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信泰富的巨亏看外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的风险规避功能及自身风险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中信泰富的巨亏看外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的风险规避功能及
自身风险的矛盾
【摘要】2008年的中信泰富投资外汇衍生品巨亏案引起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关注。
金融衍生品诞生之初是为了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而金融衍生品具有的未来性、杠杆效应、风险性、虚拟性、高度投机性、灵活性和组合型等特点也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新的金融衍生风险。
因此,在我国的衍生品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加重视。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金融衍生风险
一、事件回顾
2008年10月28日中信泰富早盘停牌,下午中信泰富向港交所公布了盈利预警,宣布由于公司与数家机构签订的巨额外汇合约亏损,导致中信泰富的外汇合同产生或有亏损155亿港币!中信泰富的巨额亏损源于其07年签订的对澳元、欧元、人民币的外汇累积远期合约。
这些外汇衍生品较为复杂,具有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
同时,从有相关报道也可看出,其内部管理的缺陷也是导致巨亏的一个原因。
二、关于外汇金融衍生品风险规避功能及自身风险的分析
衍生工具诞生之初,更多的是人们考虑到它的风险规避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但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金融衍生工具导致企业巨亏的案件使人们开始关注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巨大的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我们现在讲到的外汇衍生工具,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交易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外汇衍生品具有未来性、杠杆效应、风险性、虚拟性、高度投机性、灵活性和组合型等特点。
它的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它能够很好的完成其风险规避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新的金融衍生风险。
就其未来性而言,大多外汇衍生工具都是在现时对基础工具未来的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交易。
拿外汇远期来讲,是交易双方基于各自对未来汇率的估计,签订合同,约定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汇率等并在合同到期日进行交割。
正因为其对未来一定时间的汇率进行了约定,这样实现了对企业外汇风险的有效控制。
但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其是基于预期的,当汇率的实际走向与预期相反时,投资者可能就损失了可能的收益。
就以中信泰富为例,由于它未来对澳元的需求,同时它预期澳元会升值,所以它签订了外汇累加远期合约。
当澳元升值超过0.87
时,中信泰富依然可以以 0.87 的价格买入澳元。
所以当澳元升值时,中信泰
富将其自身的成本锁定。
但遗憾的是它对澳元的预期错误,澳元兑美元的大幅贬值使其巨亏。
这很好的体现了外汇衍生品保值和风险共存的特点。
就其杠杆效应而言,衍生品交易多实行保证金交易方式,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全额交易。
财务杠杆作用使衍生交易种威力巨大。
他一方面可以迅速的为庞大的金融资产找到避险的港湾,另一方面也放大了风险。
就其高度投机性而言,金融市场是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
外汇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中既有基于真是交易为背景的投资者,也有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投机者。
一方面,就风险规避功能而言,大量的投机者的存在使得外汇衍生品市场充满了流动性,使得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能够方便的找到交易对手,并在需要平仓时顺利交易,实现其风险控制。
但不利的是,当一种金融产品进入价格上升周期时,价格越是上涨,就会有越多的人因为预期价格继续上涨而入市,从而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正是这种所谓的羊群效应推动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基础而过度膨胀。
扩大金融市场中的风险。
同时,以投机为目的进入衍生品市场也将面临巨大风险。
中信泰富案中,即有一定的投机成分。
作为中信泰富而言,其如果只是为了锁定澳元升值的风险,一般的远期交易足以完成。
中信泰富最终选择高风险的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不仅超过其需要保值的额度,又通过拒绝止损放大了风险。
就其灵活性和组合性而言,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能适应不同交易者的需求。
以场外交易中的非标准化衍生品合约为例,金融专家可以就合约时间、价格、杠杆比率、风险级别等进行设计以符合不同客户的需求,使之充分实现保值避险的目的。
同时投资者也可以将不同的外汇衍生工具组和使用,以实现对不同经济情况的要求。
例如期权交易中的宽跨式期权交易、多头差价看涨期权等等。
但相反,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的发展相比,投资者对衍生工具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
由于交易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的交易亏损也是很常见的。
中信泰富此次的巨亏从某种程度上将也和管理者对外汇累计期权的风险认识不足有关。
中信泰富盈利预警中指出其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对冲风险的政策,进行交易前又未得主席批准。
财务总监周志贤亦没有尽其监督职责,将此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上报提请主席关注。
其内部管理的缺陷导致这次巨额亏损。
由此可见外汇衍生品的风险规避功能和其自身的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若能使用得当,便能实现其控制风险的功能,若操作失误则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风险。
重要的是协调期间的平衡。
三、对我国的启示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得外汇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使投机者以较少的成本通过杠杆作用得到较高的甚至是成倍的收益,也可以使套期保值者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但它在另一方面由于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杠杆交易和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其在签订外汇衍生品合约时,就已经要面对该外汇的市场风险。
一旦他对市场未来走势的估计发生错误,或由于交易违约等情况的出现,在杠杆的作用下该衍生品的购买者将要蒙受巨额的损失。
在我国市场上,情况尤为特殊。
首先,我国自2005年才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自己管理汇率风险的经验不足。
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意识不强,同时也缺乏相关人才。
因此无法很好的协调衍生品自身风险和风险规避功能之间的平衡。
其次,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历程较短,与发达国家完善的衍生品市场无法比。
其中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都对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另外衍生品市场交易量小,流动性不足法律规范不完善、监管缺失等因素也制约了其发展。
最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处在贸易顺差大的地位企业汇率风险头寸整体在不断扩大,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对我国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十分必要。
因此,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主动风险规避的意识。
2.用简单的衍生工具,例如定期远期、择期远期等传统的外汇衍生工具。
增加对衍生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3.以风险规避为主,避免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