教材的道德教育要素的比较,主要是从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明确其异同。
童话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美天地论文
童话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天地摘要:儿童喜欢童话,是因为童话故事里有他们幻想的彩色世界,在那个彩色世界里充满了神奇和快乐。
如何把孩子从那个美好的彩色世界带到现实的生活中,并能保持他们纯真的“童趣”,这就需要教学者在教学时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童话;引领;走进;天地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88-001童话是一种具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故事。
在童话作品中,故事是虚构的,其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世间凡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食物。
童话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离奇的,风格是轻松活泼而富有风趣的。
因此,对于这类作品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
下面就本人的教学经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有效的引导幻想是童话的翅膀,不仅表现在故事里,而且表现在童话人物语言、行动上。
教学时为了使儿童从幻想的境界里受到教育,就必须联系实际。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认为这个童话是虚构的,而不去理解它是对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那么就不会受到好的思想教育。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童话当成真实的内容来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童话中幻想、虚构、夸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抓住童话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童趣童话之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主要是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1.常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人物是普通的人,他们性格行动和遭遇都是夸张的,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2.拟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的主人多是人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有像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和具体行动,如《小壁虎借尾巴》。
3.超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就是超自然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有的写神怪仙狐,有的写巨人侏儒。
主人公都有变化莫测的魔法和奇异超长的本领,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由于童话有了这些特点,那么在教学上就要求老师在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激发“童趣”,从而进入“童话世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
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内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
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
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
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
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论文 营造童话课堂 走进童话世界 吕奉苍
营造童话课堂走进童话世界麒麟区麒麟小学吕奉苍【内容摘要】:大多数人的思想里,常常存在着童话就是凭空捏造出来,骗那些拖着“奶瓶子”的小娃娃罢了的想法,他们一直轻视童话的作用,只是将童话当成一种用旧了的玩具随意丢弃。
但是近年来国家却将童话编入教材,将“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作为指定的阅读文类,既然童话这么没有价值,那么国家又为什么会对童话如此重视呢?本文将从童话对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作用试以简要分析童话在小学语文的地位及意义。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意义童话是世界文学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是所有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藏,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童话越加散发着耀眼而又温暖的光芒,童话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以诙谐幽默符合儿童思维方式的带有幻想色彩的方式讲述奇幻故事。
说起童话你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小孩子的睡前故事,童话对于大数人而言早已是玩过了的旧玩具,他的价值仅仅存在于哄哄那些拖着“奶瓶子”的小娃娃罢了。
但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后,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阅读要求定义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并指明“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为指定阅读文类。
童话既然只是一种睡前哄孩子的玩意,那么又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重视,甚至将许多篇目的童话列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呢?本文将从童话对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作用试以简要分析童话在小学语文的地位及意义。
一教学内容方面——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是指符合儿童思想方式并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童话一般传承于上古时代的神话或传说,经过人们后期的想象编制而成,也有很多是起源于民间并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还有一些是特别的人撰写的童话,像中国非常有名的郑渊洁,童话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但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
童话一般都是运用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视角,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赋于幻想性,带有奇妙色彩,在故事的结尾处大多能总结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安徒生童话》为例
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安徒生童话》为例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整体认知能力,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如何有序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任务之一。
本文以《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指导为例,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安徒生童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了解其主要内容,并将阅读感受主动与同学分享。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特色栏目“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优秀文学作品,以《安徒生童话》为例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领略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一、阅读导入阅读导入是小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具有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此阶段应当将适当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使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阅读欲望。
在《安徒生童话》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画、组织编排童话剧等方式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展开自主阅读[1]。
例如通过动画展示《拇指姑娘》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欣赏拇指姑娘的娇小可爱,感受她梦幻惊险的旅程,对故事情节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看到的故事以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或者将《园丁与主人》的故事编排为一出情景剧,让同学们以园丁和主人的身份进行对话表演,让学生在情景中走进角色,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尊重他人劳动、欣赏自身优点的深刻道理,进而产生继续阅读、了解更多故事的兴趣。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反思论文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反思童话,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没有哪个孩子不感兴趣。
聊起童话,个个津津乐道。
但一说到写童话,孩子几乎个个眉头紧锁,兴味索然。
他们觉得难,难在哪呢?不知道写什么好,又该怎样去写呢?在诸多的习作指导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甚是踊跃,但许多学生拿起笔来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直到下课,大部分根本没法写一篇完整的、有质量的文章。
开放、自由的习作理念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大量的实践中,你会发现学生习作的能力提高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仍是写作上的“困难户”,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习作思路不清,语言混乱,甚至文不对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一个班级中有几十个学生,他们习作能力良莠不齐,如何让他们在习作课上个个兴趣盎然,感受“下笔如有神”之畅快呢?如何把规范指导与自由习作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自由、规范成为学生习作的一对双翼?为此,我几经推敲,反复斟酌,进行大胆尝试,形成了本次的习作教学设计。
在这堂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巧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童话故事是孩子最熟悉,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而这恰好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
教学时必须不断地吸引儿童,以达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
例如:上课一开始,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一张张色彩明丽的动画人物的出现,就将学生们带入童话情境中,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童话的距离,使学生不知不自觉进入学习。
这正是情境创设发挥的作用。
不能纷繁,不复杂,却很有效。
激活了学生的记忆,激发了他们说的欲望,还复习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拓宽源头,就能使诗人发出美妙的音节。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童话心理论文:浅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童话心理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童话心理论文:浅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童话心理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各个相关的教育机构也不断创新思路,在校老师更是竭尽全力,力求让教育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是一名长期致力于教师小学教学的老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打上了童话的烙印,即童话心理。
一、什么是“童话心理”?何谓童话心理?我们先看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选入小学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两个国王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
每到上童话课时,学生们激情高涨,他们大多能把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
究其原因,童话里有趣味,童话里有平等,童话里有善良,童话里有神奇……而“趣味”、平等”、善良”、神奇”这些都是小学生在童年时期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尽管童话里有很多不按逻辑去展开的离奇情节,童话所使用的手法造成时空的错综复杂,但是童话中的中所反映的事件,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折射。
如此离奇的事都源于现实,于是小学生便用童话的方式去构想暂时还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于是便有了形成了童话心理。
二、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童话心理1.童话心理成因小学生童话心理的形成,关键在于个人思想逐渐萌发,随着知识增多,阅历加深,他们对越来越多新鲜事物进行追问,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数问题的汇集,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时,他们就试着用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方法去阐释。
童话就可以做阐释的工具,很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在童话里都做到了,比如《丑小鸭》中的那只小鸭子,同时一只奇丑无比的鸭子,当它被那个世界所抛弃时,它已经失去了生活下的信心,曾经它多么渴望自己能是美丽的天鹅,我们以常人的思维去思考,鸭子有可能变成天鹅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童话里,情节发生了逆转,丑小鸭确实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谈作者:陈宝清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12期摘要: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告诉孩子们真、善、美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爱与宽容,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
文章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童话教学策略,以期对今后的童话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因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生动离奇、引人入胜,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因而备受儿童欢迎。
教学实践证明,童话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想象、审美等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版小学语文课本中都编入了一定数量的童话作品,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儿童领悟童话故事的真实意义,实现教学目标呢?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
想象力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具有不可缺少也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没有了想象力,小学生就失去了作为孩子的特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小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童话”,也就失去了创造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童话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有力突破口和有效手段。
可采用固定模式: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
围绕幻想和想象的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厚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有效地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人教版新课标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绍儿童文学与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作品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儿歌、故事、诗歌、童话、科普读物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而且这些优秀作品又作为编写小学教材的重要文学资源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里面,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内容形式,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把握儿童文学的特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当代社会,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十分广泛,少年儿童在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儿童文学读物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读写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儿童文学由于其丰富的体裁样式和大量经典作品的创作成功,极大地扩展了编写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资源渠道,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科书中大部分选文均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要求下,无论是哪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因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等特征构建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参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国内比较普遍,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因此,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源,对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源泉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儿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同时有利于与成人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而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创作的异于成人文学的独立的文学门类,即为儿童文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内容开发的重要源泉,符合七岁至十二岁之间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理解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形成以及对文学作品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将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怎样把握好低年级童话教学论文
如何把握好低年级的童话教学“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正如德国著名童话作家威廉·豪夫说过的一样:“童话是美丽可爱的仙女,是想象王国的大公主。
”因此,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有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童话课文,有哪些作用呢?一、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开发童话的幻想性符合儿童爱幻想的特征。
想象可以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苏联学者鲁宾斯坦认为: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情感,哪怕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变世界的意志行动,都有一些想象的成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重要。
而童话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幻想性。
因此,童话教学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童话语言贴近儿童的语言,通俗易懂童话中的语言简短,而且口语性强,带有儿童的天真与浪漫,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得儿童喜爱。
如:“美丽的小路好香啊!”(《美丽的小路》)“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自己去吧》)这些可爱的,富有儿童趣味性的语言,而且也极具人性化,学生学起来容易。
三、形象分明,有利于学生树立情感观每一篇的童话都会塑造许多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中有善、恶、悲、喜。
儿童通过学习,既能感受到人物的感情色彩,也能树立正确的情感观。
如《两只小狮子》,通过学习,学生都喜欢刻苦练习的勤狮子,表示要向勤狮子学习,而不喜欢那只只想靠父母的懒狮子。
由此可见,童话在教学中具有导向性的功能,我们教学者应该善于利用和开发,研究和掌握童话的教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那么,怎么样根据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一般做法:首先,弄清楚童话的内涵,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每一篇童话故事,内容都是引人入胜,寓意深刻的。
小学语文论文童话的文本解读与习作教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童话是一种主要面向儿童读者,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通俗文学作品,以小说题材为主进行故事虚构,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作为文学作品,童话的艺术形象饱满优美,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其阅读的角度是宽广的,从理解故事情节的角度,可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从感受艺术形象的角度,可以培养思维的直觉性和形象性;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可以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
由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童话的文本解读与习作教学应该聚焦到促进学生对童话这种特定文体的语言感悟和言语运用上。
一、童话的文本解读1.把握童话文本的解读目的目前,对于童话的文本解读,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对解读与阅读认识的混淆。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解读含有分析、研究的意识,是带有研究性的阅读。
以获取常识或以消遣为目的的浅层次阅读,严格意义上只能称作阅读,只有或多或少带有研究色彩,才有资格划入解读之列。
作为教材的童话作品,显然跟作为普通读物的童话作品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对语文教材童话文本的解读,不能等同于普通读物的浅层次阅读,应该带有研究的成分,研究的内容是童话文本的语言特色与言语运用。
二是教材文本解读角度的偏颇。
当前,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指向性是纷杂而多元的,即使同一个文本,也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如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文化、宗教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童话文本进行文学鉴赏性的解读。
下面,笔者借鉴吴忠豪教授的研究成果,对文学鉴赏性文本解读和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进行比较:(见下页表格)从上表可以看出,鉴赏性文本解读和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无论从解读目的、解读指向、解读成果、解读性质等方面,都带有其自身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泾渭分明的。
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在具体语境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悟力和借鉴迁移力,在感受每一个文本的个性化言语的基础上,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是由语文课程性质决定的。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题材,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深入探索了童话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童话,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而深受儿童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课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根据儿童最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和最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倾向,可运用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开启创新之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借助童话,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创设气氛,激发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根据童话的内容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在教学《小猫种鱼》时,进行到最后的教学环节可这样提问:“小猫把鱼种在地里,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展开了想象,有的说:“小猫等啊等,也没见小鱼长出来。
”有的说:“它扒开土一看,呀!小鱼全烂了。
”老师可以顺势说:“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猫一定很奇怪,便回家问妈妈,妈妈会怎么说呢?”这下,孩子们来了兴致,他们说:“孩子,做事要动脑筋,生搬硬套可不行啊!玉米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鱼是生活在水里的,不能种在地里。
”然后,我让学生帮小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得到很多小鱼,有的说:“可以到河边去拿网捞鱼。
”有的说:“到市场上能买到很多鱼。
”还有的说:“把鱼卵放在池塘里,过几个月就能收到很多鱼了。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断产生新的答案。
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也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也能让乌鸦喝到水呢?”这样,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的说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杆儿,有的说可以找来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里,也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斜着放。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于是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视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以促进实现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为愿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累计的经验,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要注重的内容。
关键词:童话教学自主学习德育教学开放性阅读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童话教学方式童话,作为最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凭借着它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天然联系,大量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儿童和教师可以真实触摸的文本,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具体到小学语文中童话的特殊功能,童话特殊的艺术价值在符合社会需要、满足儿童需要方面都具有巨大的特殊功效。
具体来说包括:开启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
所以从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来看,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和语感培养;基于童话以幻想为核心的特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同时情感又具有不稳定性,并正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所以借助童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最后童话还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养成健全人性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
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种植童话,收获言语积淀
小学语文论文种植童话收获言语积淀【摘要】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童话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浅显、易懂,深受儿童的喜爱。
因此,我们应将童话扎根于孩子的心田,实现学生的语言习得,在其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童话言语积淀童话作品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低中段儿童阅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童话世界里,牛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
此时,更应引导儿童去发现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揭露童话世界的假恶丑,把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温柔地藏在心灵的一角,滋养心根,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想象力,让童话独有的语言魅力沉淀于孩子的心头。
一、浓郁乐趣,浸润童话沃土。
爱看童话是孩子的天性。
作为教师,应该要让这份热情之火燃得更旺,让童话植根孩子的心田。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乐趣很重要,是关于文学最重要的事情。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喜欢阅读的人都知道,他们之所以阅读主要是因为他们享受这个过程,而非阅读对他们有好处。
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童话,必须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童话的乐趣。
爱幻想、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阅读童话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随着作者的想象沉浸于童话情境中,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在体验。
也只有这样,当童话阅读富有了童话感,才能带来阅读的乐趣。
它能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学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思想的启迪,体验美好的情感。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的确,我们只有在童话阅读中才能逐渐培养起童话感,享受到童话的乐趣,继而又兴致盎然地去读更多的童话,让童话的感觉愈来愈浓。
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让一点一滴的兴趣变成涓涓细流,让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在兴趣的江河中,手不能释卷,口不能停诵,真正亲近童话,真正享受到阅读童话的乐趣。
教师论文:童话作品里潜藏的“思维”秘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低中段童话选文为例
教师论文:童话作品里潜藏的“思维”秘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低中段童话选文为例统编小学语文低中段教材,围绕着“爱”“顽童”“自然”这三大母题,集中选编了12篇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知识童话和18篇充满幻想色彩、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童话。
在童话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很重视发展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童话作品用词中的“分析思维”童话作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现内容,较少使用形容词,更多地使用动词。
这些动词运用准确精当、表现力强,潜藏着严谨的分析思维。
如二年级上册第一篇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作者在描写小蝌蚪和鲤鱼、乌龟、青蛙相见时,分别用到了不同的动词“迎”“追”“游”,这里传递出的细致严谨的分析思维值得关注:一是作者运用三个不同的动词,准确传递了小蝌蚪与鲤鱼、乌龟的位置关系。
小蝌蚪与鲤鱼是相向而游,与乌龟却是一前一后。
二是作者采用三个不同的动词,告诉了读者鲤鱼、乌龟、青蛙的运动状态。
鲤鱼和乌龟是正在游动的,所以小蝌蚪要“迎”上去和“追”过去;而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并未移动,用“迎”和“追”显然不合适,所以用“游”。
三是作者运用三个不同的动词,生动揭示了动词“迎”“追”“游”的差异。
三个词都表示行进,但行进的方向却有差别。
“迎”是“面对着过去”的意思,“追”是“在后面赶、紧跟着”的意思,而“游”的方向却没有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挖掘出隐藏在这三个动词背后的分析思维,带领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语言文字的内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深入。
精当的动词也在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迎”“追”“游”这三个动词也是分析思维的发散点,通过分析这些动词就会发现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某些信息或情感。
比如“迎”字,可以分析为“欢迎”“迎接”“迎宾”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是很美好的,所以“迎”其实也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
放在故事中,“迎”的使用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蝌蚪的彬彬有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摘要: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人物是虚拟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虚构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把童话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阅读体裁,深受儿童的喜欢。
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征,这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只有遵循其文体独有的特点,符合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
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
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
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
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减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选文的趣味性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
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的同时总会有一
种沉甸甸的感觉。
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机械的道德教化中变得麻木变得冷漠。
儿童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得比较迟缓。
在选文的过程中,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那么首先他们会没有兴趣,再次他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
其实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儿童的情趣,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我国的教材编著者在尽力改变现状,新课程标淮配套教材就比大纲修订本好,但与课外的童话繁荣局面相比,教材选文仍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大量文学性强、有趣味的童话没有进入教材。
二、减少对原作的改动,保存作品的艺术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量童话选文都源于名家的作品,而这些选文大多是经改写,甚至是缩写的,在收录的时候适当予以更改使其更适合语文教科书,这样的更改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将原作做了很多的改动,并且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改动就有多少只能满足学生认字识字或是简单阅读的需要,而缺失文学的审美性。
三、在游戏中表演
在中国,“游戏精神”一词最早出现于“五四”时期,饶上达在《童话小说在儿童用书中之位置》论述童话价值时说:“童话能满足儿童游戏精神的欲望,有时更可以做他们的模仿游戏、化妆游戏的资
料。
”童话有时就是一种“表演游戏”,这与孩子们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因为它非常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擅于模仿的特点,能让学生的全身器官(眼、耳、口、手、脚)都参与到操练中去,穿插跳、唱、说等多种形式。
这比单纯的讲故事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在表演中孩子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情感得到了真实流露,不但对培养其活泼、开朗、勇敢、大方、自信的性格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丰富舞台经验。
同时,师生一起创作剧本和道具,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另一方面促进了他们团体合作意识的形成。
当然,最直接的好处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童话的启迪作用,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田。
在童话教学中,可以给孩子们表演的时间,像《美丽的小路》、《陶罐和铁罐》、《小熊住山洞》、《巨人的花园》、《纸船和风筝》、《小马过河》等都很适合表演。
通过表演获得的这种体验是他们在读书中难以体会到的,更是教师用任何生动的语言讲述都难以奏效的,并且
表演中的孩子们是最快乐的,每当此时,你会发现无论是表演者还
是观众都是那么专注、兴奋,他们正在享受游戏的乐趣。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
童话课堂教学中优良教学效果的获得是以教师童话素养的丰厚、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完善为基础的,要想在短期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童话素养,还是要重视在职培训,我们可以从下途径加强
教师的童话素养的学习:大量阅读童话作品。
根据儿童文学史以及
现状研究的指导,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关注时下热点重话。
自学或参加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儿童文学的培训的形式获得童话的理论知识,提高童话的理论水平。
关注与童话有关的文学批评。
从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阅读与童话有关的文学批评,获得最具学术价值的童话理论.对学生不同的阅读反应能够有
正确的态度和回应。
同事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之间广泛的交流,可以资源共享,万相学习,获得更快的提高。
多与儿童文学素养高的人进行交往,交往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这些人交往,更容易获得智慧的启迪、理论的提升。
综上所述,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
意义。
只有培养学生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
所以,提高兴趣的效能,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童话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形成以童话教育为特点的兴趣小组培训制度,建立定期的童话手抄报、童话壁、童话黑板报、童话艺术窗的月评制度,建立高、中、低年级童话系列兴趣小组成果交流制度。
这样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在童话的乐园里可以得到逐步发展成熟,学生的兴趣潜能才能被激发。
通过课内外童话教育的有步骤实施,使学生在童话的世界里、知识的海洋里留连忘返,其乐融融,从而调动了学生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哓峰.感激与期待——写给25周岁的《小学语文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2006,(04).
[2]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要更上一层楼[j].安徽教育,1990,(03).
[3]徐秋阳.幻象[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03,(35).
[4]曾扬明.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小学教学设计,2008.3.
[5]方卫、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