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政治经济学1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精)
6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国有化:国家举办国有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 的目的主要有: 1、增强国家科技实力。高科技产业是投资大风 险大的产业,因而是私人投资不愿进入的领域。由国 家建立国有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可以使高科技产业得 以建立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社会资本提供良好的 经营环境 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道路、桥樑、公共交通、能 源、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是社会资本经营必不 可少的部分,但是又是投资大、盈利低的行业。国家 投资经营,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发展条件。
2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大量垄断利润,使社 会总产品中很大比重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劳动人民 购买力被限制在狭小范围。因而,垄断资本的发展加 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进 一步激化,使经济危机呈现加重的趋势。 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危机迫使国家放弃 “守夜人”的地位,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二次战后以下原因促使国家对经济大举参与: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发生;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恢复;对付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国际 竞争的加剧。
3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 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 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第二、运用国家权力直接调节经济活动; 第三、运用国家权力间接调节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课件1
1、LM曲线位置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r
IS' LM
IS
r1 r0
E
E' E"
(陡峭
)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大
r
LM IS'
IS
r1 r0
E'
r
IS IS′
LM
r0 O y0 y1
y
17
IS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LM水平,货币需求 r
的利率弹性h→∞ ,由
m=L=ky-hr可知,货币 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r
r0
和促进i,对于收入没 有作用。货币政策无效
r1
O
IS E0 LM LM′
E1
y y0
18
三.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IS2
y2-y1<y3-y1
y1y2 y3
y
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
26
❖证明:
❖IS曲线越平缓,可知d值越大,由 r a e 1 y
❖和i=e-dr可知:
d
d
❖利率r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投资i较大幅度的反向变动 (称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当货币供给量 m的增加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将增加许多,国民收 入y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大。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 果越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 果越大。
r% IS1
IS
LM1 LM2
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与政府作用
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与政府作用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繁荣与进步的基石,而经济管理与政府作用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的经济管理来促进经济发展、调节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等。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管理与政府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关系与互动。
一、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活动。
它涵盖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财政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就业目标。
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增加公共投资力度的同时,降低税收负担,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促进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二、市场监管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公平竞争。
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管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打击经济犯罪、市场操纵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规则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与发明,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三、扶持产业与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扮演着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的角色。
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就业与民生需求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等手段,引导和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和贷款等方式,支持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等举措,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四、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包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保护人民权益和提升社会福祉。
宏观经济管理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原则和手段简介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对整体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原则。
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可以稳定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周期,促进就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介绍了一些管理原则和常用的管理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原则1. 稳定性原则稳定性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原则。
稳定的经济环境有助于市场预期的形成和商业信心的增强。
国家通过政策调控,维持经济的稳定运行,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稳定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价稳定: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维持物价的稳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金融稳定: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就业稳定: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定,促进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2. 公平性原则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应该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平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税收公平: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适当调整税收结构,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公平:教育是公平社会的基石,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3.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国家应该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国家应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经济总体、县域经济总体以及乡镇经济总体。
2、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3、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宏观经济管理是指…。
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一是经济体制的特定性。
宏观经济管理是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行为。
二是调控方式的间接性。
主要通过运用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通过利益调节和行为引导等间接手段进行调控。
三是调控任务的宏观性。
宏观调控的内容以总量平衡、结构调整、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为主。
四是调控目标的全局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更侧重国家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4、宏观经济的组织体系宏观经济作为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具有复杂的空间构成。
从层次上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和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从产业上包括国民经济的各类产业及其形成的各个经济部门;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来分,它包括微观经济基础(即企业和居民户)、市场与市场体系及国家政府部门。
5、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种表现形式。
或:国民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是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的净产值之和,也称社会净产值。
6、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报酬,即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7、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中最为重要的总量指标。
社会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提供的可供市场购买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前言】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涉及广泛、系统性强、复杂性高的经济学领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对国民经济总量或总体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控、指导和管理的一种宏观管理方法。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到了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管理。
而在实现有效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市场规律以及相关经济指标,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订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跨年度和跨周期行使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二是运用宏观经济统计法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宏观经济统计法是指政府通过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制定出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
三是开展各种宏观经济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
宏观经济研究的实施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种。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宏观经济管理是以维护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
通过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确保经济发展在长期和平稳的轨迹上前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运行周期内,各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可以调整相应经济政策,降低经济下行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是制定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据宏观经济指标的调研、分析和政策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因此,宏观经济管理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依据和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15章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财政学》PPT课件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制定
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相关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
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
一、财政政策及其分类
(二)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产出具有扩张效应,即dY=dG=dT。
27
二、财政政策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购买性支出变动与税收变动都能够引起均衡产出的变动,其
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两种财政政策措施对均衡产出的组合结构有不同的效果。增
加购买性支出将使产出中归于政府的部分上升,而减税则使产出中
归于消费者的部分增加。
第二,购买性支出的改变对经济的影响是肯定而直接的,而税收的
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
第一,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影响和调控整个社会“生产什么”。
第二,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影响和调控整个社会“怎样生产”。
10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
(三)财政政策与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每一个要求就业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但在实践中,充分
就业是指失业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的路径
一是通过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增加就业岗位。
(六)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短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长
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总供给或者总
产出能力。
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影响总供求的途径
通过财政政策引导社会投资
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消费
通过财政政策扩大出口
14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
(六)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简述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
简述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宏观经济管理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统筹经济发展、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之一。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有着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投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投资、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保持物价稳定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监管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维护人民的购买力和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三、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
政府通过就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创业支持等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劳动法律法规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健康教育政策、文化体育政策等手段,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业的增加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基础。
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例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和协调,以期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稳定物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通货膨胀的出现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货币贬值、成本上升以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确保物价的稳定。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监管物价、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调整利率等。
除了稳定物价,宏观经济管理还需要致力于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人们获取收入、享有社会保障以及满足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宏观经济管理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宏观经济管理还需要关注经济结构的优化。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国家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减少过剩产能的存在。
宏观经济管理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而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智慧。
同时,要注重创新和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
它主要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汇率、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三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外汇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汇率和外汇储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国际收支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施需要依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来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通过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热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过慢或出现衰退时,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宏观经济管理也需要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15章
4.财政政策效果大小 财政政策效果大小
( )
2
不 变 , 形 状 变
0
1
1
y3 大 小
y0
y2 大 小 ·
y3
财政政策效果大 财政政策效果小
·
15
10
画在一个图上
r%
IS1 IS2
LM
IS4 IS3
y0
y2
y1
y3
y
扩张财政政策下不同IS斜率的挤出效应 扩张财政政策下不同 斜率的挤出效应
y1
y2 y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 22
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 马拉车前进:简单, 马拉车前进:简单,货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马拉车后退: 马拉车后退 复杂, 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 :复杂,货 银行不肯轻易借贷。 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 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 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 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 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 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 23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第15、16章宏观经济政策答案.docx
第15、16章宏观经济政策参考答案选择题1.C2. C3. A4. D5. C6. B7. A8. C9. A 10. A 11. D 12. A 13. C 14. B 15. A 16. D17.B 18. A 19. C 20. B 21. D 22. D 23. C 24. D 25. A 26. A 27. B 28. D 29. C 30. A 31. A 32. C 33. B 34. D 35. C 36. B 37. A 3& C 39. D 40. B 41. C 42. D 43. A 44. C 45. D 46. B 47. D 48. B 49. A 50. A 51. C 52. A 53. A 54. B 55. B 56. B判断题1-5 FFTFF, 6-10 TFTFT, 11-15 TTTFF, 16-20 TFTFT, 21-25FFTFF 26-30 TTFTF 31-35FFTTF 36 FTFF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简答题1.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耍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这就是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屮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 屮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财务管理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4
需求管理方法------“相机决策”方法
“相机决策”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
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 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2024/7/17
5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 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
LM1
IS曲
线的斜率
IS
LM2 越小,即
E1 2024/7/17
投资对利
r1 r2
率的反应
E2
越敏感,
货币政策
的效果就
越大。
0
Y1
Y2
Y 27
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E2
政府支出增加→ 国 r2 民收入增加→实际货 r1
E1
币需求增加→利率上
升→私人投资和消费
减少。
2024/7/17
0
Y1
Y2 Y3 Y
挤出效应: Y3-Y2
13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d。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k。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h。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相关。(即(1-b)/d 与 k/h相关)
2024/7/17
32
r
IS2 IS2
r
IS1 IS2
2024/7/17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经济总体、县域经济总体以及乡镇经济总体。
2、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3、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宏观经济管理是指…。
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一是经济体制的特定性。
宏观经济管理是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行为。
二是调控方式的间接性。
主要通过运用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通过利益调节和行为引导等间接手段进行调控。
三是调控任务的宏观性。
宏观调控的内容以总量平衡、结构调整、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为主。
四是调控目标的全局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更侧重国家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4、宏观经济的组织体系宏观经济作为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具有复杂的空间构成。
从层次上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和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从产业上包括国民经济的各类产业及其形成的各个经济部门;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来分,它包括微观经济基础(即企业和居民户)、市场与市场体系及国家政府部门。
5、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种表现形式。
或:国民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是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的净产值之和,也称社会净产值。
6、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报酬,即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7、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中最为重要的总量指标。
社会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提供的可供市场购买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十五章财政与宏观调控-资料
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以调节总需求为基点,
但二者的调节范围却不尽相同。
•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减税收、
发行国债、调整支出规模和结构来实现的,主要在
分配领域实施调节。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社会各方
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直接作用于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
•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促进产出与就业的同时,可能发 生挤出效应,也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借助乘数效应,导
致国民收入增加,这使得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于是 利率随之上升,从而排挤了私人部门的投资。
•
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能够通过降低利率,促进产出
与就业的增加,因而有利于鼓励私人部门投资的增长。
•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差异要求二
第十五章财政与宏观调控-资料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 二、财政政策的主体 • 三、 财政政策的目标 • 四、财政政策的工具 •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 六、财政政策的效应
•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 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 其相应的措施。
• 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 二、财政政策的主体
• 各级政府——中央是主要的政策制定者, 地方是主要的政策执行者
• 三、 财政政策的目标
• 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充分就业;合理收入 分配;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 四、财政政策的工具
• 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赤字政策、预算政策和财政补贴 等等。
• 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
• 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3
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需要进行及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来保持经 济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01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充分的状态,对社会和经济稳定 产生负面影响。
02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导 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经济效率下降和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
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包括总供给和总需求、国民经济总体活 动、货币与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
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保持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通过调节总需求 和总供给,缓解经济波动,保持经 济的稳定增长。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经济管理不断发展 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各种学派和政策主张 ,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侧改革 等。
02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 结构、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货币、产 业和价格等调控措施。
市场机制
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包括市场竞争、价格机 制和供求关系等,以便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
经济周期与波动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关注经济周期的变化,包括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政策 措施进行调节。
经济波动
经济的波动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因此宏观经济管理 需要采取措施来平抑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稳定。
供给侧经济学在实践中需要与需求侧政策相结合,实现 供需双侧的平衡发展,以达到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人民 生活水平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充分就业,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上的,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 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狭义上的,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
联邦货币政策措施
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购入 公开市场售出
基础货币增加 基础货币减少
货币供给变化
增加 减少
再贴现率
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支
美国政府债务变化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从西方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节看,一般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 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导致财政赤字及公债额 上升。
➢ 自动稳定器:指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主要有失业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和所得税税收体系。
第十五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 介目标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说 来,在经济过热时期,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再 贴现率和再贴现标准,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卖出 证券回收货币,加强信用控制、提高信用标准等一系列货 币政策手段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对货 币政策采取相反的操作,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并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 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 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 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这些经济手段,通常也被称 为经济杠杆。政府通过适当地运用这些经济杠杆,可 以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某些有利或不利的影 响,从而“诱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符合政 府的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与法律手段相比,经济 手段具有较多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 情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经济手段在宏观 调控这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 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 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 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作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 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 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概念
所谓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 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 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中央 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根据货币政策对经 济产生的影响,我们将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 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按其性 质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具 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实施对象是整个社会总需求,而选 择性政策工具是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主要包 括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2)、不动产信用控制。(3)、证券市场信 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 3、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 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 4、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 行的信用创造。
(四)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 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 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 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 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 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人们工作的 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 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再次,充分就业也是 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 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 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 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目标的,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 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 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 事人可以独立地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 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 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 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第十五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一.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一)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界,经济增长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剔除价格因素以 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 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另一种说法 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加。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是谋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是经济的适度增长。 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 GDP的增长。但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 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 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 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 手段的典型形式。在计划经济下,是政府宏观调控的 主要形式。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可以很 快显现,时滞较短,但行政手段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即造成当事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经济丧失活力。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 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除了必要,一般要尽 可能少地使用行政手段。
三.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对 财政政策的理解有三个要点:一是,财政政策的 行为主体是政府。二是,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社 会经济的客观规律,以财政理论为依据制定的。 三是,政策应包括“选择作为”和“选择不作为” 两个方面。
2、按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财政政策分为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和介于 二者之间的中观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3、从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划分,财政政策划分为配置型财政政策,稳定型 财政政策和再分配型财政政策。 4、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还可以分为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 型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手段 1、税收。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是最重 要的财政政策手段之一。从调节总供给来说,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的可支配税 后留利,有利于企业投资增加供给;反之则抑制总供给的增加。从调节总需求来 说,减少税收将相应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的收入,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 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相反增加税收就减少了社会总需求。 2、国债。国债是国家根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 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国债还是政府财政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3、购买支出。购买支出包括政府的直接消 费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转移支出。我国政府转移性支出的 主要形式有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 5、国家预算政策。一国财政收支结构 及其差额是通过编制预算来实现,预算反映 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四)、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所谓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工 具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构 成要素通过某种作用机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 个有机的作用整体。 简单说来财政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收入 分配这一主要中介指标,影响社会总供求进而实 现财政政策目标。根据政府是否采取行动,财政 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两种情况: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1、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 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均衡性财政政策。这种分类最为常见。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膨胀 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概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 供给水平,即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扩大财 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政府财政收入(或降低税率),来刺激总需求的 增加,提高社会需求水平。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 的财政政策。概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水平高于总供给水平,即需求过 剩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例如减少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提高税率),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遏制通货膨胀。 均衡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性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概括说 来,它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供求同步增长,维持 社会供求基本平衡的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总供 求对比关系的既定格局。因此,它适宜于在现实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 或社会总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经济条件下选用。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 介目标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说 来,在经济过热时期,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再 贴现率和再贴现标准,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卖出 证券回收货币,加强信用控制、提高信用标准等一系列货 币政策手段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对货 币政策采取相反的操作,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并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 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二)保持市场物价稳定 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 定,物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都是不利的。因此各个都把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制定宏 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收入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公平分配是 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宏观经 济管理政策的一种重要目标。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 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 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 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作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 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 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中,当经济出现不均衡时,政 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工具就会自动发挥作用,减缓 经济的衰退或者膨胀,稳定经济。在财政政策工具中,自动稳定 器主要包括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和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 2、“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大多数总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 求和就业水平,仅依靠“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工具往往调整力 度不够,政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相机决定采取不同的财政政 策手段,进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 这就是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