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3期·疗效评价·
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经期不规律、频繁出现闭经、出血量不定等[1]。

血管形态异常、异常增多的纤溶活性、功能及溶酶体数量异常等都是引发该病的病因[2]。

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48例,均在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接受过系统治疗。

均经B超、MRI等检查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及体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中关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符合。

排除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及意识障碍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将48例患者,试验组纳入25例,对照组纳入23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41~52岁,平均(46.5±2.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5±2.2)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42~53岁,平均(47.5±2.1)岁,病程2~9个月,平均(5.5±2.6)个月。

两组患者以上及其他病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基础治疗及止血、抗感染等,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1397,规格0.5 g×12粒)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止血后20 d停止用药。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29)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5 d。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停药后会出现撤退性出血,必要时给予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值变化,并观察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

显效: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均恢复正常,这些治疗维持了3个月经周期;有效:治疗后,阴道异常出血减少,经期及月经量恢复正常,这些指标维持1~2个月经周期;无效:治疗3个月后,阴道出血未改善或者加重,经期及月经量仍未恢复正常。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处理,用(%)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χ—±s) 形式表示,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089,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试验组2522(88.0)2(8.0)1(4.0)24(96.0)对照组2315(65.2)2(9.0)6(26.1)17(73.9)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值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血清性激素水平除了E
2
以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出血严重威胁到女性健康,如果治疗不当将增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

有研究显示[3-4],戊酸雌二酮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有着显著作用[5]。

临床认为[6],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会进一步抑制FSH及LH分泌[7],从而抑制卵泡发育,促进其萎缩,使患者更快的进入到绝经期。

鉴于米非司酮药物对孕激素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此时测量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会发现这些指标均下降,这与药物作用机制有着密切相关性,即米非司酮可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萎缩有促进作用,对FSH及LH分泌有抑制作用。

此次研究,试验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月经周期变得规律,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更安全[8]。

戊酸雌二醇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对排卵有着抑制作用,对乳腺腺泡生长有促进作用,具有提升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可进一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
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研究
蔡丹丹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48例在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对照组23例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试验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红蛋白、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 单一应用戊酸雌二醇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3.9%,而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试验组,总有效率9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性激素水平除了E2以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疗效显著,提升血红蛋白值,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

【关键词】米非司酮;戊酸雌二醇;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
表2: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血红蛋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χ—±s)
组别时间血红蛋白(g/L)
血清性激素指标
FSH(U/L)LH(U/L)E2(pmol/L)P(nmol/L)
试验组(n=25)治疗前72.25±8.2511.25±2.149.52±1.23365.14±24.1012.52±2.35治疗后119.20±11.237.25±2.20 4.25±1.12175.52±12.20 5.26±2.10
对照组(n=23)治疗前73.21±10.3612.12±3.359.16±2.21360.21±12.2012.10±2.22治疗后105.14±12.1011.35±2.108.14±3.10176.25±11.2011.34±2.11
9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3·疗效评价·
小儿心肌炎是指小儿心肌细胞炎症性损伤性疾病,该病可引起患儿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变性、坏死,严重时将累及间质组织及相关血管成分,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儿死亡[1]。

及早对患儿实施有效治疗,控制心肌细胞损伤,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是该病治疗中的重点。

磷酸肌酸和果糖二磷酸钠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是治疗心肌炎常用的药物。

为明确两种药物的用药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对儿科6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进行分组,并分别实施了磷酸肌酸、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8年7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取期间6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n=30)和常规组(n=30),干预组患儿年龄3~11岁,平均7.18岁(s=3.31);男/女为18/12;常规组患儿年龄3~11岁,平均7.21岁(s=3.32);男/女为19/11。

对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病例:通过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心肌炎患儿;采取药物治疗患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课题;幼儿家长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病例:已经采取其他方式治疗患儿;其他心肌疾病患儿;其他系统、组织严重病变患儿;中途退出研究患儿;磷酸肌酸、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禁忌患儿;用药配合度较差患儿。

1.2 方法
干预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399,规格:1 g),1 g/d。

常规静脉滴注200 mg/(kg·d)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09,规格:以C6H11O12P2Na3计 50 mL∶5 g)。

患儿均实施每日1次治疗,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儿治疗效果。

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恢复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或加重[2]。

②对比不同药物对患儿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钙蛋白T、乳酸脱氢酶-1)的影响。

③对比不同药物对患儿用药不良反应(腹胀腹痛、恶心、嗜睡、皮疹)的影响。

1.4 数据统计
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效果分析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192,P <0.05),见表1。

表1:患儿治疗效果分析[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常规组3010(33.33)13(43.33)7(23.33)23(76.67)干预组3020(66.67)9(30.00)1(3.33)29(96.67)
2.2 患儿心功能指标分析
干预组患儿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钙蛋白T、乳酸脱氢酶-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状况分析
干预组恶心1例,常规组腹胀腹痛、恶心各3例,嗜睡、皮疹各1例。

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常规组
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钱惠玲
(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43008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心肌炎实施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将儿科6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2016年1月~2018年7月间)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n=30,磷酸肌酸)和常规组(n=30,果糖二磷酸钠),对比不同药物的运用效果。

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钙蛋白T、乳酸脱氢酶-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小儿心肌炎实施磷酸肌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果糖二磷酸钠。

【关键词】小儿心肌炎;磷酸肌酸;果糖二磷酸钠;价值;安全性
步促进子宫内膜增厚,进而发挥止血功能。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单一采用戊酸雌二酮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联合应用戊酸雌二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的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试验组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联合用药更能促进血红蛋白的提高。

在血清性激素水平上,两组治疗前同样无差异,治疗后除E2以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用药对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着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凤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9):100.
[2]王义蓉,孟运莲.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
析,2018,18(3):369-370,373.
[3]李晨洁.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4):4529-4530.
[4]唐润姣.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2):10,12.
[5]王芳,汪俊,余桂梅.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1):3033-3036.
[6]周莉芳.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7):55-56.
[7]郭静.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853.
[8]董宪凤.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6,18(8):815-816,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