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现状及病因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现状及病因研究(综述)
韦光武
(广西崇左市卫生监督所,广西崇左 532200)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现状;病因
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分为能量营养不良及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 malnutrition)。

按1995年卫生部下发的《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体重低于标准90%为营养不良,分为轻度(<90%)、中度(<80%)、重度(<70%)。

营养不良的危害很多,除降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外,还降低身体的其他功能。

造成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病因很多,影响因素复杂,现就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现状及病因研究作如下综述。

1 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现状
1.1 国内现状
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表明,营养不良患病率:男学生为29.0%;女学生为36.2%。

1991年全国学生健康监测资料(省会片)与1985年资料相比,中小学男、女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平均值为32.6%[1];张桂松等[2]调查表明,1996~2003年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为18.22%;女生为23.62%。

殷秋香[3]等调查表明,1997~2002年营养不良检出率男生为22.86%,女生为27.09%。

梁带娣[4]等调查表明,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9.8%。

钟桂菊[5]等调查表明,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2%。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郑州、武汉和西安等10个代表性的城市中,0-6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10.6%,南方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85%,北方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9.3%;其中3-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0.19-26.44%,提示这一年龄段儿童最容易发生营养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学生由于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引发的营养不良比例较高,且非因饥饿造成[6]。

经济发展中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呈明显“双峰现象”[7]。

1.2 国外现状
联合国21世纪营养挑战委员会国际专家小组警告,如果对营养不良问题不采取新的对策,以后20年内将有10亿儿童因此造成永久性致残。

每年全球有营养不良的儿童人数达2亿人,印度有超过2.5亿学龄儿童患维
生素A缺乏病;秘鲁政府每年投入2.5亿美元用于食品接助计划,但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在最近10年内没有明显下降,秘鲁政府计划在2011年前将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由25%减少至20%。

营养不良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和南非最为严重。

2 营养不良病因
2.1 膳食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营养应该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原则。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当前“早餐对付、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不合理就餐结构有很大关系,不平衡的膳食结构会引起人群低体重率的上升和其他许多营养素的缺乏[8]。

目前,大多数学生早餐多为应付了事,通常为一块面包、一杯牛奶或一份方便面,达不到各种营养的摄入量,田本淳[9]等研究表明,有20.6%的学生很少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学生比例占1/5。

少年儿童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早餐尤其重要,忽略早餐的营养搭配甚至不吃早餐将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身体耐力下降。

中餐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很多学校食堂没有配备专门的营养师指导合理搭配饮食,学校供应的午餐只能解决学生吃饱问题;同时,一部分学生喜欢在校园或校外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如快餐盒饭、方便面等充当午餐,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

晚餐供给比较丰富,但学生多为暴饮暴食,容易伤害脾胃。

2.2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潘勇平[10]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知晓率分别为57.03%、72.45%,中小学生对营养不良的满意度较低,总满意度仅为14.87%。

提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平衡膳食知识,往往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进餐,可口就多吃,不可口就少吃或不吃,出现偏食、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辛小青等[11]调查表明,具有偏食现象的儿童占60.4%。

另外,学习压力大,也会引起学生食欲欠佳,厌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2.3 家长缺乏医学、营养学知识
儿童能否获得合理的营养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家长的营养知识、饮食态度、行为密切相关[12]。

辛小青等[11]调查表明,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食物购买的种类和频率,家长的营养知识也决定了婴幼儿阶段的喂养方式。

2.4 性别与激素水平
儿童的青春发育期中,体内与性发育及脂肪代谢有关的多种激素都可发挥作用,瘦素主要作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及温控中枢,通过抑制神经肽Y 分泌,促进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分泌,并使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
来调节能量代谢——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13]。

Pelleymounter等[14] 研究表明,瘦素通过降低食物摄入,增加能量消耗而对动物的能量代谢发挥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降低体重的作用。

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瘦素还能够促进儿童青春期的发育并可能发挥主要作用[15]。

张彩霞[16]研究表明,男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能量摄入,基础代谢无相关性(P>0.05),而女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能量摄入无相关性(P>0.05),与基础代谢呈正相关(P<0.05)。

瘦素与生长激素的相互关系存在两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男孩生长突增时间晚于女孩的原因之一,并且瘦素在女孩青春期发育中可能发挥着比男孩更重要的作用[17]。

青少年青春发育期是身高、体重、快速增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不但不低于成人,而且比成人高,女性更加明显[18]。

调查表明[2,3],女性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除与激素水平、生长发育有关外,部分女学生中的心理障碍、盲目追求身体苗条、过度节食现象及月经失血等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综上所述,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病因主要为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家长的营养知识缺乏、性别与性激素水平等。

目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患病率居高不下,营养不良问题不容忽视。

中小学生营养问题,涉及到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所以全社会都应来关心学生营养问题,把合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19]。

将家长、炊管人员、老师和学生列为健康教育对象。

同时,学生营养状况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给予支持,逐步推广学生集体营养午餐,改善中小生膳食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2] 张桂松,欧汉宏,毛晓庭,等.潮阳市1996~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
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4,30(3):39-40.
[3] 殷秋香,刘家爱,徐春兰,等.金乡县城镇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华
南预防医学.2004,30(2):40.
[4] 梁带娣,梁小冬.珠海市城区中小学营养状况调查.华南预防医学,
2002,28(4):42-43.
[5] 钟桂菊,谢慧,田超,等.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6):646-647.
[6]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142-159.
[7] Levine MD,Carey WB,Crocke AC,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Pediatrics ,3rd.W.B.:Saunders Company,1999.69-79.
[8] 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等.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
究.2006,27(9):739-743.
[9] 田本淳,张魏,钱玲,等.中国四城市初中生健康行为及保护因素现况
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107-111.
[10] 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
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4-49.
[11] 辛小青,聂四平,詹键,等.贵阳市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知识饮食行为
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67-768.
[12] 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9.
[13] Yanovski JA,Yanovski SZ. Recent advances in basic obesity
research. JAMA,1999,282(16):1504-1506.
[14] Pelleymounter MA,Cullen MJ,Baker MB,et al. Effects of the
obese gene product on body weight regulationg in ob/ob mice.Science.1995,269(5223):540-543.
[15] Mantzoros CS,et al. 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normonal and
physical alterations during normal puberty in boys.V.Rising leptin levels may signal the onset of puberty.J.Clin,Endocrinol.Metab,1997,82,1066-1070.
[17] 于春媛,孙长颢,武衷斌,等.瘦素与其他激素水平在儿童青春期中
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04-706.
[18] 何志谦.人类营养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1.
[19] 陈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