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源起的一段序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起的一段序曲
(邱舟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澳大利亚有湛蓝的天空、无垠的草地、浩淼的大海——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之其颇具神幻色彩的土著文化,给了这古老而年轻的国度一份绚丽、一方广博、一分神奇。
这一切还融合进了朝气勃发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并因其用以传承、拓展文化所择的语言,让澳大利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令许多英语学习者心驰神往的国度。
也就是在我选择了英语专业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年,有幸能与一位澳大利亚人用英语面对面地交流。
她来自佩斯(Pe r t h ),是当时一年级的口语外教。
记得一次我和几位同学去了这位外教的住处,一进门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墙壁上挂着的土著人艺术品;待我们走入书房,令我们惊讶不已的是放在橱柜里呈“囚犯”模样的小人像——澳大利亚老师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他们纪念祖先的一种方式。
经过一番交流和之后的史料查阅,我才发现这涉及澳大利亚国家的最初形成和建立,而对这段早期历史,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却知之甚少。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后几个为欧洲人发现并采取殖民统治的地方之一,其实土著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澳洲本土人。
“澳大利亚”一词源于拉丁语t er r a aust r a l i s i ncogni t a ,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
根据考古资料,人类在该地区的居住时间约有4万年或6万年之久。
现被称为土著民族的群体是在一个或几个时期进入该地的,他们或是从现已沉入海底的莎湖陆架迁来,或是在陆路交通不便时取道海上坐木筏或独木舟到达。
发现这块大陆的除欧洲人外,有证据表明,早在1432年便有中国人——即明朝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时——在北方地区的达尔文港(D ar w i n )登陆;自1650年始,就几乎年年都有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望加锡人(M a cass ans )造访北部海岸。
欧洲人对澳大利亚的广泛认识则始于17世纪的探险。
根据确凿的史料记载,1616年,荷兰人在澳洲登陆,是首批到达澳洲的欧洲人。
后来,艾贝尔塔斯曼(A be l T as m an )等人率领队伍在该地展开探险工作直至1644年,当时他们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荷兰(N e w H ol l and )。
第一位踏上这片土地的英国人是探险家威廉丹皮尔(W i l l i a m D a m pi er ),他于1688年率队至此进行大规模的勘测。
回到伦敦后,他将航海日志编写成书,书中描述了荒芜的海岸和野蛮的土著,几乎无人受到鼓舞而效仿他。
所以在此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澳大利亚一直是不为人知的世界。
直到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 am e s C ook)领导的一次历史性航行才使澳大利亚闻名于世。
当年4月19日,库克的航船“努力号”(Ende avour )到达了澳洲大陆的东南端,随后又驶入了“植物湾”(B ot a ny B ay :此地名系该地区植物群类名的变体)。
库克成为第一个发现澳洲东海岸的欧洲人,他称这块土地为新南威尔士(N ew Sout h W al e s ),并挂上了英国国旗,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宣布为英王乔治三世所属。
但移民至此并真正定居下来的却是英国的囚犯。
澳大利亚现代社会的如此开端——以流放犯人为目的而建立的英国殖民地—在全世界是独一无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18
二的。
在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人口激增,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贫民越来越多。
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困扰着英国:罪犯的数目猛增。
造成罪犯过多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刑律过分严厉,连街头流浪的无业者也会被定为流浪罪,普通的偷窃则更是处以重罚以至死刑。
比如,一个盗窃犯如果掏包窃得1先令以上,或从商店偷得5先令以上,或从别人家里偷得40先令以上,便可被处以绞刑;偷马偷牛甚至偷羊都是死罪。
不过,以偷窃罪而判的死刑常常被改为遣送到殖民地作苦役。
另外,频繁的社会骚乱、起义和宗教冲突产生了大量的政治犯。
当时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犯人成为政府极为头疼的问题。
监狱越来越不够用,很多方案都被考虑到了,甚至连海军淘汰下来的木帆船也被改为监狱停泊在河口港湾里。
英国急需一个解决办法,于是他们想到了库克船长的最新发现,并决定在那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流放犯人的殖民地。
1787年5月13日,11艘船在船长亚瑟菲利浦(A r t hur Phi l l i p)的命令下从英国起航,这些船只载着1,485人(其中有736囚犯),于次年1月26日抵达杰克森港(Por t J acks on),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这片土地,这也是白人主宰澳大利亚的开始。
这一囚犯定居的地方就成了现今的悉尼市,而这一天也就成了澳大利亚的建国纪念日。
1817年,澳大利亚这个名字被当时的殖民当局正式使用。
据史载,自1788年到1868年,总共约有超过17万的囚犯被从英国强制运抵澳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垦拓荒、修路、建桥、造房。
在这期间,铜矿和金矿的发现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牧羊业的发展帮助澳大利亚建立了羊毛织物业,但与此同时却剥夺了土著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出于对国防和各殖民地间自由贸易的考虑,以及想对来自欧、亚移民加以控制,19世纪末殖民者发起了一场联邦运动。
1898-1899年举行全民公决,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宣布成立。
在了解了澳大利亚源起的这段“序曲”后,人们不禁要问:那么澳大利亚人是如何看待这段囚犯遣送地的历史的呢?从那位澳大利亚老师怀念祖先的方式(听说这几乎成了现代澳大利亚的一种流行风尚)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澳大利亚人业已宽容地认同了历史。
但若要在半个世纪前,谁要口出“囚犯”(c onvi ct)一词,在场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会顿时一愣并顷刻间陷入沉默。
而如今,前辈们的这种耻辱感在今天的澳大利亚人身上已不复存在。
究其原因,有以下种种:①这段“序曲”与现今“舞台”上的“曲目”时隔久远,“演员”自身都显得些许淡忘了(更别提“观众”们了);②毕竟当时被发配至此的大部分囚犯所犯的罪在现在看来基本都是轻罪或根本就算不上是“罪”,例如通过家谱的查证,某人的祖辈只因当时在皮卡迪利大街(Pi cc adi l l y——伦敦的繁华街道)闲逛时“拿”走了一位贵族人士的一块丝手绢而成了囚犯——这也许只会成为子孙们茶余饭后的笑谈;③虽然澳大利亚的七个州多数都是由英国囚犯迁移定居后才开始慢慢形成的,但当今澳大利亚人约有三分之一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他们或是先出生在英国本土后再移居过来的,或是完全来自其他民族的,因而澳大利亚这段早期历史与这一群体已毫无干系。
确实,澳洲人无需因这段历史而背负着羞辱;这段历史只是一台戏的序幕而已。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