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沈阳化工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沈阳化工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
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l层的关系是()。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2、图所示网络中,假设所有域名服务器均采用选代查询方式进行域名解析。
当H4访问规范域名某个的网站时,域名服务器201.1.1.1在完成该域名解析过程中,可能发出DNS查询的最少和最多次数分别是()。
A.0,3
B.1,3
C.0,4
D.1,4
3、某TCP分组的选项字段长度为9B,则该TCP分组的数据偏移字段内容为()。
A.1000
B.0111
C.1111
D.0011
4、假设在没有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在条往返时间RTT为10ms的线路上采用慢开始控制策略。
如果接收窗口的大小为24KB,最大报文段长度MSS为2KB,那么需要()发送方才能发送出一个完全窗口。
A.30ms
B.40ms
C.50ms
D.60ms
5、PPP提供的功能有()
A.一种成方法
B.链路控制协议(LCP)
C.网络控制协议(NCP)
D.A.B和C都是
6、在以太网的二进制后退算法中,在4次碰撞之后,站点会在0和()之间选择一个随机数。
A.7
B.8
C.15
D.16
7、对一个无噪声的4kHz信道进行采样,可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A.4kbit/s
B.8kbit/s
C.1kbit/s
D.无限大
8、若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不小于信噪比为30dB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则信号状态数至少是()。
A.4
B.8
C.16
D.32
9、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A.信噪比
B.频率宽带
C.调制速率
D.信号传播速度
10、某局域网采用SNMP进行网络管理,所有被管设备在15min内轮询一次,网络没有明显拥塞,单个轮询时间为0.4s,则该管理站最多可支持()个设备。
A.18000
B.3600
C.2250
D.90000
11、www浏览器所支持的基本文件类型是()。
A.TXT
B.HTML
C.PDF
D.XML
12、设有两个了子网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如果进行路由聚,得到
的网络地址是()。
A.202.118.128.0/21
B.202.118.128.0/22
C.202.118.130.0/22
D.202.118.132.0/20
二、填空题
13、在分类IP地址中,____________类地址属多播地址。
14、windows的网络功能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TCP协议的80端口由因特网的____________协议使用。
16、网络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7、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TCP/IP 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9、计算机网络原理体系结构共分为五层,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TCP是指____________,IP是指____________
21、基带同轴电缆是指____________欧的同轴电缆。
它主要用于____________传输系统。
22、CDMA系统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23、( )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联功能的层是传输层。
24、(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ADSL上行传输速率最大可以达到640kb/s。
25、( )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交换机。
26、( )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
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27、( )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仍需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28、( )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29、( )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式,即调幅、调频、调高。
30、(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31、( )电气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32、(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其信息必须包括目的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四、名词解释
33、数据通信:
3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5、数据传送类型:
36、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37、传送层:
五、简答题
38、请问ping命令惯用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故障(5分钟)
39、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2分钟)
40、请问距离矢量路由环路和互换环路有什么区别,是怎么产生?
41、互换机端口安全功能配备时与否有某些限制?
42、RSTP 在STP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改进?
六、综合应用题
43、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使用上六进制表示)为7D S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
44、如果收到的报文段无差错,只是未按序号,则TCP对此未做明确规定,而是让TCP的实现者自行确定。
试讨论两种可能的方法的优劣。
1)将不按序的报文段丢弃。
2)先将不按序的报文段暂存于接收缓存内,待所缺序号的报文段收齐后再一起上交应用
45、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假设要传送的报文共x比特。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比特每秒。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比特,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问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46、如果TCP往返时延RTT的当前值是30ms,随后收到的3组确认按到达顺序分别是在数据发送后26ms、32ms和24ms到达发送方,那么新的RTT估计值分别是多少?假定加权因子a=0.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C
7、D
8、D
9、D
10、C
11、B
12、A
二、填空题
13、【答案】D
14、【答案】服务器、客户机、网卡、网络协议
15、【答案】HTTP
16、【答案】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7、【答案】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协同工作
18、【答案】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19、【答案】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0、【答案】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21、【答案】50 数字
22、【答案】码分多址
三、判断题
23、【答案】错
24、【答案】对
25、【答案】错
26、【答案】对
27、【答案】错
28、【答案】对
29、【答案】错
30、【答案】错
31、【答案】对
32、【答案】对
四、名词解释
33、数据通信:
答:数据通信是计算机之间传输二进制代码比特序列的过程。
3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答:指由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计算机所表现出的几何关系。
它反映出计算机
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35、数据传送类型:
答:在广域网中,数据传送分为两种类型,即线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6、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答: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按每一个二进制位传输数据的通信叫串行通信,一次传输多个二
进制位的通信叫并行通信。
相应的,这些二进制数据就称为串行数据或并行数据。
37、传送层:
答:传送层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传送层管理信息流,
提供可靠的传送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按序地到达。
它包括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
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五、简答题
38、答:Ping命令是基于ICMP合同应用,ICMP属于网络层合同,因而ping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如下故障。
Ping ip address可以测试本机到目IP链路可通性
Ping ip address 1参数表达持续不断地发送ICMP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与否为间断
性不通
Ping-1 number ip address-1参数表达发送报文大小,默认windows发送ICMP报文
携带数据大小为32字节,增大ICMP报文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解决性能。
39、答:
⑴、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
目的端口:
⑵、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⑶、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40、答:思路:是什么、为什么、后果、解决办法
⑴、互换环路是物理形成环路,路由环路是路由信息更新形成环路
⑵、互换环路形成目是为了提供冗余链路,路由环路是由于路由算法问题导致.
⑶、互换形成环路后会导致广播风暴、MAC表不稳定、多顿复制等问题,路由环路会导致数据循环转发,导致数据丢包,同步也导致路由信息更新循环,占用大量资源。
⑷、互换环路可以运用生成树合同解决,路由环路可以通过五种手段解决。
(最大跳数、水平分割、毒性反转、触发更新、抑制时间)
41、答:
⑴、互换机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物理接口进行配备
⑵、互换机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ACCESS接口
42、答:有三点改进
⑴、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⑵、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⑶、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
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六、综合应用题
43、解析:PPP帧的特殊字符填充法的具体操作是将7E转变为7D5E;将7D转变为7D5D。
所以只要碰到7D5E就变成7E,碰到7D5D就转变成7D,原来真正的数据是7E FE 27 7D 7D 65 7E。
44、解析:第一种方法其实就是后退N顿协议所使用的处理方式,这种方法将不按序的报文段丢弃,会引起被丢弃报文段的重复传送,增加对网络带宽的消耗,但由于用不着将该报文段暂存,可避免对接收方缓冲区的占用。
第二种方法就是选择重传协议所使用的处理方式,该方法将不按序的报文段暂存于接收缓存内,待所缺序号的报文段收齐后再一起上交应用层,这样有可能避免发送方对已经被接收方收到的不按序的报文段的重传,减少了对网络带宽的消耗,但增加了接收方缓冲区的开销
45、解析: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过程: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之后再发送数据(发送时延)。
这里需要注意,采用电路交换时,中间经过的结点是不需要存储转发的,这点与分组交换不一样。
下面分别计算。
建立连接的时间:s
发送时延=报文长度/数据传输率=x/b。
传播时延=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总的链路数-dk。
综上所述,电路交换的总时延=s+x/b+dk,单位是秒。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的过程:分组交换无需建立连接,直接发送。
所以重点在于计算传播时延与发送时延(分组每经过一个结点都需要存储转发)。
下面分别计算(计算之前建议大家画一个草图,从图中应该很容易地看出k段链路有k+1个结点。
也就是说,除了发送端与接收端,中间还有k-1个结点)。
传播时延:假设有n个分组,虽然这n个分组都会有传播时延,但是仔细想想,是不是只需计算最后一个分组的传播时延?因为前n-1个分组在传播时,发送端还在发送,时间是重叠的,无需重新计算,所以只需计算最后一个分组的传播时延,则传播时延为kd。
发送时延:应该计算发送端的发送时延,假设有n个分组,则n=x/p,而每个分组
的发送时延为p/b,所以发送端的发送时延为(x/p)×(p/b)。
但是这个绝对不
是所有的发送时延,仅仅是计算了从第n个分组离开发送端的时间,但是最后一个
分组是不是中间还要经过k-1个结点?所以中间会产生一个存储转发时延,即(k-1)×(p/b),总的发送时延=(x/p)×(p/b)+(k-1)×(p/b).
综上所述,分组交换的总时延=kd+(x/p)×(p/b)+(k-1)×(p/b)
所以要使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也就是:kd+(x/p)×(p/b)+(k-1)×(p/b)<s+x/b+dk,即(k-1)×(p/b)<s
46、解析:往返时延是指数据从发出到收到对方相应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
它是
用来设置计时器的重传时间的一个主要参考数据。
由于对于传输层来说,报文段的往返时延的方差较大,所以TCP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算法将各个报文段的往返时延
样本加权平均,得到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计算公式如下:
RTT=(1-a)×(旧的 RTT)+ax(新的往返时延样本)
1)第1个确认到达后,旧的RTT=30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26ms
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0.9×26ms+(1-0.9)×30ms=26.4ms.
2)第2个确认到达后,旧的RTT=26.4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32ms。
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0.9×32ms+(1-0.9)×26.4ms=31.44ms
3)第3个确认到达后,旧的RTT=31.44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24ms。
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0.9×24ms+(1-0.9)×31.44ms=24.7ms.
所以,新的RTT估计值分别为26.4ms、31.44ms、24.7ms。