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双体系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会计改⾰双体系问题研究
2019-10-18
[摘要]⽂章对《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框架体系和内容进⾏了逻辑分析,结合⽬前加强预算执⾏、提⾼财政透明度以及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要求,对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双体系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双体系;财政透明度;财政绩效;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73
2015年10⽉,财政部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并于2017年1⽉1⽇开始施⾏。

《基本准则》的是我国政府会计改⾰中的⾥程碑事件,它不仅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情况进⾏实时监督,⽽且为提⾼政府绩效提供了合理渠道。

《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权责发⽣制,政府会计主体应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分别反映政府预算执⾏情况和财务运⾏情况等⽅⾯的信息,双报告、双制度进⼀步形成了政府会计双体系。

1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双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法提供预算执⾏控制和完全成本的充分信息
《基本准则》出台之前的政府会计实⾏预算会计制度,以预算为直接导向,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

《基本准则》明确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财务会计将交易记录的范围扩展到了资产、负债与净资产,从⽽提供了更加全⾯的成本信息。

然⽽,预算执⾏控制所要求的信息类型――与拨款使⽤有关的信息以及完全成本的信息在政府会计中依然⽆法体现。

12⽆法实现财政绩效管理中相关成本费⽤的准确追踪
预算会计所实⾏的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意味着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时间为会计记录款项⾦额的时间,这样的操作⽅式成本低廉、实⾏简单,但费⽤和收⼊的期间⽆法确保正确,从⽽很可能低估或⾼估财政绩效。

财务会计所实⾏的权责发⽣制有效地改善了这⼀点,它包含“费⽤”要素,有利于对政府部门的⼯程财务预算进⾏把握和控制。

然⽽,这种双核算基础依然⽆法解决财政绩效管理中成本费⽤准确追踪和定位的问题。

13双核算基础的应⽤未达成共识
《基本准则》明确了政府会计改⾰的基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符合我国现在的。

然⽽,在政府会计的实际业务活动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如何应⽤?如何在⼀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既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和费⽤”五个要素核算形成决算报告,⼜能通过“预算收⼊、预算⽀出、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形成财务报告?⽬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未能达成共识。

14政府会计信息化管理松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量逐渐兴起,公民对于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要求越来越⾼,民主参政议政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政府会计有权利和义务做好会计信息化的规范⼯作,提⾼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民主⼒量,消除公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政府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度和透明度,提⾼政府部门的公信⼒。

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会计⽣成资料不够规范,会计信息不够公开。

2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21发展独⽴的政府成本会计
在过去,成本会计被看作⼀种将成本合理分配到特定的成本对象上的⼀种会计⽅法,为财务会计提供⽀持。

⽽政府成本会计被认为提供有关政府活动的成本信息和数据,⽤来满⾜各种管理决策信息需要。

政府不仅要对产出和成果负责,还要对产出和成果所消耗的成本负责,发展独⽴的政府成本会计可以有效促进政府的绩效管理。

政府财务会计不能有效地替代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作中的实际成本,评价政府绩效尤其需要⼤量详细的作业层⾯的成本信息,其中包括预期的未来成本,这些成本信息⼤多不会出现在财务会计的“费⽤”要素中。

尽管财务会计为核算成本提供了⾮常好的框架基础,但在精细度⽅⾯还需要更为专业的成本会计来提⾼。

⾃2011年起,随着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的来临,中国历时约15年的财政收⼊超⾼速增长时代结束了,然⽽财政⽀出压⼒却有增⽆减。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独⽴的政府成本会计对成本有效监督和管理有助于国家管控各个部门的成本费⽤。

22进⼀步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框架
依据⽬前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会计改⾰的要求,我国政府会计应增强受托责任的观念、全⾯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公共管理的多元化⽬标,并按照不同⽬标对会计事项进⾏分类,合理地选择会计主体,从多个⾓度对会计信息进⾏披露报告,从⽽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在民主国家⾥,政府接受⼈民的委托⾏使权⼒、治理国家。

为进⼀步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框架,确保政府严格履⾏受托责任,必须完善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强调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对审计⼯作的重视程度,以提⾼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公允程度和相关性,从⽽更好地帮助信息使⽤者实施决策。

23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政府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与政策和管理息息相关,应做好与建⽴政府会计体系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作,制定信息化条件下政府会计处置规则,加⼤教育⼒度,培养会计⼈员良好的法律意识。

对违反安全操作、蓄意改动数据、故意失密泄密等违法⾏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条例,有效促进政府会改⾰及信息化建设。

此外,还应建⽴独⽴于政府的外审制度,从⽽保证审计机关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处理好政府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明确会计核算与报告编制的关系。

财务报告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展开编制,是会计核算结果的反映,脱离了会计核算的财务报告,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检验性⽆法保证。

从政府会计改⾰的发展⽅向来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建⽴在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并按照会计准则编制政府财务报表和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推进层次化改⾰,逐步实现财务会计的责权发⽣制。

24逐步推进政府会计改⾰
2015年10⽉财政部出台了《基本准则》,规定了政府会计⾃2017年1⽉起实⾏双轨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实,但可能会存在⼀个较长的过渡期,因为我国⾏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员尚未具备以权责发⽣制管理公共部门财务的经验,并且我国正在实施的中期财政规划改⾰是以多年期的视⾓来规划预算资源的分配。

根据我国⽬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较为适合以⼀种较为温和的⽅式去实施改⾰,由于我国政府会计常年处于⼀种固定模式下,改⾰要想进⾏得彻底所⾯临的阻⼒巨⼤,且会计基础的改⾰想要⼀次到位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渐进式的改⾰可以给政府更多时间平衡成本和收益,对成本进⾏更好的控制和把握。

参考⽂献:
[1]王雍君政府会计体系三分法与预算会计的优先完善[J].会计之友,2017(4):2-5
[2]马蔡琛,李宛姝中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设计与路径选择――基于会计准则诸要素的国际⽐较视⾓[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5):36-48
[3]林钢政府会计改⾰双体系差异辨析(上)[J].会计之友,2016(13):10-14
[4]⽩庆辉,张磊中国政府会计⼤变⾰:从收付实现制到“双体系”框架――兼论政府会计改⾰理念形成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财会通讯,2016(19):47-48
[5]应唯,张娟,杨海峰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J].会计研究,2016(6):3-7,94
[6]莫烽试论中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构筑[J].中国市场,2015(51):201-202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政府会计改⾰双体系问题研究
被举报⽂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