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蒲公英的图片、视频
2、深蓝色卡纸、圆形毛刷、白色颜料、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是长什么样子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
1、观看图片,知道蒲公英的形状。

2、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三、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2、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工具来画蒲公英,首先,我们把刷子在盘子里蘸一下颜料,然后轻轻的纸上按一下,这样蒲公英就出来了。

3、师:蒲公英的下面有一条茎,你们刚刚注意到这条茎是什么样子的吗?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我们要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4、师:蒲公英画好了,宝宝们,你们看,漂亮吗?(漂亮)风吹过来,是不是还有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呢?我们要画出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就需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哦!小刷子和小刷子碰一碰,就可以碰出来了哦!
四、教师讲解需注意的事项
1、提醒幼儿的构图,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2、画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清洗。

五、幼儿创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播放《蒲公英》。

六、作品评析。

活动反思:
"蒲公英"这个名字说出来,孩子们都有点懵,但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看过这种植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所知道的。

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但我发现,下载下来的视频不是很完整,没有风吹过后,蒲公英被吹散来,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大地的这一段,如果有这一段的话,孩子们可能对它的生长过程了解的更透彻。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去创作,但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该去找谁进行合作,需要老师一个个的去帮助他找小伙伴,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蒲公英》创作。

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是很强,需要多多引导。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会飞的蒲公英》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山坡上的那片蒲公英吗?看,(出示图片)它们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

当看到这一朵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便对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出示第二段内容,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二、品析全文,感受妈妈的希望
(一)、妈妈希望我也做这样的一朵蒲公英,也能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那么,带着妈妈的希望,母女俩又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67页。

我们就快速地浏览课文的4——1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妈妈希望和“我”成长经历的语句。

画完后再默读这些句子,静静地想一想、细细地品一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

1、师:同学们,课文中一定留下了许多自己思考的记号吧。

那我们就交流交流,把你的体会和大家说一说。

我们先从小学阶段开始。

汇报:
(1)“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会飞的蒲公英。

”(读出了妈妈的希望)
师:妈妈在书包上镶着几朵蒲公英,还把会飞的蒲公英这几个字绣在了书包上,表面上妈妈镶着的是蒲公英,绣着的是字,可实际上镶着的是希望,绣着的也是希望。

带着妈妈的希望,女儿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板书)
(2)师:谁还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飘上了天空。

师:大家看,这就是儿歌《蒲公英的种子》,我们一起读一下: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微风轻轻一吹。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

飞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首短小的儿歌,就道出了女儿对妈妈的理解。

妈妈仿佛看到了一颗饱含着妈妈希望的蒲公英的种子已经在女儿稚嫩的心里开始萌芽了。

(3)师:还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
生:“妈妈有些激动,小白花。


师:我们共同来看看这句话,看看在这句话中,你都关注了哪个词?有什么体会?
a、“激动”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b、“目光亮亮的”(追问)从妈妈那亮亮的目光中你读出了什么?
再来试着读读这句话。

师:妈妈用这亮亮的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在此刻,妈妈的.目光追随的又仅仅是小白花吗?生答。

师:是啊,妈妈多么希望女儿就是那朵小白花,飘飞在梦想的田野里。

我们就带着这种种的情感再来读读。

谁愿意试试?
(引读)
师:a、妈妈看到了女儿的理解,怎能不激动?(再来读读)
b、妈妈那朦胧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女儿日渐成长的身影。

(谁再来读读)
c、透过这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仿佛看到的是女儿在带着自己的梦想飘飞远去。

(谁再来读读)
师: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妈妈的激动,欣慰,高兴的心情,我们依旧能读出妈妈那深深的——希望。

师:女儿读懂了妈妈的目光,读懂了妈妈的期盼,以至于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会飞的蒲公英,去追逐妈妈的希望。

2、师:带着妈妈的期盼,带着这个白色的梦,这朵小蒲公英一路飞翔,终于飞进了中学的校园。

我们就一起走进女儿的中学阶段。

谁想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师:妈妈又为女儿缝制了连衣裙,裙上依然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妈妈是想把希望再通过蒲公英延续下去。

(板书:连衣裙)于是,女儿就穿着这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师:还有没有那些词语或句子触动了你?
生: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望了好久好久。

师:是啊,这个花书包凝聚着妈妈的希望,所以当它旧了破了的时候,妈妈仍将它望了好久好久。

妈妈此刻思绪万千啊!那妈妈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此刻,妈妈凝望着,思索着,思绪起伏、波荡,所以好久好久,就应该读得——慢一些,深情一些。

谁来读读?
师:这个镶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承载着妈妈多少期望啊,所以此刻,妈妈将它望了——(师生共答)好久好久。

此刻妈妈思绪万千,可能在追忆着女儿这一路的成长,也可能在憧憬着女儿的未来。

所以妈妈把书包放在了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谁还愿意读读这句话?
师:是啊,虽然花书包旧了破了,但妈妈的希望没有因此而褪色。

所以,有几个深夜,妈妈望着这个花书包回忆着、展望着
谁还想读读?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有几个深夜,妈妈就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敖红了双眼,扎破了手指精心地为女儿缝制连衣裙,这一针一线承载着多少妈妈对女儿的期望与厚爱啊!
3、师:同学们,还记得吗?童年时,妈妈拉着我来到看满蒲公英的小山坡;上小学时,我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小山坡;而今,女儿考上了大学(板书)梦想实现了,妈妈和我都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这座小山坡——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

请大家看看第八自然段,有没有哪句话吸引了你?生答
(出示大屏幕:临别前的一个黄昏盈满了泪花。


(1)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读这两句话,想象着画面,看看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读,放音乐。

(2)生:
师:你是透过哪个词来理解这句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盈满”的?
(4)是啊,此刻,妈妈的眼里充满了泪花,妈妈满眼都是泪花,那透过这晶莹的泪花,妈妈的心里有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A (妈妈很激动)请你读一读,读出妈妈那激动的心情。

B (欣慰)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C (依依不舍)请你再来读读,读出母亲的依依不舍。

(5)(放音乐)妈妈激动、高兴、欣慰、不舍——就把这种种的体会再融入文字中,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

师:殷切的希望换来了女儿在蓝天下的自由飞翔!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仰的母亲啊!(出示屏幕:孩子,你已经是一朵更高一些。


A 临别前,母亲没有叮嘱我在大学里怎样努力学习,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
B 临别前,母亲没有再送我任何礼物,她只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孩子——
C 临别前,母亲将所有的爱与希望都融进了一句话,她轻轻地说,孩子——
4、女儿用飞进报纸与杂志的诗行证明了对妈妈更高希望的理解。

母亲的这朵小蒲公英实现了她人生的飞跃。

可母亲心中还有期待。

一幅水彩画(板书)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同学们,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你一定还有感受要和大家说,那就尽情地说出你读后的体会吧!生答。

(1)体会一下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指的是什么?(生答)
(2)妈让女儿做一多会飞的蒲公英,仅仅是为了走出大山吗?
师:是啊,山里还有一双双明亮的双眸也凝聚着母亲那诚挚的向往和殷切的希望,她希望所有山里的孩子都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能够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啊!但是,希望孩子像蒲公英一样自由、快乐的飞翔,这不也正是每一位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让我们来齐读这段话:
(出示屏幕)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
(三)、看黑板总结:
会飞的蒲公英寄托着母亲殷切的希望,于是,小学时,女儿背着镶有蒲公英的花书包;中学,女儿穿着绣有蒲公英的连衣裙;大学,女儿又收到了画有蒲公英的水彩画。

就这样,带着妈妈这一路的期盼,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

(四)、回读全文
这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

你们看,老师把它们改成了一首小诗:
大屏幕展示,齐读:
小学
花书包上绣着妈妈的希望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
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中学
蓝裙子上承载了妈妈更多的希望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
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而如今,我上了大学
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
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妈妈
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
懂得了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一幅水彩画诉说着母亲无尽的情怀
那片蓝色天空下的小山坡啊
有所有山里孩子诚挚的向往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种子
飞呀飞
飞得更高、更远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13、蒲公英(第二课时)
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练习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蒲公英〉的第一自然段,一起将第一自然段读给我听好吗?谁能将第一自然背诵给大家听?
过渡:我仿佛看到这些小降落伞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妈妈的怀抱,在空中自由飘荡。

(看课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正在这些蒲公英种子欣喜地寻找自己的新家时,太阳公公给他们送来了亲切的嘱咐。

读读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都说了些什么?
1、读
2、交流(谁来当一回太阳公公/)
3、评(太阳公公当得怎么样?)
4、你觉得太阳公公说的有道理吗?
5、一起来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些小降落伞听话吗?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
2、这些小降落伞听话吗?为什么他们中还有选择去沙漠和湖泊的?(板书)
3、分角色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降落伞们的结果怎么样?
1、个人读
2、看课件说,(板书)
3、想象说话:如果你是那个落在沙漠或湖泊的小降落伞,当你即将死去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那些选择黑黝黝泥土的小降落伞,正在阳光下竟相开放,你又会对太阳、泥土或其他蒲公英说些什么呢?
总结:看来,表面上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只有脚踏实地地生活,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感受诗歌蒲公英意境的美及情节发展的趣味性。

2.幼儿能随诗歌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并进行简单的仿编、续编诗歌。

3.幼儿积极参与诗歌表演,体验以不同的语气语调及肢体动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对蒲公英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名字贴于胸前
2.课件PPT
3.诗歌图谱(表情卡)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课件:小姐姐、小弟弟欣赏春天的美景,带幼儿进入诗歌情境。

二、基本部分
(一)课件播放,引导幼儿在情节发展中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飘来一朵小小的云。

(1)教师以好奇的口气引发幼儿关注,激起猜测欲望。

・咦,草地上远远的飘来一朵小小的?奇怪,你猜这小小的会是什么?(教师用手示意)
(2)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感知猜想。

(教师用孩子的回答,结合诗歌句子模式整理:ⅩⅩ说:那是ⅩⅩ。


(3)播放语音课件,引用诗歌中的句子猜测。

・这小小的还会飘的究竟会是什么呢?(丰富词汇:飘)
・小姐姐和小弟弟也忍不住也想来猜猜了。

(课件播放)
・小姐姐(小弟弟)猜那是什么?(丰富好听的词:会飞的、勇敢,记上标志)
(4)幼儿尝试模仿用肯定、自信的语气学说小姐姐和小弟弟猜测的句子。

・小姐姐和小弟弟觉得自己的猜测都很有道理,有道理的时候说话要用什么样的口气?谁来说说看。

(分男女幼儿角色表演。


(5)仿编诗歌:(ⅩⅩ说:那是怎样的ⅩⅩ)
・那这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来猜猜看,你认为这小小的还会飘的还有可能是什么?我们也用句子:(ⅩⅩ说:那是ⅩⅩ)自信的来说一说。

2.播放课件,完整欣赏诗歌,提问并展示诗歌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远远飘来的这朵小小的白云其实是什么呀?(引用诗句回答,对啊,近了、近了,呵,原来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


(2)小姐姐猜那是什么?
(3)小弟弟猜那是什么?
(4)刚开始大家都还不知道这白白的还会飘的东西是什么,现在终于知道答案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近了、近了;呵。

引导孩子用高兴、快乐的感情来朗诵)
(5)幼儿尝试说一说:勇敢的小伞兵、会飞的蘑菇与蒲公英相似之处,加深幼儿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演诗歌。

1.播放课件,引领幼儿梳理诗歌情节发展,为有感情的表演做铺设。

2.多美的诗歌,多美的风景呀,要不我们也和小姐姐和小弟弟一起到草地上来表演一下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1)播放课件,梳理情感:不过,今天的诗歌就像在讲故事,所以我们在表演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2)播放背景音乐完整表演诗歌一次。

(3)播放背景音乐表演仿编的诗歌一次。

四、欣赏课件“会飞的蒲公英”,感受蒲公英种子飞行传播种子的特殊性。

1.谁知道,蒲公英为什么要在天空中飘吗?(观看课件)
2. 小结:原来,蒲公英在天空飘是为了传播种子,不过她传播种子的方式很特别,风一吹轻轻的、柔柔的蒲公英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把种子传播到各地。

3.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蒲公英轻柔的飘。

(为续编诗歌做铺设)
五、随情节发展续编诗歌。

1.设置悬疑,引发幼儿思考:蒲公英除了飘到草地上还会飘向哪呢?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简短的话来说一说。

3. 借助图片,幼儿再次续编。

六、结束部分
游戏“寻找蒲公英”
・又起风了,轻轻柔柔的蒲公英又飘起来了,这一次它会飘向哪呢?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再找找看吧!
附:诗歌
蒲公英
草地上,远远的飘来一朵小小的白云。

小姐姐说:
那是一个会飞的蘑菇;
小弟弟说:
那是一个勇敢的小伞兵。

近了,近了, 呵,原来是一朵长了翅膀的蒲公英。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七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学会两个新部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哪儿就是我的家”。

教学准备
蒲公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也准备)、生字卡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出示实物),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板书:蒲公英
(二)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蒲公英,观察它什么样?可千万不要吹。

(如果同学手里没有,教师在黑板板画。


(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题目就是“蒲公英的种子”。

(板书:蒲公英的种子)
二、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这首儿歌共有二节,跟老师找出来。

(节间有空行。


(二)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读第一节儿歌,看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第一节儿歌。

2.哪一句是写蒲公英种子的?读出来。

个人读、指名读。

3.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读第二句。

回答问题。

4.看老师板画。

5.指导朗读这一句。

6.蒲公英离开妈妈去哪儿了?--读课文第二节。

7.指导朗读这一节。

8.蒲公英可能飞到哪儿呢?
9.什么叫“哪儿就是我的家”?
10.用“哪儿”“就是”练习说话。

课中操:配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学生学歌、加动作。

三、巩固复习:
(一)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个人读、分组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板书: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二)检查背诵课文。

二、教授新课:
(一)学习部首:立、尤。

1.板书并带读名称。

2.提示:立作为部首,大小要有变化;尤是一个部首,不要丢掉一点。

3.跟老师书空练习部首写法。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亲、就。

(1)给立部下边加上“木”就是亲。

q9n
(2)出示生字卡片:亲。

(3)从课文中找出亲爱的一词,读词,说一说词的意思。

(4)注意下边是“”,不是木。

(5)给尤部左边加上一个“京”字,就念“就”。

ji)
(6)出示卡片:就,读字音。

(7)读词:就是。

2.学习其他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y%u chu9 k1i n3 ji1
有吹开哪家
(2)读准字音,并读词:
离开哪里有吹家
(3)分析字形:
有:用“右”记,把口换成“月”,第一笔是竖。

吹:做吹的动作。

用口,左边是口,右边一个“欠"字。

开:共四笔:一二开
哪:把那字加一个口字旁。

家:上边是宀,下边为豕,笔顺是。

(4)指导书写:
重点:哪,这个字有三个部分,要把字写紧凑。

口占少一些,写小;中间过竖虚线一点,阝在右边。

家,宀写得靠上些,从横虚线靠上一些地方起笔。

三、巩固复习:书写生字。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

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

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

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

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

(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七」
活动意图: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新,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但对生活在高楼大厦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很陌生。

于是开展了此次音乐活动《蒲公英》。

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天真美丽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2、熟悉旋律,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3、通过认识蒲公英,唱蒲公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创造美。

4、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孩子的心灵。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活动难点:
体会歌曲天真的性质,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

2、蒲公英的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