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杨静懿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阳市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南阳市农村居民对路径的使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南阳市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南阳市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
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的承办方南阳,地处在河南省西南部,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业城市,从1997年到2005年,国家对南阳市区及西峡、方城、镇平、邓州等11个县全部赠予了全民健身路径,波及面较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又加大了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投入。
目前南阳市、县以及60%的乡镇拥有了全民健身路径。
全民健身路徑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场地器材急剧匮乏之间的矛盾,不仅给南阳市农村老百姓的健身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对转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农民的活动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为民办事的民心工程,但是南阳市农村居民是否真正参与到其中去,使用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本研究就是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实证调查,以期增强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南阳市全民健身路径开展好中差情况,分别抽取6个县(唐河、方城、西峡、淅川、镇平、社旗)中参加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农村居民为本研究的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
(2)访问调查法:对参加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南阳农村居民进行实地访问。
(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9份,其中男性364名,女性505名,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9%.
(4)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版的社会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健身路径:是指修建在室外(或室内,农村在调查中全在户外),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大众公共体育设施[1]。
农村居民:本研究的农村居民是生活在该村的居民,但不一定是具有农村户口,是一种广义的农民。
参与人群的年龄界定:本研究以人体机能到30岁达到顶峰,此后成下降趋势,本文以30岁为界线,每10岁为一个年龄层来界定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参与锻炼的目的
锻炼目的是人们参加和维持锻炼的动力,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锻炼者选择强身健体、消遣娱乐、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正逐步衰退,有相当多的人身体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因此,他们对“健康”和“疾病”这认识和理解相当深刻,同时由于目前高昂的医疗费由,他们主动选择锻炼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的目的更加强烈。
以健美减肥为目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他们更加渴望有一个既健康又苗条的身材。
扩大社交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的锻炼者,锻炼时无人陪伴,他们希望在锻炼的时候相互交流,促进交往,消除烦恼为目的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下和51岁-60岁的锻炼者,他们的压力大多是来源于生活和工作,其次还有以打发时间和教育子女为锻炼目的。
可见,南阳市农村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路径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
其中以运动强身健体的人群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南阳市农村居民的锻炼目的基于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随着社会对体育的宣传的,人们对通过体育来达到心理的放松、社会的社交、自我的释放越来越突兀,体育对健身、健心、健美等方面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
2.锻炼者参加锻炼的时间及次数
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分钟,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2],由于运动负荷不太好确定,综合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的次数,得出被调查的南阳市农村居民符合体育人口基本标准的有3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4%,这与国家体育总局福全体副司长续川提出的“争取在2010年使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0%”[3]要求相吻合,说明南阳市锻炼者的体育锻炼意识不错,有比较好的锻炼习惯。
但按照南阳市实际体育人口比例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字,要想达到该目标,怎样提高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把他们真正从麻将桌、棋牌桌上转移过来,将是南阳市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表(1)锻炼者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一览表
3.3锻炼者的锻炼时段及对器材的使用顺序分析
据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群众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大多集中在早上、下午、傍晚和晚饭后[4]。
在本论文中,调查结果与其基本吻合,选择清晨锻炼的人有占22.6%,选择傍晚锻炼的人占23.1%,选择晚饭后锻炼的人占44.2%,选择上午、中午、下午锻炼的人群加在一起共有18.6%,我们可以看出南阳市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晚饭后,其次是傍晚和清晨,这与调查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发问卷进行调查的时间是夏季,上午、中午和下午温度高,太阳光线照射强烈,很多锻炼者不愿意出门参加锻炼,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路径的使用率,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南阳市农村居民进行锻炼的时间段相对比较集中,容易造成人群拥挤,器械不够用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除了不断增加全民健身路径器械设置情况外,有关部门还应采取有效的手段,让人们的锻炼时间尽量分散。
表(2)不同性别锻炼者的锻炼顺序一览表
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顺序上,调查结果显示,南阳市农村居民在自己喜欢的器械上锻炼的锻炼者占59.7%,随意使用的占21.9%,按摆放顺序锻炼的占18.4%,在自己喜欢的器械的器械上锻炼者所占比例最大,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人们更加科学的来健身。
通过数据显示,性别与健身者的锻炼顺序存在显著性差异。
女性比男性更注意锻炼顺序的选择。
4. 锻炼者对路径的使用方法及掌握程度
调查研究发现,南阳市的很多农村居民在路径的使用方法上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及理解器材的功能状况,排在首位的是按照个人喜好,占62.7%,他们中有的并不了解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特点,只要自己锻炼感觉舒服,也有的是按照同伴建议,占15.0%,模仿他人占12.2%,
有些人也是众说不一,不管方法的对与错,只管模仿别人。
只有10.1%的锻炼者是看使用说明进行锻炼。
这与他们的文化层次与体育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农村很多路径的使用说明牌子都已经脱落或磨损,导致了村民没有去看说明。
也有农村居民反映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说明上面,说明简单、不够明确、有的过于专业化,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同时锻炼者在锻炼时,交流意识比较单薄,并没有养成科学锻炼的方法,还处在自由探索阶段。
表(3)锻炼者的使用方法与器材的掌握程度一览表
虽然南阳市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了解情况不是很好,但是这些路径属于简单易学的器材,参与锻炼的农村居民表示,经过自己多次的锻炼与摸索,11.2%的健身者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使用器材方法,但是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已经真的掌握,82.7%的锻炼者基本掌握,绝大多数健身者在使用运动器械时没有太大障碍。
但应该看到,仍有6.1%锻炼者还没有掌握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这可能与全民健身路径缺乏体育健身指导员现场指导有关。
对运动器械使用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造成运动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减弱锻炼者的锻炼热情。
5.锻炼者关于路径收费问题分析
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准公共物品的消费才具有非排他性,也就是说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准公共物品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不但会影响锻炼者的情绪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对器械的过度消费,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从而造成人员伤害“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短期内无法添置器械的情况下,就只能靠收取一定的费用”。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下发的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提到,“全民健身工程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使用,不得利用工程进行以赢利为目的的活动,确需适当收取费用的,应报当地物价等部门审批,所收费用必须用于工程的管理、维护、更新等方面。
”[5]为全民健身路径等公益性体育的收费问题制定了标准。
通过对体育局进行访谈,南阳市全民健身路径并没有收取费用,对锻炼着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48.0%的人不赞成收费,34.8%的人认为稍微收点费用,用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维修更新还可以接受,12.2%的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只有5.1%的人表示赞成收费。
四、结论与建议
1.强身健体、预防治疗疾病是南阳市4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参加路径锻炼的主要动机,目前南阳市健身路径的锻炼目的呈多元化趋势。
2.南阳农村居民达到体育人口的比例较高,他们的锻炼时段一般安排在早上、傍晚和晚饭后。
对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顺序上,在自己喜欢上的器械上进行锻炼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且男女在锻炼顺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南阳市10.1%的农村居民通过使用说明进行科学锻炼,仅有6.1%的锻炼者表示未掌握锻炼方法,在路径收费问题上,48.0%人表示不赞成收费,34.8%的人表示稍微收点用于全民健身路径的更新维修问题上还可以接受。
3.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使南阳市农村居民真正掌握健身的重要性及正确的路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健身器材,锻炼的高峰期集中在早上和晚饭后,建议分散锻炼时间,避免造成拥挤,最好配上社会指导员,引导人们科学、安全健身,路径应及时维修与管理,同时强化农村居民自觉维护健身器材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于可红. 杭州市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和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2008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2007.
[4]胡微.沈阳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與建设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