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泊桑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莫泊桑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对莫泊桑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莫泊桑的《项链》可以说众所周知,一提到其中的女主人公一马蒂尔德,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她为此也付出了十年艰辛的惨痛代价。

小说的主题从来都是在批判法国社会
的同时,对马蒂尔德持以批评的态度。

诚然,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我们应该予以批评,但除了批评,再没有其他的性格因素吗?具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美称的莫泊桑,其笔下的马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就这么简单吗?如真是那样,那这篇小说的知名度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缺乏人性地一味让学生去批评女主人公,现在思想独立的学生是不能接受的,这正如现在让学生去学习《愚公移山》,就要求他们学习“愚公”移山的做法,(当然精神应该肯定) 学生肯定不接受,甚至感到可笑,我们应该尊重人性。

而事实上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丰满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者在批评之外还对她给予了她极大的同情,从以下情节上足以证明:
丢项链:马蒂尔德在舞会结束后无意间丢失了借来的项链,那可是一挂标价四万法郎的项链,这对一个贫困的家庭,无疑是灭顶之灾。

作者多处描写到马蒂尔德和他丈夫丢项链后的神态:“她穿着那件参加舞会的衣服,连上床睡觉的力气也没有,只是倒在一把椅
子里发呆,精神一点也提不起来,什么也不想。

”“她面对着不幸
的灾祸,整天待着,整天在惊恐的状态里。

”“路瓦栽,也好像老
了五年。

”这些描写,不仅仅客观地再现马了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
心态,也渗透出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赔项链:马蒂尔德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已经成为现实,但她并不想赖账。

而是决心赔偿。

“他们拿着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上的招牌字号”,几乎跑遍了全城的珠宝店,终于在皇后街一家铺子里
看见一挂与原先一样的钻石项链。

莫泊桑在描写他们夫妻寻找同样
的项链时,同情地写道:“两个都愁苦不堪,快病倒了。

”为了买
这挂价值高昂的项链,“他们开始借钱了。

向这个借1000法郎,向
那个借500法郎,从这儿借五个路易,从哪儿借三个路易,签了好
些债务,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险到处签着名,却不知道能保持信用不能”。

这些描写无不倾注
了作者对马蒂尔德夫妇的无比的同情。

和对下层人民心酸生活的理解。

我们读者、学生读到这里,也无不为马蒂尔德与其丈夫的遭遇和艰难的处境而辛酸,同时也被她们的诚信所感动。

此时此刻又有
多少人还能拿着冷冰冰的解剖刀一味地去批评她的爱慕虚荣呢?
还债务:马蒂尔德夫妇经过千辛万苦,终于买下了那挂新的钻石项链,然而债台高垒,欠下了一万八千法郎的债务,为了偿还这笔高额的债务,“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表
现出了英雄气概,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迁移
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她和他的丈夫开始走上了漫长的还债
之旅”“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
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
那艰难的钱。

”“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她丈夫一
到晚上就给商人载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
书稿。

”第十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
成的数目都还清了。

”以上多处描写,作者莫泊桑的同情之心溢于
言表。

如果我们还依旧说女主人公是一个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女人,那就太牵强附会了,既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也不符合莫泊桑在塑造马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时的初衷。

谈项链:十年后的一个星期天,马蒂尔德戏剧性地遇见了佛来思节夫人,在谈话中马蒂尔德才知她当初所借的是一挂假项链。

我们可以想象,当她听到这消息后会是多么的苦涩、辛酸呀,一夜风流
而换来的是十年的辛酸。

十年的艰辛。

这样的付出太惨重了!好像命
运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个漂亮的女人一生有几个十年呢?她
不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吗?我们还忍心对这不幸的女人再加以嘲讽吗?
当马德尔德在公园与佛来思节夫人相遇时,一位是“依旧年轻,依
旧美丽动人”的贵妇人,一个却是连昔日好朋友都认不出来的“平
民妇人”,但马蒂尔德却表现得那么坦然,并主动向佛来思节夫人
打招呼,告知她事情的真相。

这时的马蒂尔德不仅没有丝毫的虚荣,也没有丝毫的自卑,而是一位经过十年辛劳荡涤,心灵得到净化

朴实的妇人,作者莫泊桑所持的态度显而易见:没有丝毫的嘲笑,只有深深的同情,甚至是赞美。

至此,一个吃苦耐劳,敢于面对现实的女主人公赫然立于读者的面前,我们还能一味地去批评吗?如果我们只武断地去批评,这不仅不是莫泊桑的初衷,也得不到我们学生的认可,因为我们扼杀了人性,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而莫泊桑正是用了发展的眼光,全面看问题的思想,忠于“创作要反映社会”的本源塑造了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个高明的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典型的,丰满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合一个“人”的特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格多面体,莫泊桑做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永远“活”
在了世界的文学画廊之中。

我们在教学中要忠于作者的写作初衷,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合时代背景。

作者的人生观、创作观,去
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而不能因某一点就简单地过度赞美或过
分的批评,多岂些民主,多一些人性。

一、爱美
小说接着用三、四、五这三个自然段写了她对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热的梦想,表达了她对美的强烈的渴求。

最后的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写了她从有钱的女朋友家里回来后的痛苦,以反衬上
一层意思。

开端为读者解读女主人公预设了一把钥匙,那就是《项链》刻画的女主人公具有妇女爱美的天性。

小说进入情节之后全面
地展现了玛蒂尔德是个爱美的女性。

做新衣、借项链不就是她爱美
的具体表现么?把玛蒂尔德爱美的特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的是她挑选首饰。

面对着一个眼花缭乱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随后
又看”的“犹豫不决”的心态,她看到钻石项链时“心也跳起来”
的高兴,她戴上项链照镜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跑”等一系列狂热动作,把一个爱美女性刻画得惟妙惟肖。

晚会跳舞时的兴奋、陶醉把她的爱美推至高潮。

回家
后她在卸妆前“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爱
美达到恋恋不舍的境地。

即使因为自己贪恋美而酿成悲剧陷入困境,她“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
倒啊!”玛蒂尔德爱美爱到无怨无悔!
二、单纯
正因为单纯,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纷繁斑驳、鱼龙混杂,所以她的思想中丝毫没有“假”的概念,更不用说去辨别真假首饰了。

不然,她无力购买真首饰为什么想不到去买价廉物美的仿真首饰呢?
她在挑选女友的首饰时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有惯首饰呢?她在珠
宝商老板有所暗示时为什么丝毫不去想失落的项链可能是假货呢?其实,只要从下面一点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在赔项链时丈夫拿出了“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

在小职员家庭这是一笔
不少的财产,然而玛蒂尔德作为家庭主妇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岂不
是单纯的绝好证据么?玛蒂尔德在还债务之前如山中的溪水,清澈却
不免浅显;如暖房中的花朵,美丽却显得嫩弱。

三、勇毅
爱美、单纯和勇毅,构成了玛蒂尔德形象的三个层面。

爱美,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天性;单纯,是她出身、教养、经历和个人气质等形成的个性;勇毅,是爱美和单纯向善发展的深层的品质。

四、诚实守信
下页更多莫泊桑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