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麋鹿作文篇一
麋鹿作文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
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
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
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请大家好好珍惜麋鹿。
册语文《麋鹿》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 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
(1)生字词的音形。
(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
(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
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麋鹿》教学设计篇三
设计思路: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课文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了浓浓的情趣,比如说“四不像”、“姜子牙”以及鹿、马、牛、驴这四种动物的组合体,都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麋鹿那富有传奇色彩、坎坷的经历,融入了历史知识,更然人兴趣倍增。
基于以上几种因素,在学习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时候,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学生读课文,理清这部分内容的框架;然后再出示具体可行的自学提示,由学生结合提示细细研读课文,自主学习感悟。
这节课共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学习是结合课文重点内容展开的。
是在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商讨等方法,理清麋鹿的经历。
并通过感情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能够麋鹿多灾难的命运中领悟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感受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第二次合作是针对课文最后“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这句话中的“新生活”展开想象的。
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第一自然段中,所描绘的麋鹿的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自由自在无忧无
虑的生活,并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更多的想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自主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呢?学生自读2—4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都介绍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第二小节介绍了麋鹿的奇特外形;第三小节具体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第四小节介绍了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
4、老师相机提问:麋鹿有着怎样奇特的外形?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外形特点的呢?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它的外形与生活习性有关系吗?
5、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细细地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这些问题。
6、汇报。
7、课文又是从哪几点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呢?学生汇报。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导入:麋鹿不仅有着奇特的外形,还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理解“传奇”的意思。
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麋鹿传奇经历的?
2、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要结合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感情、语调。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4、一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指导朗读,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的微妙区别。
5、你从麋鹿多灾多难的命运中,领悟到了什么?
6、合作交流对“新生活”的理解。
“新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麋鹿》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教法学法:
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制作好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跟大熊猫齐名的珍稀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老师这儿有一段关于麋鹿的影片,请欣赏。
(播放课件)(解说词: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它有着亚洲东方最大的一片湿地。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湿地上,生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人与多种动物和谐共处,创造着美丽而宁静的生态环境。
)
3、看了影片,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叫2~3人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
1.师:想对麋鹿有更多的了解吗?课文对麋鹿作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麋鹿的吗?
2.生自由说,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麋鹿外形与习性方面的特点。
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2~4自然段)
2.读2~4自然段,看看麋鹿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1)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
(课件出示麋鹿图片)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
A、学生找到句子:.“麋鹿是鹿的一种。
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
我国古代……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课件出示: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课件出示)麋鹿的外形真奇特,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齐读句子)
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各方面的特点吗?
B、“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
(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麋鹿重……麋鹿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可以作一个比较——抓住“重250千克引导学生与自身体重进行比较体会麋鹿的“大”。
像我们这样将麋鹿体重与同学体重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
你能为这句话再添上作比较的方法吗?
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还要做到科学,大家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吗?)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
师:介绍体重的时候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儿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你体会到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尾似驴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蹄似牛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
(2)创设情景学习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
可鹿类不高兴了。
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坐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
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A、蹄的作用
(1)学生说蹄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2)麋鹿有如此奇特的蹄原来是因为它——在水中活动(板书)
B、尾的作用
(1)学生说尾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2)麋鹿长这样的尾巴与它……生活在沼泽有关(板书)
师:听了麋鹿的辩解,我们发现它有着“在水中活动,在沼泽生活”的生活习性
在生活习性方面,麋鹿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C、“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才发育完全。
”
师:这句话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朗读句子)
D、草食性哺乳动物
(3)你觉得麋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学习第一段。
2.过渡:麋鹿是一种奇特,珍稀的动物,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生活的天堂——出示第一自然段
3.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这里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1)学生回答
(2)理解土地广阔、林丰草茂、气候温和
(3)导说:你看,天刚亮,麋鹿就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进发了。
可能是好奇的游客打扰了麋鹿的进食,它们遁入草丛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在大丰出现的一幕,这里还可能出现哪些情景呢?
(4)像这种让麋鹿自由觅食、自由活动的喂养方式就叫——放养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6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
有了麋鹿,大丰成了无数游人向往的地方,他们迫切地想了解麋鹿,你能当一回讲解员,给游客介绍一下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吗?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
(1)小组交流
(2)台前交流
六、麋鹿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布置作业(习字本)
麋鹿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体重(250千克左右)草食性哺乳
角(独一无二)繁殖力低
蹄(宽大)在水中活动
尾(最长)在沼泽生活
毛(变化)
《麋鹿》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
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
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
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
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麋鹿》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麋鹿一课属说明文范畴,它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明白文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文章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知识,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
上课时学生在老师发引导下根据教材与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交流、学习,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学生们通过网络论坛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思想,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交流的氛围特别浓厚。
通过展示与交流,学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成功。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复习生活环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生活环境。
)
3、麋鹿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
)
(二)、了解外形、生活特点:
1、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学课文,从书中找找描写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句子,体会一下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再感受一下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还可以点击网络资料看看,体会体会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习性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出句子。
并指名学生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的内容。
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出麋鹿的生活习性,
3交流完书本上了解的知识后,再指导学生说说从网络上了解的资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既让学生了解麋鹿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途径。
(三)了解传奇经历
麋鹿的经历传奇在什么哪儿?请学生从书本中找出有关的词语,进行讨论。
主要要求学生自学,并从书本语句中找出关键词语,再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麋鹿的传奇经历。
学完书本语句后,指导学生读读网上拓展三(关于课外有关麋鹿经历的资料。
)再指导学生说说你从网络资源中了解到的有关资料,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与解说的能力。
(四)总结课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提问后不要学生急着回答,而是一改常态让学生打开网上博客,上传自己的感想,这样同学之间就有互相学习的机会,差点的学生也能清晰地明白其他学生的想法供自己学习。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生活环境。
3、麋鹿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4、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环境的舒适?
二、了解外形、生活特点:
1、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从书中找找描写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句子,体会一下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再感受一下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3、指导交流:
(1)、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出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说明麋鹿外形的奇特。
)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它集中了四种动物的特点。
体重250千克左右:体重重
角型各枝尖指向后方:独一无二
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来。
蹄子宽大
毛色变化
(2)、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习性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出句子。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体会。
(3)、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的生活习性,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与众不同、教师板书
(4)、你从网上了解到什么知识?
三、了解传奇经历
1、麋鹿的经历有什么特点?
充满传奇色彩
2、“奇“在什么哪儿?从书本中找找有关的词语。
3、交流:你从哪儿看出它的经历传奇?
4、读读网上拓展三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用一句话表达
四、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打开网上博客,上传。
3、指名交流。
(七)、板书设计:
17、麋鹿
生活环境舒适
外形特点奇特
生活习性与众不同
经历传奇色彩
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
可以点击网络资料看看,体会体会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特点。
指名学生概括语句说。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文内容。
网上博客,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七、教学反思:
采用网络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讨、学习网络资源。
教学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他们自学、探讨,了解更多的知识。
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的特点与传奇经历作为课文的两个重要内容。
要让学生完全都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中完成,学生是学不到多少知识的,而且也照顾不到个性差异。
课堂中精读、浏览速度快的同学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中完成自学、探讨的过程,但这毕竟是少数学生,更多的学生不能准时完成学习的任务。
如若分组自学、探讨的话,学生又只能读懂、读深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另一方面只能作为次要内容了解或不学,那么学生学习的知识又有些偏颇。
所以要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个难点。
我想我们不应该要求学生在一堂课中完成所有的内容。
如果一课时完成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的教学,另一课时完成麋鹿传奇经历的学习,也许就能照顾学生的差异。
11《麋鹿》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